硫化物及类似化合物标本资源采集技术规范

为保证采集的硫化物及其相似化合物标本资源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制定了《硫化物及其相似化合物标本资源采集技术规程》,对该类标本资源的展示和教育、科普研究、实物资源的享用、数字博物馆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在表面条件下容易发生氧化和光化学反应,因为它们是在还原环境中形成的。这些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都要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进行,否则不仅会对标本造成破坏,还会对环境和收藏者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这类标本的系统研究,本规定主要包括采集方法(采集、购买、交换、赠与等。)、所使用的仪器、包装材料、运输及相关信息、标本资源的收集标准等操作和处理中必须遵循。

本技术规范依据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总体要求和《岩矿化石标本资源采集、整理和保存技术规范》编制指南,以“硫化物标本”和“采集技术规范”为关键词,对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调研和询问,制定工作程序和方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GB/T 1.2-2000等标准,确定了编制原则和要求。

本法规的附录A-E是规范性附录。

本规定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吕、、杨良峰、张锡焕、游虎增。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收集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的收集。

2规范性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本规范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对于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所有随后的修改(不包括勘误表)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法规。但是,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参考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9649.9—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第9部分:结晶学和矿物学

费尔斯曼。有趣的矿物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

泛赵露。结晶学和矿物学(第二部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台湾省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管理组。台湾省自然科学博物馆藏品管理作业准则(修订版). 2002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A.硫化物及伴生矿:指金属元素与硫(S)、硒(Se)、碲(Te)、砷(As)、锑(Sb)和铋(Bi)的天然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砷化物、锑化物和铋化物,其中以硫化物为主。此外,还可分为简单硫化物、复杂硫化物和硫盐。

B.收集:是指根据不同目的,通过各种手段,将散落在不同地方、不同单位、不同人群中的硫化物及其同类化合物聚集、集合在一起的过程。常用的标本采集方式包括采集、购买、收集、交换、捐赠、汇款、调拨或转移、接收等。,其中以实地采集为主,其次是购买。

C.采集:是指根据特定目的,派遣专业人员到有代表性的矿区和矿山,采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的过程。

D.购买:指个人、单位或公司购买具有收藏价值的硫化物及类似化合物标本的过程。

E.招募:是指通过信函、信件、电话等方式,在生产区域内收集所需的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样品,并向相关部门或个人收集样品的过程。

f交换:在知道资源所有者持有资源保存单位所需标本的前提下,两个交换单位事先约定并订立交换协议,本着互惠或双赢的原则进行等价交换,以达到相互支持、调剂余缺、交换所需物品的目的。

G.捐赠:指个人、单位或团体将自己的硫化物及类似化合物标本无偿捐赠给资源保存单位的行为。

h移交:指上级部门规定下级部门完成工作任务后,必须将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移交给博物馆、研究所或学校的过程。

一、转移:指硫化物和类似化合物标本的实质性管理权利和责任从一个政府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政府机构,或在同一机构的不同单位之间转移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配置国内同类博物馆,即优化配置全国博物馆馆藏资源。

J.接管:是指国家政府领导人或上级机关将接受的来自国内外的硫化物及类似化合物的赠品交由国家保存单位保存的行为过程。

K.手大小的标本:指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的标本,拳头大小,便于用手观察。

4采集目的和技术要求

4.1收款目的

采集标本的目的是达到品种齐全,采集的标本应具有科研价值、收藏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文物价值。根据标本采集的目的不同,对标本的要求也不同。采集的标本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4.2展示、收集和观察标本的技术要求

用于展览、收藏和欣赏的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的晶体标本,最好是大的、完整的、晶体形态精美的。由于其脆性大,易损坏,采集时应注意保护该类矿物的晶型、晶面和自然形态。

4.3制作和教学标本的技术要求

用于生产和教学的手标本应保持其自然形态,面部新鲜,特征明显。规格一般为3cm×6cm×9cm,珍贵的水晶可达2cm×4cm×8cm。

4.4科研标本的技术要求

A.矿物手工标本的初步研究:硫化物及类似复合矿物的形态、大小、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应在野外用肉眼鉴别,并仔细观察矿物的地质产状(产状、组合);需要测量晶体的标本应具有完整的晶型和晶面,采集时应特别注意保护晶体的面、棱、角不受损伤;一般不限制标本采集的数量和大小,但至少应预留可用于验证和复试的标本量,以提供生理享受,采集的标本能表现出明显的形态特征;必要的话可以拍照保存。

