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讲
论语演讲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刚刚学了《论语六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立志学十之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为我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这句话不长,却涵盖了我们的一生。年轻的时候要立志学习。再大一点,就该学点东西,成家立业了。但学习成绩不是理想的终点,它开启了闪耀着智慧光芒的40岁。到了五十岁,我们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即使我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对最后的结果不顾一切。六十岁的时候,我们可以豁达,可以对别人的批评和训斥无动于衷。到了七十岁,人生的境界变得自由合理,属于我们自己的最高境界,需要我们一生的磨练和追求。而孔子的伟大品格也可以从这句话中得知。他一生都在追求更完美的生活。他一直为之奋斗的是这样一种无知,这样一种循序渐进,这样一种圣人的品格而不是事业。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个不可逾越的时限,我们也是如此。哪怕下一秒有再多盛开的花,我们也要先把这一秒的草摘了;即使下一秒是无边的黑暗,我们也无法穿越它去寻找光明的彼岸。人生,自然不能违背发展轨迹。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能按照客观规律一步步走下去。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是否成功,也不在于你是否为社会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贡献;且不说你的经历是否轰轰烈烈;而是你有没有在该做的时候尽力做好一件事;就看你有没有遵守规则,不让不该发生的事情在最美的年华里发生。要看你有没有做过你做过的事,因为它们被放在时间的模子里恰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年轻时没有好好学习努力,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大的失败。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也不上进。难道一定要等到四五十岁才能拾起理想,期待奇迹出现吗?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说:“人生的目标是使生命符合自然规律。”我们生活的自然法则是什么?孔子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按照规律生活,不代表不求创新,只知道按照既定的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走;也不是我们看破红尘,听天由命,无动于衷,而是它激励着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除了做某些事情,推动生命的车轮前进,别无选择。你还是要奋进,还是要不懈努力。命运为每个人安排了相同的轨迹,但没有两个人的人生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路。通往天堂的路很宽,人与人之间走起来会有差异,但只要你遵守最基本的生命发展规律,每一种活法都会在一个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世界终结。但如果你在某个时间在这条路上做了不该发生的事,等待你的只能是万丈深渊。这就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坚定地行走,让每一步都踏实有序。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极致美好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必然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思想境界逐渐提升的过程。要想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越界的境界,就要注意自己走的每一步。这个,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也不能焦虑自己。语言无法描述的境界,就要等到时间的洗礼了。那么,就从学习开始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论语演讲2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于丹写的《论语》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让我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近距离接触了一位圣人。
当今社会,所谓的孔孟、老庄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与复杂,思想的高尚与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联系。于丹教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一个现代人对社会、人生、生命的感悟,演绎出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就生出了一种纯粹的积极态度,一种道德品质和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的《论语》,我欣赏的是这样一种智慧,一种正确对待自己得失的智慧,一种理性看待身边朋友的智慧,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当下社会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一生中难免会有遗憾和失望。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能改变的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讲的《论语》的精髓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不足和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人生缺憾的态度。
经常有人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交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你可以从朋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其实一个人这辈子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是一本书,他可以向你打开整个世界。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需要观察他的社交圈,从这样的外在环境中,你就能看到他自身的内在价值。
《论语》最终传达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简单而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的真正含义是告诉大家如何过我们内心需要的幸福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其目的就是在幸福的生活中度过这一轮回。
《论语·演讲》第三条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孔子的《论语》语言博大精深。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只知道《论语》是描述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语录,其他一无所知。刚上五年级,学校编了《论语》,适合各个年级,我也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
读了《论语》,才知道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论语》记载了一些值得学习的言论,大部分是关于学习的,非常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对我的学习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论语》中的“时时学习”不是吗?“用两句直接的话告诉我,学习知识不只是学一遍,更重要的是时不时的复习巩固知识。同时,我们要把学习看作是丰富我们生活的过程,用快乐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还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要求每次都有新发现。
就拿那次来说吧,那天是语文考试的日子,前一天晚上因为要玩,所以没有复习。在练习的时候,我不能回答很多问题。急得我挠头,最后成绩很差。回家后,我努力工作。每天回到家,我不是和朋友一起玩,而是打开书包开始复习功课。就这样,我到了第二次语文考试,我很平静的在纸上写下了答案。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表面上看,“温故而知新”很难,但只要每天坚持,一定会有新的体验。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是古今通用的,也是很多现代人所提倡的。读论语,短短两句话,就收获了这种伟大的学习方法。那些鄙视中国古代文学的人难道不印象深刻吗?
