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原汁原味的傈僳族舞蹈。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傈僳族文化丰富多彩,傈僳族能歌善舞,傈僳族舞蹈主要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狩猎活动。他们的舞蹈传承至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原始特色。那么傈僳族舞蹈保留了什么样的原始特征呢?让我们来看看。

傈僳族的舞蹈因地区而异。怒江流域的民间舞蹈只有舞没有歌,完全由单簧管(类似羌笛)、笛子、琵琶、二弦琴、西北民族乐器和自制弹拨乐器“大比亚”伴奏。

一个舞蹈的名字一般是以舞步命名的,更多的要看音乐的名字。每逢节日,播种和收获后,人们会跳自娱性的“生产舞”,称为“祎凡瓜可哦”。据说这种舞蹈产生于17世纪,当时傈僳族还处于狩猎采集野果为生的时代,舞蹈只能模拟各种动物。

傈僳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学会了农耕,并逐渐将原始的模拟动物的舞蹈改进为表现农耕事务的生产舞蹈。在圈舞中,人们以各种模拟的姿势向人们展示挖掘、种植玉米、除草、收割和回仓。到目前为止,舞蹈中还保留了模拟动物的“猴舞”,为舞蹈增添了乐趣。这种舞蹈没有伴奏或伴唱,以舞者跺脚的声音作为舞蹈节拍,形成独特的风格。

傈僳族舞蹈大致有三种:一是模仿动物动作的舞蹈,如鸟王武、吃鸡舞、猴子捉虱子舞等,有趣幽默;二、生活舞蹈的制作,傈僳族会将生活中的手势赋予艺术魅力,如收粟、开火山、打猎、洗衣服等。,并表演活泼多变,热情奔放;三是战斗的舞蹈,表现勇敢无畏的精神,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

鸟兽舞

鸟兽舞是一种表现鸟、兽、鱼、虫嬉戏的舞蹈。反映了被人们猎杀的鹿、熊、猴、兔到沸腾的狩猎王国,被人们驯服的鸡、羊、马,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异常精彩的世界。

鸟兽舞多为独舞。舞者怀抱琵琶,独自起舞。鸟王武、烤鸡食、鱼舞、鹦鹉啄宝骨等20多种舞蹈,都是由于生活在山沟里的傈僳族,这里有虎、猴、熊、蛇等飞禽走兽,图腾崇拜多,从而孕育出丰富的飞禽走兽舞蹈。

琵琶舞

琵琶舞是娱乐大众的舞蹈,是人们在元旦和婚礼上最喜爱的舞蹈。只要弹拨乐器“黑仔”响起,从儿童到老人都会手舞足蹈。在黑仔演员的带领下,人们围成圆圈跳舞,包括展示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模拟舞蹈和抒情舞蹈。此外,在婚礼场合被称为“牵着我的手”的堆舞是自娱性群舞之一。人们在抱傈僳族琵琶的男领舞者和吹“簪子”或“竹笛”的女领舞者的带领下,晃动腰肢和臀部,使长裙左右摇摆,翩翩起舞。

条家

“戛然而止”是一种集体歌舞。以前只要跳起来就要跳几天,矮的要跳一晚上。常常在厅堂和院坝里,翻着壁炉,喝水喝酒,载歌载舞,和长辈或有名望的人等人和睦相处。最后,一群舞者唱得高了八度。“跳”可分为拜年、订婚、结婚、走亲访友、开山、割夏、生日、拆散家庭、丧事、大丰收。每年传统灯杆节的爬杆也是在进火前陡然一跳。虽然歌词不一样,但曲调基本一致,舞蹈动作也差不多。

郭庄坞

锅舞是彝族和傈僳族人民喜爱的舞蹈。“锅村”因最初围着火塘跳舞而得名。云南两个民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锅庄跳,逢年过节都跳。“锅村”跳舞人数不限,不需要伴奏。

傈僳族舞蹈大多在婚礼和葬礼上表演。另外,盖房子要跳舞,春节也要跳舞,其他活动一般不跳。可以说,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傈僳族是一个真正会跳舞的民族,村里几乎没有不会跳舞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是跳舞的能手。他们说,不跳舞,就当不了傈僳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