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康的人物梦
工业结晶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降耗、减排的化工精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农药、石化、食品、医药等传统领域,也是生物化学、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前沿,也因此处于国际专利封锁的垄断之下。
作为我国化工行业结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王静康长期致力于化工行业结晶理论和新技术的创新研发,系统发展了现代工业结晶和医学理论,圆满完成了“六五”至“十五”国家科技产业化重点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得发明专利5项,并顺利完成了成果的产业转化。
1988年,王静康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型结晶实验基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药物结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化工和药物结晶科研、开发、设计和生产体系。
他们在“八五”期间完成的科技攻关项目“青霉素结晶新工艺与设备”,在本行业推广90%以上,产能提高70%,节能70%以上,溶剂节约30%以上,三废排放减少30%以上。这项技术的使用每年为国家增加利税近亿元。
从事科研的人往往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困苦和失败,而女性要承受的更多。王静康忘不了父亲对她的影响。她的父亲王恩铭作为从海外归来的爱国科学家代表,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新中国诞生那天的开国大典。“父亲那一代老科学家的爱国、敬业、务实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王靖康的科研成就赢得了太多的荣誉。但她最引以为傲的头衔是“人民教师”。王靖康说:“作为党的十七大科教战线的代表,作为教师和院士,我肩负着科技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双重任务。我感到荣幸和责任。”
作为院士,王靖康有很多社会工作,但这些从来没有影响她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目前天大化工学院的本科生,都希望自己的论文上有“指导老师:王静康”的字样,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意味着他们将学习她严谨的学术态度、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不懈的追求精神。
让同事和同学们念念不忘的是王靖康的民主,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作为工业结晶领域的领军人物,王静康经常担任一些国家的项目评估负责人,也经常有公司来找她“寻求关照”,但从未遇到过断然拒绝。很多化工原料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尤其是对女性。为此,王靖康在做实验的时候从来不让女同事靠近他,而是自己动手。
六十九岁的王静康还像个小伙子一样干活,同事们经常觉得跟不上她。“我害怕和王先生一起出差。我从来不能在中午休息。工作到夜里一两点是常事。”“她将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她拥有广泛的知识。她时不时会提出新的想法,这样我们就会一直努力赶上她。”
依然美丽聪慧执着的王靖康,依然在追求科学。她开展了功能纳米晶、生物大分子药物传递途径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她说:“我们要像老祖宗一样,努力为中国从粗制品制造大国向精品制造大国的转变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