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朱良作品赏析

梁祝赏析:(给我打高分)

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一曲轻柔深情的旋律,打动了许多恋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令观众着迷的中国优秀音乐作品之一。

浅析作品创作的背景;

这是一首根据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梁祝》和越剧音乐改编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现在它已经被收录到世界名曲《蝶恋》(Butterfly-loves)中。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下简称《梁祝》)是陈刚和何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它制作于1958年冬天,并于次年5月在上海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主题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民间故事。根据越剧中的曲调,成功创作了这首单乐章、有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描写了梁与朱真挚的爱情,愤怒地控诉和鞭挞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和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音乐的结构是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现、展开和再现组成。故事选取了三个主要情节,即“草桥上的崇拜”、“瀛台的反婚”、“坟前化蝶”,分别作为音乐呈现、发展和再现的内容。运用西方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达了戏剧矛盾和冲突。并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兼具交响性和民族性。

让我们根据结构来欣赏作品。

简介:

乐曲开始时,笛子奏出五彩缤纷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取自越剧的音乐。

演示部门:

主旋律——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了简单而优美的“爱情主题”

这首曲子在整部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少人被一首旋律陶醉。作者在选择这个主题时煞费苦心。当时他们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是杭州越剧团的演员。他熟悉并热爱越剧音乐。他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故事就传遍了浙江,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汲取素材。按照平时的观察,很多越剧的著名演员,无论表演什么剧目,只要唱一段唱段,都会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作者抓住这一唱段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基调。这个主题是整首歌的基调。)

次主题:

与主体部分柔和抒情的主题形成鲜明对比。音乐变成了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和乐队交替出现,描述了朱良同学在学习时的生活场景。(传说祝英台女扮男装去上学,在路上遇到了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兄弟。这首曲子的主题是展现朱良同学读书玩耍三年的场景。)这段快板之后,音乐转向柔板,即小调部分主题的结束部分。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朱良和他的同学们将分别三年,音乐表现了十八别和龙亭别的依恋。(传说当他们离开时,祝英台假装家里有一个想嫁给梁山伯的妹妹,并邀请梁山伯去拜访。故事是这样继续的。)

低沉的声音预示着不祥的事情即将发生。

扩展部门:

由三部分组成:反婚、阳台相会、为坟哀悼。(祝英台的父亲强迫祝英台嫁给官僚马夫大师马文才,而祝英台拒绝结婚。)铜管音乐奏响了残酷封建势力的主旋律。然后小提琴采用了国剧“散板”的节奏,奏出英台焦虑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劲饱满的演奏演奏出叛逆的主题,衬托出主音小提琴剧烈的切分音和和弦。渐渐形成了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止了,然后转到了慢板——“楼台俱乐部”(传说此时,梁山伯来探望家人,得知祝英台是个女人,也是祝英台的痛苦,于是两人在阳台相遇,互相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手法是“一问一答”,像一首哭泣的曲子。接下来,音乐急转直下——哭丧,音乐运用了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的悲伤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传说梁山伯回国后不久就去世了。当祝英台得知她已经决定选择一条道路时,她非常难过。她同意她父亲穿便衣坐轿子去梁山伯的墓地祭奠。他父亲同意了。那一天,祝英台来到坟墓前,向天哭泣,然后敲击石碑,自杀了。)锣、鼓、管、弦齐奏,表示扑到坟前,全曲达到高潮,乐队奏出赞美的调子。

再现部:音乐有引子的音乐素材,不再是世间的美,而是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变成一只蝴蝶》(祝英台撞上石碑,墓室爆开,祝英台一头扎进去后,一对蝴蝶从墓中飞出来),我们又听到了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这个感人的情节。

所有的人都被朱良和他的妻子所感动,同情他们的命运。人们不满足于悲惨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期待着未来更好的生活。一对彩色的蝴蝶翩翩起舞,飞向遥远的天空,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给世界留下无限遐想。

我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命运相同。是动人的音乐激起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快乐,悲伤,难过,憧憬等等。一个人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我们的生活会因为置身于音乐中而丰富起来。通过这部作品,也告诉我们,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真情实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音乐介绍版:俞丽拿/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李健指挥/时长:25'43)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奏鸣曲式的小提琴协奏曲,将民间传说浓缩为《草桥上拜》、《同窗三年》、《亭中别》、《逼婚》、《楼台会》、《抛坟》、《化蝶》等七个主要情节。

介绍

钢琴带出长笛(0'45)的优美音色和弦乐的演奏,展现了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音乐与绘画世界。

1.《草桥拜》(1'12)从1'12秒开始。

小提琴演奏出悠扬柔和的音乐。(1'53)随着大提琴声音的紧密联系,(2'38)发展成为大小提琴与小提琴的协奏曲,看似情投意合兄弟。(3'08)弦乐的齐奏将这种深刻的情感推向了高潮,(3'59)音乐持续了一段时间。从爱情这个主题来理解音乐,不如从“草桥结拜”这个故事来理解。独奏小提琴简单含蓄的爱情主题确实让人着迷。

二、“三年同班”(4'51)

用欢快、跳跃、激情的音乐三分钟,讲述了三年的同学学习和分不开的友谊。

三、《别了亭子》(7'33)

亭子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临别赠言,十分动情,缠绵悱恻。

第四,“逼婚”(10'18)

