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的问题是什么?有答案吗?
“李约瑟难题”非常耐人寻味。它就像科学王国里一个复杂的“高次方程”。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在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后来他以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在中国的朋友在智力上与我完全一样,为什么像伽利略、托利、史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为什么现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发生在欧洲?.....为什么中国直到中世纪都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领先?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方面有过令人骄傲的辉煌。除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还有多达100项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他的名著《中国,发明之国》中写道:“如果诺贝尔奖设立在古代中国,那么所有奖项的获奖者无疑都属于中国人。”
然而,从17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像一条江河日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据有关资料显示,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中国在世界主要科技成果中的比重一直在54%以上,但到了19世纪,急剧下降到只有0.4%。为什么中国和西方会在科技上出现大跌和大涨,拉开了这么大的距离,这是李约瑟长期以来觉得不可思议、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李约瑟不仅提出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问题,而且努力寻找这一难题的答案。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并不系统、深刻,甚至他并不满意,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探索的痕迹,为这一难题的答案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结果。
解决
1949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强大推动力,中国科学技术迎来了新的春天,各个学科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的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七,但科技竞争力排名世界第28位,科研和专利指标国际竞争力分别排名第32位和21位,远远落后于经济竞争力。中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也相对较少。据瑞士洛桑国防管理与发展研究所统计,1997年,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九,科学论文索引发表的论文数量位居12,仅占当年世界论文总量的1.6%,相当于美国的6%,英国的19%。全球发表论文最多的200所大学,没有一所来自中国大陆。再比如,美国现在每年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0多万件,日本40多万件,中国只有654.38+0.3万件。似乎在经济大进步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摆脱“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解在哪里?即如何摆脱中国科技落后的帽子,或者说如何让科技和经济和谐发展,同频?科学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人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6月1996 165438+10月至8月1997,我国进行了建国后全国最大规模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公众了解科学对社会影响的比例为3.3%,了解科研过程的比例为2.7%,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科学报告》显示,每千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日本为4.7人,美国为3.8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2.8人,欧洲为1.9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为1人,中国仅为0.0人。以上两组数字对破译“李约瑟难题”颇有帮助。正是由于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西方发达国家才走在了世界科技的前列。可想而知,一个缺乏科技人才的国家,必然会处于科技落后的尴尬境地。
应该看到,科学思想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扎根和发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中国科学家和外国科学家在质量上没有明显差距。美国社会科学家祖克曼对3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了分析,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优秀科学家群体中的一员,都曾受过名师的教导。仅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就产生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在分析中国至今无缘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时,认为西方科学有“求异”的好传统,所以总是刻意求新。而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守一”“守一”的思想控制,严重影响了科学的萌芽,抑制了人的创造精神。如今,全世界都清楚,20世纪的主旋律是科学技术。能否成为一个民族的兴奋点乃至关注点,最需要关注的是你的所思所想和所推崇的,这和“李约瑟难题”的和解是一样的。
借鉴
科学兴衰的关键在哪里?“李约瑟难题”及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应该是清醒而清醒的,即以战略的眼光和任务,把大力培育科学精神赖以生存的沃土,大力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作为我们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关键链条和杠杆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赶超先进,再造辉煌,迎来一个鸟语花香、日新月异的科学春天!
