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前是庸人,30岁之后是圣人。曾国藩做了什么让他的人生彻底逆袭?

曾国藩对后世最大的意义在于,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一个中间人可以通过“修变”成为超人,只要我们也能把自己当成“庸人”,做出那些愚蠢的努力。可惜世界上聪明人太多,“蠢人”太少。

湖南人的性格,傻确实是傻,但同时也比较固执,认准的事情,不到撞上南山不回头。他坚持把写日记当成一件简单的事情,这种坚持持续了一辈子。

我最近在之前的私教课上说过,养成一种习惯不容易,但是要消灭它很难。当你真正像曾国藩那样把写字当成洗脸刷牙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难了。你现在发现很难,因为你还没有形成习惯。很多人说自己很忙。想想吧。再忙,出门上班前都不会刷牙洗脸吗?

所以曾国藩真正的改变是从30岁开始的。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取得了成功,他开始改变。可见时间从来都不是问题。30岁之前,他和我们一样,是个平庸的人,充满惰性,傲慢,情绪化,好色,资质平庸。30岁以后,通过不断挑战自己的人性弱点,开始成为圣人。

30岁那年,曾国藩很快从之前的状态中抽身出来,制定了一个自强自立的计划。没有投机取巧,我们会用最笨最扎实的方法一点一点改进。他一开始没有很好的坚持,每天的记忆水平也没有我们高,但是人家决定做了,也没有停下来。

可见我们志存高远,但要从细微处做起精神。就像写稿子一样,要从小处着手,往大处想。

老曾经说过,一切真理都不应该说得太高,太高就接近于矫枉过正。我鼓励我现在的朋友,但我恳求他们不要说话和撒谎。虽然是最短的,但只对身心有益。

在老曾看来,过高的真理接近于修正或谬误。要想做到“勤快”和“恒常”,就要从两点做起:“不要嘲笑人,不要晚起”。这个简单的道理,简直就是业界良心。(敢问是不是你干的?)

很多人不同意,不要嘲笑别人,不要晚起。这不是很容易吗?但他很认真地说,这两句话让他一生受益匪浅,却能让他摆脱一切傲慢和虚荣。

这就是曾国藩的伟大之处:他不仅认真地说了这句话,而且认真地做了这件事,一旦做了,就是一辈子。

我想想,他说他不嘲笑人。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众所周知,孔子一直不太喜欢子贡,因为子贡聪明多嘴,他更喜欢木讷谦虚的颜回。

他说:“如果你是个好人,你可以吃一次,喝一次。在一个刻薄的巷子里,人有不忍则忧,你回去也不会换个乐子。贤哉归来。”

事实上,这个道理和我昨天的文章中李宗盛的《致巧思》所传达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我们知足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匠人。我们这种人成长周期会比较慢。也许有些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还在努力,花和果总会姗姗来迟。

你做的内容门槛越高,成长周期越长,我们越要像曾国藩一样有耐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你和孔子一样。他为什么不喜欢自贡?因为子贡喜欢谈论人,而且他总是很聪明。

《论语》中提到子贡放人,子曰:“布施为德乎?”我太忙了。“这里的方是形容词,不是我们说的“我是小方”,而是在说别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谈到别人,孔子说:“端木词你还好吗?"?我哪有闲心说别人!”

这个不嘲笑人,不议论人的人,不会对任何人表现出轻视,能以开放的心态看到他身上的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戒骄戒躁。老曾以后遇到事情,总是先看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所以自我提升看似缓慢,但一天一天的坚持,却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要快。

我刚才说曾国藩对后世最大的意义在于,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一个中人可以通过“修变”成为超人,只要我们也能把自己当成“庸人”,得到那些愚蠢的功夫。可惜世界上聪明人太多,“蠢人”太少。

所以柴静说曾国藩:在这样的心性中,没有飞跃,没有顿悟,当场顿悟。每一步都是困了自讨苦吃,走得很慢,但那种坚韧感就像一把无思考深入的刀,只有没有刀柄。这条路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以中立的态度去做。

这让我想起了我当时组建老A的想法。去年我在一个训练营的时候,从学员中挑选了一批最强最优秀的小伙伴,组成了老A队。后来这些老A队在江湖上小有名气。现在已经在写书的签约作者青衣、李彦宏、北亚先生、兰姆先生、林先生,都是当时老A队伍中的佼佼者。这个老A的名字从何而来?士兵突击。

七月,老A的老板,是这样解释老A名字的由来的:“我们是一把刀,我们的训练主要是把这把刀捅出去然后再拿回来,尽量不损刃。我可以向你保证,仅仅通过练习这个,你就可以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两门外语。”

