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治理的论文

借鉴古人智慧,完善现代管理,这个月学习了《韩非子》这本书,对最初并不十分清晰的古代法家思想核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钦佩祖先的智慧,但也不禁感叹,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人性和社会规律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却逃脱不了历史的命运: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遭受了一系列国难国耻,却没有及时跃过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历史,这是对中国人智慧的讽刺。

国学始于春秋,五四之后逐渐消亡,之后再也没有恢复。时至今日,来自西方的思想一直主导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包括* *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甚至精细化管理。但是,中国人更复杂,中国人的生活也是多方面的。显然* * *产品主义是以私底下的兄弟姐妹为主。至于社会主义理想,表面上是可以的,但实际行动上只有大哥才是方向。由此,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法律仍然带有浓厚的法家色彩,有点从“国之外的儒家”走向“洋之外的儒家”

我觉得这是现代西方管理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的背景因素。本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本体论冲突。外国人刚进来的时候,中国人觉得外国人有点傻:遇到人总要打个招呼,谁管你啊!说什么都是真的,那是礼貌,那只是为了好玩,懂吗!你一定要说重点吗?你难道不明白话外有话吗?外国人看起来那么肤浅,那么真实,那么别扭。其实这说明西方文化的本质就是要把人和自然界明确区分开来,该理解的一定要理解。一个是一个,一个是两个。这种态度使西方人发动了工业革命,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中国人不是,一个是一个,但一个也可能是两个,就看怎么理解怎么做人了。所以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把人做透:人是一个多变的天平,所以要时刻抓住人心,抓住人心,世界就是你的,最难的东西也要靠人力夯出来!用这种思维方式看事情肯定效率不高。

针对人性的管理,法家提出了其法治观:既有使人相信其赏罚的显性法律,又有藏于胸中的隐性艺术,也就是说,整个法治的核心是治人,准确地说是以人治人,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法家法治是在向封建帝制过渡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现代西方法制的目的也是为了治理人,但其出发点与法家大相径庭,目的是治理人类社会。源于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现代法律制度,将人类社会视为一个客观实体,认识到这一法律不仅要治理人类社会,而且要以人类社会的福祉为目标,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所以西方法制从一开始就没有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让一个人按照等级制度治理好一个社会。

不管是我们的法制好还是我们的管理好,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就是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因为大家在日常的人格思维中都不接受西方的事情的严重性,那样的人会被大家感受到。那么只有本着法制的理念来定位和谐社会,本着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来打造家族式的企业团队。这种建设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在职责范围内对自己对他都一丝不苟,私底下也要和谐沟通。他们是山上的兄弟。人生真的很难要求这个高度!然而,现实要求领导者这样做。

我想这种进步最终会向现代管理的道路转变,就像“洋务运动”最终会被抛弃一样。公司管理层需要建立“人信其赏”、“信其罚”的管理体系,也要努力构建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经济管理体系。至于管理的暗招,你可以适当运用,但绝不是长久之计,因为现在是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别人可能知道你在玩什么,或者你只是假装不逗你——结果你的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捉迷藏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