《论语·演讲》第四条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语录。它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被视为中国文化思想的起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的经典句子,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让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经典教育,越来越重视古代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所以我们小学生从小读《论语》意义重大。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虽然是一问一答、零碎短语,看似没有逻辑,但内容非常丰富,简明全面,博大精深,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经典。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历史地位,《论语》的道理历久弥新,深入人心。
读《论语》原文,因为文言文距离太远,我们小学生很难理解。然而,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也让我们深有感触,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就像于丹把《论语》比作温泉一样,她说在北方一个以温泉闻名的小镇上,有一处众所周知的温泉。据说,任何舒适地浸泡在其中的人都可以了解他的身体疾病,如关节炎、胃病和皮肤病...又洗掉一层像蝉蜕的皮...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论语》第一篇讲的是学习。子曰:“时学而不坏。”?……"。《论语》开篇就提出了学习是一种乐趣,体现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注重修养,严于律己的主张。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未知,但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所以,经常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应该培养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的时候,不也一样说吗?……"。这句伟大的话真的是人尽皆知,人尽皆知。学习来源于学习,能力来源于实践。常学常学,常学常学,万物才能海阔天空。今天看于丹老师的《论语理解》,让我见识更广了。
不仅如此,其实在过去,孔子和孔丘一直在讨论和流传一个词:“仁”是一个词,但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疑问。人们终于解开了这个谜。“仁”可以认为是一颗慈善的心,有一颗人心如海的心;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人不懈努力;也是作为一个人对一件事的渴望...
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行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重学习和修行。子曰:“我十之八九立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不逾矩。”孔子十五岁立志学道,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不为外物所惑,五十岁明白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为所欲为。孔子叙述了他一生学习和培养品格的过程。从学习、立人、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他的知识和修养是在学习中提高的,良好品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他的思想和言行高度统一。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谨慎独立,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这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伟大来自平凡。
通过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讲解,我明白了很多发生在人身上的事情,仿佛进入了书的境界。直到现在,《论语》的内容依然让我难以忘怀。
《论语》真是内容丰富啊!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多看看。作为小学生,认真读《论语》,一定会让我们的童年像《论语》一样多姿多彩!
论语演讲第五篇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在《论语》里学到了这句话:“夏紫说:贤咸宜Se;爸爸妈妈能做到最好;为人君子,可以通其身;像承诺的那样交朋友。虽然我没有学过,但我会称之为学习。”
夏紫说:一个人可以尊贤而不尊女;为爸爸妈妈服务,能够做到最好;侍奉君主,能够献出生命;与朋友交流,诚实说话,信守承诺。这样的人,就算他说没学到东西,我也要说他现在学了。"
夏紫的这句话提出了正确处理夫妻、父子、君臣、朋友四种关系的道德标准。夏紫认为,一个人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取决于他的文化知识,而取决于他能否达到“孝、忠、信”这些基本素质。只要他做到了这些,哪怕他说自己没学过,也可以认为他现在是一个优秀的有教养的人。把这句话和上一句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孔子的教导重在人的德性。
学了这句话,我明白了,孔子在育人方面注重人的品质和德性的培养,其次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一个人是否博学,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而在于他是否做到了做人的涵养。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熟悉学习之道,首先要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做起,自己做人。只有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学到东西。也就是《红楼梦》里所谓的“凡事明了就有学问,经历了就有文章”。
我很庆幸,校园里厚厚的书本渗透了我。让我深深感受到,能来到淅川中学,是我的幸运,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淅川中学是幸福的,因为校园里充满了丰富的书籍。我知道,在学习了任何一部经典之后,老祖宗的经验到最后只有一个精髓,那就是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效率,缩短病程,让我们尽快建立起君子之爱的情怀,真正建立起高效有价值的人生。《论语》使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修养和道德生活。《论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阐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和”,“君子不与人比,小人不全面”。孔子一生倡导“仁”。“人若善良,就想站起来做人,就想实现。”教我们如何善待他人。《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你如何攀登人生的高峰,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如何真正“善待”人,如何过上我们内心需要的那种幸福生活。
近年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幼儿园的孩子天天背《弟子规》,大街小巷开了很多读国学的课,电视上的科教频道也充斥着各种国学讲座。
为什么国学这么重要?
国学以其凝练的语言和传奇的故事,总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人思想的火花。
传统国学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数学技术等。,而且内容比较全。文学大师的高明笔法,史家的考证论证,传奇的童话,古老的笑话,令人大开眼界。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国学很遥远很空洞,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国学是什么。
汉学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论语》、《道德经》、《易经》。这些国学,都是我们的老祖宗一辈子总结出来的道理。是一种生活的味道,这里有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
是中国的骄傲,是那些沉淀了伟大而不可改变的灵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让我们修炼了自己的修养,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教会了我们明辨美丑,明辨是非。“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超然之道;“自古以来,生命中没有人死去,留下一颗照耀历史的心”,的‘参天之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种从容的志向;“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道在何处,虽万人往我处来”,崇高的精神。这些都在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国学应该怎么学?