B.岩矿切片:要求仔细观察、记录和描述野外研究的各种岩矿类型,查明组成矿物的名称、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生成、蚀变特征、岩浆侵入期和矿化期;对于岩(矿)类复杂、矿物组合变化较大的矿体,也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进行系统取样编目,以利于研究其时空变化;采集标本的大小和数量应符合上述要求;如需采集反映成岩成矿动态构造特征的标本,应采集定向标本,采集的定向标本应标明产状和空间位置。

C.矿物化学成分研究:为了了解地质体的时间变化规律,采集的分析样品要按不同矿体、不同矿物组合类型取样;在同一矿体中,应沿矿物成分变化最大的方向采集,同一矿物以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分别取样;所选的分析样品应对应于光学或薄识别样品;对单个矿物样品质量的要求可以基于地质体中待分析矿物的不同含量分布。一般收集10 ~ 20kg,室内整理加工后应该符合要求。化学全分析单个矿物样品的质量不小于65438±0g,元素定量和半定量分析(等离子体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极谱分析等)单个矿物样品的质量。)在10 ~ 50m g之间。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可以在光学片或光学片上进行。

D.矿物密度和硬度的测试:矿物密度测试,不同方法要求的单矿物样品量不同,比重瓶法要求的单矿物样品量为5g;重液法要求有一定的粒度(肉眼可见),就几个单矿物;扭秤法要求单矿物在10mg以上;微重力法要求单矿物约10mg;显微硬度可以直接在光学片上测量,而不需要单独选择单个矿物样品。

E.晶体结构测试:X射线粉晶相样品测试要求单矿物质量不小于200mg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应选择无晶体、有其他矿物包裹体、有明显裂纹或明显晶体缺陷、形状尽可能完整的几种单晶,粒度一般为0.1 ~ 1mm;含重原子成分的矿物单晶的最佳粒度为0.1 ~ 0.2 mm。

F.同位素测试:首先在野外,针对不同岩石的侵入期和矿石的矿化期分别取样;采集的样品应该是新鲜的,没有经过任何改动,采集的样品质量应该在1kg左右。

G.其他分析方法:包裹体研究应采集含有固体、液体和气体包裹体的样品;红外吸收光谱分析需要2 ~ 5毫克单矿物样品;透射电镜分析可以用光片进行;拉曼光谱分析要求颗粒或粉末的尺寸为65438±0 μm或更大。

4.5一些特殊要求

由于这种矿物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或有毒元素,采集过程中和采集后都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采集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并密封在一定的采集容器内;对于超大体积标本(如晶簇、晶洞等)的采集最重要。)是维护自己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超小型标本需要用高倍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和采集。

5 .收藏者和收藏负责人

5.1收集器

采集者应为采集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熟悉硫化物及其类似复合矿物的特性,具有室内和野外采集标本的经验,并协助采集负责人采集此类标本。

5.2收款负责人

专业技术骨干由采集标本的单位委派。主要负责采集员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工作检查,以及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管理、应用和归档,以及表格的填写、采集总结报告的编写和采集资料的上报。

6野外采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6.1野外采集工作流程

实地踏勘→办理采集许可证→确定输出特征(水晶洞、地下、地表)→确定采集方案(选择采集工具、确定采集方式)→取大或小标本。

6.2野外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A.野外采集区域路况和环境因素的采集:对采集目标区域(不同区域、不同季节)进行摸底调查,确定野外路线,包括地理条件(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地质等信息可通过地图获取)、气候条件(可通过电视、广播、中央气象台网站查询)、交通条件、危害(应尽量避开雨季采集以避免)

B.办理采集证:到相关部门办理入山证、入矿证、标本采集考察证、标本采集证、保险事宜。

C.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晶体的生长条件和分布,相关收集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报告,应提前广泛收集,以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获得更理想的结果。

d .包装:开始前检查设备,包括标本收集工具、标本编号工具、标本包装材料和现场搬运工具。

-标本采集工具:地质罗盘、高度计、全球定位系统(GPS)、地质锤、10倍放大镜、一套各种凿子、电钻、野外记录簿。

——标本编号工具:白漆(油漆编号)、胶带(胶带编号)、号牌笔(在油漆或胶带上写编号)或油性笔(直接在标本不显眼的地方写编号)、标签纸。

——标本包装材料:不同规格的小盒子、样品袋或收集袋(小帆布包)、样品盒或木箱(盒子质量不得超过15kg,并应牢固)、铁条、木板、钉子、铁丝、玻璃瓶(主要用于易潮解和易氧化的矿物标本,应事先贴好胶带)、海绵、泡沫塑料、玻璃瓶。

