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死人放的那首歌叫什么?
这叫哀乐
哀乐是指专门用于葬礼或追悼会的悲伤音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哀乐的内容不同,弹唱方式也不同。中国有三种关于哀乐的说法。
中国哀乐的起源是1936年,刘志丹同志在党中央的指示下,率部远征东方,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不幸逝世。1942年,党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的灵柩迁至他的家乡——保安县(今志丹县)。
为了让仪式更加隆重,“陆毅”乐队承担了移灵演奏音乐的任务,凯尔、安珀等5名音乐家组成了一个哀乐创作组。他们根据当时山西、陕西等地广为流传的民间丧歌,改编成正式的丧葬音乐。这种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哀乐一直沿用至今。
扩展数据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广泛使用的哀乐,由刘迟等人改编自陕北民间音乐唢呐《封凤玲》。音乐1949经9月中央政治局审议,正式批准为仪式用曲。
刘驰(1921-1998):民谣鼓作曲家。提起《上甘岭》这部电影,马上会让人想起浩瀚的《我的祖国》,提起《英雄儿女》就忍不住要唱《唱出有雾有烟的英雄》。相比这些激情澎湃的歌曲,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一定会让原本年少气盛的观众感到激动。”让我们划桨把浪推开。刘炽为这些歌曲谱了曲。
陕北人性格直爽,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外形上!欢乐无非是“大秋千”,悲喜交加的是“粉莲”。我们今天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哀乐,也是来源于陕北的民间音乐。
1942年春,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音乐家刘迟、张璐随河防战士代表团到米脂采风。听了唢呐艺术家常演奏的《粉莲》,特别感动。
刘迟等人改编了这首唢呐曲,由多种民乐演奏,在成吉思汗安陵大典和刘志丹送葬仪式上作为哀乐,成为哀乐的原型。1956年,刘迟在电影《上甘岭》的音乐创作中,再次将其改编为哀乐供双管乐团加锣,成为中国普遍使用的哀乐。
百度百科-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