不安的音乐带出铜管乐器的暴力主题,表现了以朱元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威吓。(11'21)小提琴以松板的形式演奏的音调透露出祝英台痛苦的心情。强切分音和弦组成的叛逆音调,与暴力主题交替,(12'20)导致了英台反婚音乐的高潮,隆隆的鼓声表现了澎湃的情绪和愤怒的对抗结束了运动。

动词 (verb的缩写)“楼台俱乐部”(14'07)

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对话式乐章,是梁祝和他老婆在阳台相遇时的互诉衷肠,难以割舍,委婉动情。

六、“坟墓”(16'32)

那一落千丈的音乐,那借用中国传统戏曲的三板、快板乐章,是瀛台在山伯坟前对天的控诉。寂静中,(19'33)只有一个小提琴独奏奏出一首悲愤的四行诗,(19'46)那哀怨悲壮的钹锣声令人心碎。(20'09)接着是管弦乐合唱,讴歌英台的反封建精神。

七、《变成蝴蝶》(20'18)

水晶竖琴和(20'38)清脆的笛声把人带入了一种优美的意境,(21'25)配有静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再现了爱情的主题,使其成为一首神奇的终曲。音乐表现了人们对梁和朱化蝶的美好憧憬和祝愿。

梁祝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朱家庄村。村里有一户小康小康之家,叫朱元崴。祝家规,财产由男人传给女人。因为祝你没有儿子,为了继承家产,祝你从小就把女儿英太打扮成男装。英台都很有才华,聪明,好学。到了读书的年龄,朱老师就把应台送到附近的碧仙寺读书。我在碧仙寺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叫梁山伯的同学住在良家庄,山卷山往西北五里。两人一见如故,成了知心朋友,于是在善卷后洞草桥与金兰结为死党,兄弟* * *互相鼓励。瀛台和山伯在碧仙寺做了三年的同学。期间,他们一起去齐鲁祭奠孔子,一起去东吴求学。两人每天一起吃饭,晚上一起睡觉,唱歌也很和谐。单波不仅受过高等教育,而且诚实正直,赢得了祝英台的钦佩。但是,这三年来,英台一直是脱光衣服的。虽然山伯多次提出质疑,但都被英台搪塞过去。山伯一直不知道英台是女的。

经过三年的同学生活,朱良深情款款,祝英台爱上了梁山伯。三年后,梁山伯将继续在余杭读书,我希望父亲不要因为年龄和事故而让英台去。两人不情愿地互赠了信物。山伯送给瀛台一把古琴剑,瀛台回赠山伯一把镀金折扇,并亲笔题写“碧仙”二字。山伯去杭城,英台送他十八里。途中,英泰多次借东西表达感情,暗示自己的情意。但老实淳朴的山人并不知情,也不明白它的含义。临行时,瀛台和家里的九个姐妹向梁山伯许下了一个虚假的承诺,并同意邀请山伯去她家做客和求婚。

英泰回国后,不料父母已将英泰许配给艺兮鲸鱼塘的马史。当善伯从余杭留学回来,拜访贾珠时,瀛台带着红妆绿袖和一把扇子来迎接她,善伯知道她是个女人。当我得知盈泰雇佣了马史时,我伤心欲绝,难过极了。临走时许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必须成双。”

朱良流泪后,山伯变得抑郁,不久就去世了,葬在西湖桥村。瀛台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决定以身殉情。在离开内阁的那天,他坚持要向乔虎表示敬意。当轿子到达乔虎山的坟墓时,英国的平台挂在它的前面,哀号着撞上了纪念碑。突然,风刮得很大,天空一片混乱,飞沙走石,地面突然裂开,英国人的平台掉了进去。风停雨停后,彩虹高挂,有两只巨大的蝴蝶在飞舞,它们是朱良和朱良的精灵传播的。黑色的是祝英台,黄色的是梁山伯。这对恋人形影不离,和我一起飞翔在天地之间。

关于梁祝,笔者看到过一些记载,梁是明朝的,朱是南北朝的,相隔几千年。朱本本是个劫富济贫的侠女。她有一次去马太守家偷银子。最后,马忠的儿子马文才遭到伏击,死于刀下。众人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镌刻“祝英台女墓”,背面详细记载。经年累月,纪念碑沉入地下。梁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县县令。他诚实正直,中年丧妻,无儿无女。他死后下葬的时候,把的墓碑挖了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惋惜,但又觉得为梁下葬似乎不合适,就一起埋了,立了碑。黑色的是梁,红色的是朱...从此派遣人的传说就敷衍了事了。

近年来,浙江越剧团傅派传人陈毅主演了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祭坟》和《化蝶》。

总之,经典就是经典,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押韵,说不完的叹息。

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的陈刚说:虽然迄今为止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梁祝》,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首。第一个是俞丽拿。《梁山伯与祝英台》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的时候,正是18岁就开始小提琴独奏,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俞丽拿。俞丽拿的表演特点是投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以及强烈的现场感。目前,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唱片、磁带和光盘已经发行了200多万张。第二位是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早在1979年,西崎崇子就录制了《梁祝》的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唱片。为了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崎崇子改名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崎崇子采用国际小提琴演奏语言,音色优美,力度好。她至今录制发行了六个版本的唱片、磁带、CD,近10万张。第三位是吕思清,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年轻小提琴家。吕思清对中国文化有很高的理解,加上他一流的演奏技巧和时代感。他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独特诠释深受新一代年轻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