-现场搬运工具:轮胎、撬棍、链条和地质袋。

其他相关工具:手电筒或电池灯、彩色铅笔、卷尺、小锯、小刀、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地图或电子地图、参考绘本、带丝绸夹袋的背包、图片袋、笔记本电脑。

6.3采集步骤

6.3.1采集站点

样品具有代表性,新鲜且未风化。标本采集要备份。

6.3.2采集模式

根据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的性质和采集目的,确定样品的采集方法。对于水晶,最好用手敲;对于较大的晶体簇,可用电钻去除基岩;另外,爆破可以提高效率;对于稀有的矿物晶体,可以用各种凿子来采集。

现场安全

在热带雨林和矿山,要注意人体安全(目标不要影响人体)。

6.3.4晶体样品的收集

对于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不仅有单矿物晶体及其簇,还有由这种单矿物晶体及其* * *原生矿物或伴生矿物晶体组成的样品。这些矿物大部分出现在水晶洞穴里。采集时,他们进入水晶洞穴,观察水晶存在的基岩的岩性和硬度。根据水晶洞的大小、洞内晶体的分布、基岩的岩性、裂隙的发育情况和洞口的大小,确定大小标本的采集方式。

对于晶体分布密集完整、基岩坚硬、裂隙不发育的水晶洞,在有可能取大型标本的情况下,尽量取有气势、形态较好的大型标本。如果晶体存在于洞底,呈立体分布,采集时,用电钻或凿子从根部取出,尽量保持三面晶体完整。如果晶体呈平面分布,采集时从裂隙外或无晶体或晶体较差的地方向下钻,去掉待取标本周围无用的部分,根据标本的大小和基岩的硬度确定待取标本的厚度,一般为50 ~ 60 cm,然后用电钻或凿子从两侧或上下打孔。估计快打通的时候,用钢钻把它撬下来。如果晶体存在于侧壁,当用电钻或凿子快速打开晶体时,必须在晶体附近的地面上用轮胎垫在下层,盖上被子或海绵,然后用钢钻撬下。如果水晶存在于洞顶,在用电钻或凿子快速撬开时,你必须在地上垫上多层轮胎,再在上面多铺几床被子或海绵,再用钢钻小心地撬下来。

对于晶体分布密集完整、基岩坚硬但裂隙发育、晶体分布密集完整、基岩松散、晶体分布零星的晶体洞穴,只能取小标本,尽可能保持晶体的完整性。所取标本的厚度通常约为10cm。对于晶体完整的较小空腔,可将整个空腔作为一个标本。取的时候会把水晶洞外壁的围岩剥离,然后修整。

6.4收集后的整理和初步鉴定

6.4.1整理标本

整理和采集标本时,采集的矿物标本应编号。可以用油性笔直接把数字写在标本不显眼的地方,也可以先涂(或胶带),再用不容易褪色的蓝黑笔。将小标本放入玻璃瓶中,在玻璃瓶上贴上胶带号,然后填写标签。将编号的矿物样品装入样品袋,并在野外记录簿上做相应记录。

6.4.2现场敷料

首先,应对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修整或初步处理(如有可能,清除残积土并冲洗),使采集的标本具有相对规则的扁平平行六面体形状,最小尺寸应不小于6cm×9cm。如果形成大量堆积矿物,应不小于9cm×12cm,但不可能将所有标本修剪成相同的大小和形状。

选择容器

选择仪器(晶体、无定形、原生矿物、单一矿物和单晶)和填充物(棉纸、锯末、干草等)。)用于标本的临时存放。对于珍贵易碎的矿物小晶体和颗粒状矿物,可以放入玻璃瓶中;对于单个的小晶体和分散的矿物,可以放入标有数字的小帆布包中;对于单个小晶体,可以用包装纸单独包裹。有必要尽可能避免用又大又重的盒子包装样品。

初步鉴定

整理野外采集的标本后,进行初步鉴定,确定大类名称,描述简单特征和可能的利用价值。

6.5现场记录

6.5.1记录设备

野外记录本(野外记录本)、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笔记本电脑。

记录内容

记录在野外观察到的所有地质现象。对采集标本的原始埋藏状态、地质环境和标本本身进行文字描述、素描、现场拍照、录像、实地编号、贴标签。采集任何标本后,采集者应对采集的每个标本进行观察记录,包括发现这种矿物的多少,它产于何种岩石或矿石中,标本是产于原生岩石还是砾石或冲积层中。野外记录本记录的原始采样记录包括编号、标本编号、字段名称、采集日期、采集者姓名、采集地点、标本规格、标本编号、标本类型、标本简单描述、产出环境(地质产状、地层或成矿时代)。

