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是什么?
德莱塞从12岁开始做报童和店员。15岁,去芝加哥独立谋生,做过学徒、司机、员工,也因为失业流浪街头。1888有人欣赏他的才华,资助他进入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深造,一年后退学。他还在芝加哥底层打杂两年,接触了下层民众,目睹了各种社会不公和黑暗。这种生活经历对他一生的创作影响很大。他后来说,“任何形式的社会不幸都让我感到和肉体痛苦一样的悲伤,我总觉得我有责任摆脱这种贫穷和痛苦。”
1892发表论文《天才的再现》,被报社聘为正式记者。他走遍了芝加哥、匹兹堡、纽约等大城市,广泛观察社会。同时,他也博览群书,尤其是巴尔扎克和托马斯。赫胥黎和斯潘塞的作品,前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后两者的生物社会学观点对他的创作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方面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理论,另一方面又对被压迫者深表同情。这种思想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
德莱塞的文学创作始于1900年小说《嘉莉妹妹》的出版,止于1945年他的逝世,这一年就是45年。他先后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3部政治散文、3部游记、2部戏剧、2部传记和65,438+0首诗歌,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巅峰。
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1900)讲述了一个天真美丽的农村女孩嘉莉到大城市谋生的故事。她在芝加哥遇到的是繁重的劳动、贫穷、失业和孤独。生活所迫,她先是和一个业务员同居,后来成了一个酒店经理的小三。卡丽虽然有钱有地位,但只是有钱人的消遣,所以她还是觉得生活很空虚。她以追求自己创造的“美国梦”开始,却以精神堕落告终。小说的社会批判倾向鲜明,作者强烈谴责贫富悬殊现象、金钱的腐蚀作用和人际关系的冷淡。为此特意使用了对比和反差:一边是富人的奢华生活,一边是穷人在工厂的繁重劳动和失业工人的悲惨境遇。有两章专门描述电车工人罢工和劳资之间的阶级矛盾。但自然主义更明显,很多地方表现出作者的生物社会学观点,强调人生成败的偶然性,不做人物道德评价。嘉莉对失去童贞很平静,并把它视为生存和竞争的必要手段之一。
前期德莱塞也写过一些扎实有力的短篇小说,比如对黑人施以私刑的《黑人杰夫》,批判家长制的《老罗汉姆和他的特蕾莎》。他写大型作品的信心一度受挫,直到10年后才出版了第二本小说《珍妮姑娘》(1911)。这是《嘉莉妹妹》的姊妹篇。虽然是别样的悲剧,但也是对贫富对立社会的控诉。女主角珍妮,一个工人的女儿,有一颗单纯而高尚的心。她不像嘉莉那样羡慕财富和享受,只想卖掉自己的劳动力干点粗活养家糊口。但这个卑微的愿望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击碎。为了让家庭摆脱困境,她把自己托付给了参议员勃兰特和投机商莱斯特。前者下不了决心娶她,后者在上层社会的舆论压力下抛弃了她。在贫穷和疾病中,和她相依为命的女儿又死了。珍妮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悲剧,还因为她被两个男人扮演。为了强调这一点,作者描写了以这个故事为中心的广阔的社会环境,真实细致地展现了下层阶级的各种悲惨的生活景观,同时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各种奢侈无耻的生活作为对比,从而表明悲剧的根源在于整个贫富悬殊的美国社会。与嘉莉相比,珍妮在精神上从未堕落,在道德上是无辜的,因此她的命运能引起读者更大的同情,相应地,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也更强。在以往的美国文学中,很少把工人的女儿描绘成悲剧的正面人物。
欲望三部曲,写于1912,在德莱塞的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金融家》(1912)、《巨人》(1914)、《活宝》(1947)三部小说组成。作家没有写完《斯托加》。他死后,他的妻子海伦完成了最后一节。三部曲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历史,描述了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攫取财富和权力的过程,客观揭示了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矛盾激化的历史。为了创作这部杰作,作者从芝加哥投机金融家耶科斯那里收集了大量素材,并以此为原型塑造了金融资本家柯帕乌的形象。
作品以这位百万富翁的一生为主线,以费城、芝加哥、纽约、伦敦等大城市为主要舞台,以大量生动的细节和鲜活的画面,全景式地揭露了垄断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出版、道德等领域的黑暗内幕。真实而深刻地刻画了金融大资产阶级的海盗本质和灵魂。柯帕乌是典型的贪婪的大资产阶级。他从经纪人上升为商人、资本家甚至金融巨头,一生充满了血腥和不公。不择手段,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法律和道德。他得势的时候,权力大到可以控制政治,控制整个社会。作者没有把这样一个人物简单化,也写出了他的勇气、才华、刚毅和精明,有时还有他慈祥的面容。
小说还触及了资本与政治的关系,深刻揭露了金钱影响美国国会、政府和法院的现实以及两党政治“民主”的虚伪。小说多方面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无情批判了垄断者的罪恶,具有史诗般的神韵。但作者仍然受到生物社会学的影响,把资产者的不公正行为仅仅看作是受他的本能即“欲望”支配的;同时,作者被当时的尼采思想所吸引,对作品中的“强者”也表现出了无差别的欣赏态度。