孔子早就有了完美的答案。子曰:“盛世以诗,立礼而乐。”他还说:“以道为旨,以仁为靠,以德为靠,以艺为游。”
论语演讲7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昨天下午,一缕阳光跳进窗户,停留在沙发的扶手上,给人一种温暖。闲的时候泡一杯绿茶,从书架上拿一本《论语》,依偎在沙发上看。
《论语》篇幅不是很长,而且有注释,所以看起来不难理解。其中一篇如孔子所说,“德不可修,学不可教,学不可迁,无能不可改,是我的优越感。”"注:孔子曰:"吾忧不修身,不注重学习,善闻而不为,恶有而不改。“让我看看,我的思绪被拉长了。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的创始人,《论语》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比如“现在少数人无德无能,却贪赃枉法,害人害己。不就是他们不读书的德行吗?”再比如现在少数人听到或者帮助别人就不去做好事,不去指责他们假的、丑的、恶的事情,让他们改正。不就是“闻义而不动,不善而不改”吗?这些事情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很不希望发生的令人担忧的事情。不是“我的烦恼”吗?
孔子在古代认为“是我之忧”,但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为什么不能消除“我之忧”呢?* * *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品《论语》,就像这缕阳光,给人以光明和温暖。
《论语·演讲》第八条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寒假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读《论语》。
《论语》共有20章,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主要讲了一本书,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努力学习,如何在社会上打拼,如何孝敬父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学为先”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不可或缺。俗话说,“要两只手才能发出声音。”靠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的。由此,我想到了管仲和包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包小时候是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偷包的钱,但包不但不恨他,反而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后,管仲在为儿子争夺皇位时,差点杀了管仲的儿子小白。当他的儿子继承王位时,包也成了宰相。包不计前嫌推荐管仲,可见包的心胸是多么宽广!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博雅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当钢琴家博雅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能够识别出“山中的远大志向”和“流水中的宏伟志向”。博雅很高兴找到了知音,但钟子期死后,博雅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她把钢琴摔坏了,并发誓再也不弹了。可见友情在生活中是多么的珍贵和重要!
这些例子让我想起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刚开始我们相处的很好,很合得来,但是过了几天,我们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吵架。最后,妈妈告诉我们要团结友爱才能把一切都做好,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几天后,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做客。我吸取了教训,和小杨度过了快乐的一天。生活中,友情真的无处不在。只有经历过苦难,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可贵。
读了《论语》,受益匪浅。它教会了我如何与朋友交往,我必须让我的少爷变得更好。
论语演讲9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仁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论语》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无长远之忧,必有眼前之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男人没有长远打算,他现在肯定会有麻烦。那一次,我亲身体会到了。
那天下午数学课,老师让我们把刚才上课讲的练习本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一页写完,下午第三节课前一定要交给老师。说完,老师快步走出了教室。
我拿出数学练习本,正要写。展鹏拍拍我的肩膀说:“来吧,我们去操场打篮球吧。”。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除了你。”我说:“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没写完。你完成了吗?写什么,老师说要到第三节。现在才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后不是还有40分钟的活动时间吗?再写就能跟上了。”我一听也是,四十分钟就够听完了。所以我去和我的家乡展鹏打篮球。
第二节课是英语课。当铃响的时候,还有一些练习没有完成。老师不让下课,他就拖着。这个讲座持续了几十分钟,突然就到了第三节课。
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没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都是因为我当时没想好,现在有麻烦了。
从此,每天下课后,我抛开一切杂念,马上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没有作业,我就自己先预习。我不敢再拖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论语演讲10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这学期,我们背诵了一本关于国学的书,名叫《论语》,作者是金典。俗话说,背一部《论语》,可以无休止地运转世界。当然,我虽然只背了半份,却受益匪浅。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句话:君子义,小人利。意思是君子重友情,小人重利益。人不能总是看重利益。友谊比利益更重要。利益只为自己,但友谊可以和所有人分享。
当然,这句话的道理也很深刻:君子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一个绅士应该说话小心,行动迅速。说话不要说该说的话,不要用自己的话误伤别人,行动迅速对你大有好处。
但仍有人见圣人而思奇,不见圣人而自省。“遇到有才华的人,要向他学习。当你看到一个没有才华的人,你要做好自省,反省自己,以免重蹈覆辙。
做事以利为先,就是如果一切都按照是否有利于个人利益来做,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反感,所以做事前要为别人着想。
这是我背诵《论语》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