一个解决方案
之前我写过一篇《中国近代为何受辱》的论文,里面提到了三个历史事件,分别是“洪武时期过于严厉,崇祯时期过于疏忽,乾隆时期过于迂腐”,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屈辱历史。其实纵观四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真正能让近代中国落后、憋屈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中国顽固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封建专制诞生于秦朝。这种专制制度实际上是腐朽的封建社会的产物,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甚至民生和社会动荡。针对这种压抑、颓废、令人失望的社会面貌,当时的许多作家都在苦苦寻找出路,转而进行哲学探索。孔丘呼吁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然后恢复传统的封建统治。同时,为了避免再次动乱,他要求统治者“仁政”;庄周更惨。他对现实极度不满和失望,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韩非是个有点远见的人。他提出了划时代的建议,即以法治国,权力集中于君主;翟墨最大的成就是在科学上,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分析是肤浅的。他只认为是所有掌权者的贪婪导致了连年战乱,所以他主张“兼爱”“非攻”,完全为统治阶级开脱。后人董仲舒综合各家思想,总结出一套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成功实施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它的成功与秦始皇的加冕密不可分。
东周末年,由于传统封建制度无法生存,国家面临严重危机。为了适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西秦君主在武力统一全国后加冕为帝,集所有权力于一身。他的举动之所以没有惊动国人,是因为他在阻止战争中的表现,让国人不但不恨他,反而感激他。秦始皇继位后,骄奢淫逸,让人从梦中惊醒,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不花钱就能买到的幸福。愤怒的人民奋起反抗暴政,国家再次陷入混乱。人民发现革命没有让他们幸福,反而让他们更加痛苦,于是向往和平生活的善良的人们放下了武器。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汉高祖刘邦向秦煌学习,自己当了皇帝。汉朝统治者牢记前车之鉴,休养生息,赢得民心,然后放开手脚消灭政治异己,巩固君主专制。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清末。
为什么中国的君主把专制加强到可怕的程度?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中国人知道,要达到一个目标需要不懈的努力,需要愚公代代相传的努力,需要不断骗取别人的信任。专制帝王在商朝甚至更早就迈出了走向专制的第一步:长子继承制和皇族专制。这是氏族权力空前加强的标志。外姓人虽然还能担任官职,但无权掌管大事。第二步是废除祭司。废除祭司将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是几代君主之后,君主制和神权可以合二为一。这样,到西周建立之初,君权、神权、氏族权实际上已经三位一体。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礼乐制度。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的等级隶属关系,君主就是天子。之后国王干脆称自己为“皇帝”,连太子都直接成为“皇太子”,皇位世袭。政治经济上的服从是不够的,文化思想上也要限制。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的胜利告一段落。就这样,皇帝基本上扫除了一切障碍,可以为所欲为了。
如前所述,中国的君主集政治权力、神权和宗族权力于一身,无可挑剔。西方王国把君主、贵族和教皇分开,本来可以相互督促,却造成三者相互勾结压榨百姓。但同时,人也很容易抗拒。比如我可以说我反对神权是为了自由,但我暂时不会承认我反对国王。我支持国王的原因是教皇恶意干涉国家权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钻三者的空子,逐个击破,达到反对封建统治的目的。中国不是这样的。反对天庭权威就是“欺君叛国”,反对官僚贵族也不会有好下场,人民无法反抗。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厉压制私人商人,将商业国有化,从而抑制了先进生产方式的出现。此外,由于欧洲自古以来就有民主的传统,人们对君主违背传统的行为深恶痛绝。在中国,虽然民间流传着尧、舜、禹退位的故事,但毕竟不现实。
事实上,“大一统”的思想对于巩固专制政权也是极其有用的。比如中国皇帝和法国国王都想建造豪华的宫殿供自己享用,所以需要同样的财力,于是向全国勒索人力和人才。这时候因为中国成年人多,分摊给大家的任务少,民怨也轻;而法国,地小人少。为了满足国王奢侈的欲望,每个公民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人民当然不会去做。于是法国大革命爆发,而中国已经死了。这样就保证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科技发展,而中国依然处在君主专制的阴影下。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君主专制得到了保障,近代中国的科技陷入了低谷。
上面的讨论会是李约瑟问题的最终答案吗?没人知道。但是,通过对李约瑟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汲取前车之鉴,努力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
其实没必要说那么多。中国近代为什么落后,是因为清军入关后,嘉定的三个屠夫把汉服换成了满身的衣服,“不留毛,不留毛”等一系列暴行,压制了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尤其是游牧民族“后金”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他们要想统治文化思想极其发达的汉族,只有一条路,闭关锁国。这也是为什么在明朝中国与外国的联系相当频繁,但是到了清朝,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完全消失了!
清朝末年,大门被西方的枪炮砸开,中国屈辱的历史由此显露。但明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有62艘大型宝船,200多艘小船,27800多名官兵。编织整齐有序的队形,踏着碧波,乘风破浪,浩浩荡荡地出国。第三次下西洋,大型宝船48艘,官兵27000余人。第四次下西洋,大型宝船63艘,官兵27600余人。第七次下西洋,宝船61艘,官兵27500余人。郑和船队以宝船为主,此外还有马船、粮船、船艇、战船等多种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宝船长44英尺(超过138米),宽18英尺(56米)。这艘宝船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帆。是“雄伟无比,二三百人不可能起航抛锚。”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达·伽马去印度只有4艘船,160人左右,哥伦布去美洲只有敏郎悲歌,80多人,麦哲伦去菲律宾只有5艘船,260多人,与郑和船队相比相形见绌。
而且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各舰都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最多的装备了183炮,而且每门炮已经可以连发三枪,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但是,你看看清朝所谓最强的“北洋水师”,用的是所谓的德制锐甲舰,却被打得稀巴烂,全军覆没!如果中国能按照明朝的发展趋势再发展400年!只有当我们入侵西方的时候,才能说我们会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