《天才》(1915)也是德莱塞的重要作品。小说的表层意义是表达艺术家与大众的矛盾,情欲与艺术创造力的冲突,但深层意义在于提出艺术在美国社会的命运,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金钱对艺术的腐蚀和破坏作用。主人公尤金·维特拉原本是一位正直而有才华的青年画家。他的早期作品具有忠于生活、批判腐朽的进步倾向,被观众誉为“充满生命、无所畏惧”。但他却遭到了庸俗虚伪的资产阶级“大众”的诽谤和围攻。后来,尤金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蚀下,屈服于生活的压力和物质的诱惑,创作了庸俗的商品画来迎合资产阶级。他很富有,但他的灵魂堕落了,变成了市侩和荡妇,最终身败名裂,精神崩溃。他的天才最终被埋没了。
作者观察到很多有前途的艺术家因为走上了“为钱而艺术”的道路而倾家荡产的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提炼加工塑造了典型的维特拉。他没有批判个人品质的意思,而是愤怒地抗议腐蚀和扭曲人的社会现实,说明真正的艺术无法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中生存。1917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德莱塞。他欢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谴责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1918年,他的短篇小说集《自由和其他故事》问世,其中包括他的著名作品《失落的月亮》和《第二次选择》。在此期间,他搬到了纽约的格林威治村,并结识了约翰。里德等左翼作家深受其影响。
1920年出版散文集《敲,鼓》,猛烈抨击帝国主义和金融寡头,显示了他思想的变化。
1925年,他的小说《美国的悲剧》出版,立即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也给德莱塞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作品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新阶段,反映了他文学的最高成就。它被当时的评论家誉为“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美国小说”。
从65438年到0927年,德莱塞访问了前苏联。回国后出版了《访俄印象》(1928),基本肯定了社会主义新制度。他参加了国内的工人运动,政治观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后期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政治散文和自传。短篇小说集《锁链》(1927)、《群里的女人》(1929)相继问世。在后一部集中,他塑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 *制作人——党员艾尼达的形象。
1930公开声明支持美国* * *产党。1931年,他深入厂矿进行调查,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哈兰矿工的话》(1932),这是一篇关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人阶级的文献。在他的政治著作《悲惨的美国》(1931)、《对艺术家的呼吁》(1933)、《美国值得拯救》(1941)中,他批判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司法等活动。他明确宣称“支持* * *产品主义原则”,坚信“只有人民才能拯救美国于灾难”。他积极参加国际反法西斯斗争。
1941年当选美国作家联盟主席。1944年获美国文学艺术学会荣誉奖。1945,去世前几天,他申请加入美国制片人党。他死后,除了斯托加,他的妻子海伦还整理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堡垒》(1946)。这本书描述了一个被称为“民族堡垒”的正统资产阶级幻灭的故事。内容很独特,但作者的笔法有所下降,而且表现出一点宗教神秘主义。
德莱塞的人生思想非常矛盾和复杂,有变化和反复,但总的来说,似乎是在不断追求真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态度始终是鲜明的,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触及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社会问题,极具思想认识价值。
他的创作以内容丰富、描写生动、风格有力著称。虽然或多或少有自然主义的痕迹,但从主导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提供的是浓缩精炼的艺术真实,而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以生活为原型,个性鲜明,形象丰满,具有典型性。他擅长刻画人物性格在特定典型环境制约下的形成和发展。他用巴尔扎克的准确性描述了细节,尤其是城市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他只是对人物的一言一行进行了客观冷静的描述,直到他们堕落犯罪,没有任何评论或讽刺的语气,但他的作品整体充满激情,义愤填膺地揭露和指责造成堕落或犯罪的社会。
他作品的力量在于揭露真相的大胆,批判的犀利,爱恨情仇的强烈倾向。他的小说情节紧张,即使没有出人意料的结局,也趣味十足,有时感人至深。他的写作有点粗糙和沉重,但简单自然,充满了现代美国的乡土气息。他的作品是19年末到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史上的意义在于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美国文明”的面具,突破了“豪厄尔斯风格”胆怯而优雅的传统,扭转了美国文坛粉饰现实的流行倾向。德莱塞确实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