记录方法

所有标本都应连续编号。标本的原始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并与草图和现场记录簿相一致。如果在几个分区中进行取样,每个分区的数量应由取样负责人事先指定。对于组合标本,应事先预留适当的数量,不得与其他分析标本重复。各种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在相关采样登记簿中进行登记。如果几个人同时在同一个矿区采样,可以分别编临时号(最好有前缀,避免重复)。取样员验收样品及所有原始记录后,将临时编号改为统一连续的固定编号,并登记在相关标本登记簿上。

填写标签(格式见附录A),每个标本袋放一个样品标签,在标签上记录与野外记录簿完全一致的地质体名称;被取样的课题或项目的编号和名称,标本的暂定号和固定号;样本袋的取样位置、数量和总数。除标本袋内的标签外,还应在袋外注明以下内容:标本编号、采集日期、采集者姓名、装有标本的袋总数(分母)和该标本袋的编号(分子)。

每个标本的价值与记录的好坏密切相关。标本没有标签就变得毫无价值。收藏者在收藏时必须立即做好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更正或补记,否则记录会不完整甚至错误,这是很多标本记录的最大缺点。记录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准确清晰,标本才有研究价值、收藏价值或展览价值。收藏回来后,必须立即整理记录,纠正收藏工作中的各种不足,以备后用。野外记录最好用防水的野外书。

6.6样品的包装和运输

6.6.1现场包装

样品收集后,应进行编号(涂上油漆或用胶带等)。),注册,贴标签等。特别是要注明样本号、采集地、字段命名等。在记录册上。标签和标本要一起包装,最后在包装纸上按同样的顺序编号,分类包装。对于特殊或易碎的标本,应使用软纸或锡管包装;对于易脱水、易氧化或易潮解的样品,可以密封(或用蜡密封)。样本清单应附在样本盒上。

所有的样品,无论大小,都必须小心包装,并且一个样品应该包装在一个纸袋中。易碎或易碎的细枝晶体最好先用薄纸包好,再用几层棉花、细刨花或锯末包好。最后,这些用纸包裹的标本被一个接一个地装在盒子里,它们之间不留空隙。每个标本都应贴上标签,但不要直接贴在标本上。在木箱下面放上棉纸或草纸或报纸或袋装锯末,然后放上标本,在标本的四周用填充物填充,然后在晶体的空隙中填充物质,如洗衣粉,以保护晶体,最后用棉纸、草纸或报纸覆盖标本,将盒子密封或钉牢。包装样品时,千万不要塞干草、刨花或叶柄,因为这些东西会被震动磨碎,导致样品相互碰撞。

样本处理

对于60 ~ 70 kg以下的标本,如果交通不便,可以用筐背出矿外或下山。对于几百公斤的标本,可以钉一块坚固的木板,用铁丝或结实的麻绳将标本固定在木板上。选择相对平坦的道路,遇到较大的石块,可以用木棒或钢钎垫起,也可以用轮胎辅助,像水中木筏一样运到山脚下。对于1000kg以上的标本,可以借助链条、钢材、轮胎等运输到山脚下。最后用集装箱通过铁路、公路、海运运送到目的地(注:性脆晶簇标本、稀有珍贵标本装箱后要随身携带)。

6.6.3样本发送

发送标本时,装箱单必须一式两份,内容与目录一致。装箱单的一份单独保存,另一份与样品包装在一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标本必须涂上序列号;标本必须贴标签,与标签一起包装,并登记在标本登记簿上;一些易潮解、易氧化的特殊标本可以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并在包装盒(或袋)上详细标明。长途运输必须用木箱包装,木板适中,毛重不超过30公斤。木箱必须装满干草、刨花等。,钉牢固,最好用铁丝等将木箱交叉捆绑。,标本盒也要编号。

7其他收集方法的操作方法

在购买、收集、交换、捐赠、汇出、调拨或转让和接收标本时,应向对方索取标本的有关地质资料,包括硫化物及其类似复合矿物的名称、产地(尽可能详细)、产状、伴生矿物和成因。对于陈列用的精美标本或晶形完整的教学标本,要详细了解相关信息,如产量、晶体大小、是否有不同的晶形和颜色、标本提供者的联系方式等。下面重点介绍购买、交换、捐赠三种收集方式的技术操作流程。

7.1购买标本的操作方法

7.1.1购买前审核

包括双方的地位和身份,卖家的信誉,是否有相关文件或资料证明标本的合法性。将邀请三位专家进行评估,根据初步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购买。如果是购买,填写拟进藏产品的评估报告(见附录B)并说明购买动机;提供待购标本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数量、规格、质量、照片、单价和总价等。

7.1.2低总价标本请购流程

A.对于总价较低的标本,如3000元以下的,由收藏负责人向单位主管领导请示或批准,并通知收藏保管部门和财务部门。

B.办理采购手续:卖方为公司的,提供发票、公司抬头、地址、银行汇款账号;如果卖方是个人,应提供发票或收据、声明(见附录C)和身份证复印件。

C.收藏负责人对标本进行验收,在收藏保管部门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并在财务部办理付款手续。根据国家规定,500元及以上(含500元)的应由财务部门记入固定资产。

D.将购买案例的所有签名、手稿、资料交由收藏保存部存档。

7.1.3总价较高的标本请购流程

A.对于总价较高的标本,如3000元以上的,由收藏负责人将7.1.1中的资料提交给收藏保管部门召开标本专家评审会,由收藏保管部门记录,与会专家签字备查。

b .标本专家评审会采用的“采购方式”应请示或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采购程序按《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C.如果卖家是公司,需要提供发票、公司名称、地址、银行汇款账号;如果卖家是个人,需要发票、对账单、身份证复印件。

D.收藏负责人负责标本的清点和验收,并在收藏保管部门办理入库登记手续,负责在财务部办理付款手续,财务部会将其记入固定资产。

E.收集入库申请人登录时,应附上标本评审会记录、购买申请、估价单、议价单、验收单复印件、收据、声明及其他相关资料,整理后交收存部归档。

f .凡符合本单位列为珍贵标本条件之一者,按程序申报为珍贵标本。

7.2标本交换的操作方法

7.2.1标本交换方法

由标本采集组提出,具体说明交换目的和交换标本清单。交换方式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收藏保管部门签收保险事宜,标本收集组负责发送交换标本并联系交换单位。

7.2.2交换开始和结束

两个交换单位事先约定并制作了交换意向书,交换标本的品种和“价值”在交换前由相关专家进行了鉴定和评估。当交换协议的最后一次交换完成时,它结束。本次交换的结束操作可以是标本的出库或入库操作,也可以是出库和入库操作同时进行。

交换记录

交换过程的记录由标本采集团队和标本保存部门处理。标本出库,并填写出库报告;将标本入库,并填写入库报告;当发料和入库同时进行时,分别使用以上两种形式。标本采集小组签字后提交给标本保存部门。

7.2.4否

换存标本应登记入库,换存标本应登记入库和注销。收藏保管部门按照交换方法的先后顺序依次对交换标本清单进行编号,收藏保管部门和标本收藏组分别保存编号后的相关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7.3捐献标本的操作方法

7.3.1办理捐赠手续。

收藏保管部门负责人申请入库登记号,填写入库登记表(一式两份,注明捐赠入库日期),将入库登记及相关文件归档,如标本评审会纪要、待收藏产品评估报告等。捐赠标本必须在收到一个月内完成入库操作和单位接受捐赠的手续。

捐赠合同

标本采集负责人负责获取捐献者或捐献单位代表签署的捐献合同(见附录D)。捐赠合同一式三份,第一份与入库登记表、捐赠标本清单一起存档于藏品保管部门;第二联和入库登记表复印件由标本采集负责人存档;第三份副本发送给捐赠人保存。

荣誉证书

捐赠管理人或标本采集负责人要求标本保存部门向捐赠人出具荣誉证书(见附录E)。

8新矿物标本的收集

新矿物的发现者在得知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复合矿物已被国际新矿物和新矿物命名委员会表决通过时,应立即将新矿物标本交给国家资源保护单位(如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该单位有义务收藏并妥善保管新矿物标本,并出具新矿物标本已被博物馆收藏的证明或凭证。保管单位应向发现者索取国际新矿物和新矿物命名委员会发布的新矿物通知和已发表的新矿物文章。

9收集工作总结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采集的总结主要包括:采集此类标本的依据和目的、地质分布、产状和成因、采集标本的总体特征、研究价值、利用前景、采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征集工作的总结要尽量详细,以便作为以后研究、展览或写论文的素材。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标本的收集记录

表A.1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标本采集记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西藏拟采集标本评估报告

表B.1待采集标本评估报告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样品购买证明

表C.1样品购买证明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标本捐赠合同

表D.1标本捐赠合同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标本荣誉证书

表E.1标本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