你看,无论是柴静对曾国藩的评价,还是老A的《无敌秘笈》,都是“像刀子一样不假思索地扎进去”。

就像孔子喜欢笨拙的颜回,不喜欢聪明的子贡,七月不喜欢聪明但急功近利,他喜欢笨拙但愚蠢的许三多。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我特别希望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的付费会员能产生很多愿意和我一样努力的老A,老曾。

所以老曾自己就是个傻子。他在带兵打仗的时候,也用了最笨的方法,就是我写给你的:“艰苦的营垒,沉闷的战斗”。

曾国藩从不主动攻城。他用了攻城最笨的方法:不停地挖战壕,一点点逼近城市。围困通常持续数月甚至一年或数年。曾国藩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常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所谓“天下最拙,能胜天下巧”。曾国藩用这种最笨拙的方法,平定了太平军,天下所有聪明人都束手无策。

还有就是他在用人上喜欢用“笨”人。他创立湘军,选拔将领,把不善言辞的人挑出来,因为他老实朴实,不那么滑头。他甚至讨厌那些善于说话的人:“将军的滑溜,在危难之际,足以动摇军心;他油嘴滑舌足以混淆是非,所以楚不喜欢用健谈的人。"

用愚蠢的人打愚蠢的战争。湘军以“苦战”著称。湘军基本都是农民,打仗基本靠铁锹和镐。所谓“硬营”,就是第一道防线。曾国藩规定,项每到一个地方,不管天寒地冻下雨,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筑墙挖沟,安营扎寨。曾国藩对“翟杰”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墙必须有八英尺高,一英尺厚,壕沟必须有一英尺深。挖出的土必须移出两英尺远,以防止敌人用挖出的土填壕沟。战壕外面是一个三层的栅栏,三英尺高,用来防止敌人的骑兵。“硬绑”的目的是为了站稳脚跟,有立足之地,能够“管人不管人”。

在这一点上,劈柴是失败的,我一直在偷我私教班曾国藩的东西。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作业的人将被淘汰,不准进书院。对你来说也是如此。这是最低门槛。如果你想成为我们三人行的一员,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你必须和我们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愿意跟随我们去硬营,去奋斗。

你也看到了,曾国藩这个读书人,不擅长管理,不擅长口才,不擅长军事。他也是个俗人,而且憨直,受不了潜规则,得罪了整个官场。

性格上吃了不少苦头,直接被皇帝赶回家。他很沮丧。我做错了什么?我对我的国家忠诚、勤奋和奉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

大家感受一下,是不是就像我们失意的抱怨:我们努力写文章,按照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为什么还不如那些流量号?

退休在家两年后,他患上了抑郁症。后来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是中国人常用的一个哲学,就是“外圆内方”。

他回来后,临危受命,整个人都变了。他以前比较理想主义,尤其是哈里这样的清官,让别人觉得不舒服,不舒服。但他出来后,对每个人都很客气。官场规则和“拖延”二字比谁都高明。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是体制内的人,如果不能与世界共存,他就什么都做不了。这是罗曼罗兰说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真相后热爱生活。

我为什么要谈这个?这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我们要对这个世界做出一些妥协,我们要适应这个世界。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很多规则之后,我们不仅可以按规则做事,还可以尽力保持内心的节奏,找到这样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曲线救国。

比如我是中文系的学生,每天读海德格尔和米沃什。现在,让我每天写娱乐八卦。我满足吗?其实我是不甘心的,但是我发现这就是世界,人性。我们每个人都更容易被娱乐和八卦所吸引,我们不得不尊重这样的人性,适应这个世界。

但是我们要永远写娱乐八卦吗?不,我会用读者喜欢的方式传达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有用有趣的信息。这就像以前的公安部门做普法,努力准备,用心讲课,却没有人在听,大家都在打瞌睡。好吧,换个方式怎么样?我们在Tik Tok开始拍摄各种小故事,顺便带出很多关于普法的事情,观众们都是满脸笑容,普法知识深入人心。每个人都很开心,为什么不呢?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写娱乐,而是说我们要像曾国藩一样,以开放的心态和心态去学习,决不能固步自封。

曾国藩虽然是体制内的人,但与其他排外保守的官僚不同。他特别欣赏西方文明。他带兵打仗的时候也在不断的学习这个,但是他很笨,不知道怎么学。它学习西方文明的方式也是最笨的方式。“一是分析,二是简述,三是综合。”

怎么分析?

“治愈事物的方法...就是三端,日分析,日简要,日综合核。分析师就像骨角的切割,就像玉石的切割。所有的东西都要切成两块,从两块变成四块,从四块变成八块。越剪越多,越剪越细。比如姬昌对虱子的看法就像一个轮子,专家之间的差距导致沉默,永远没有歧义。”

曾国藩发现了分析“差异”的重要性。对事物的理解越细致,他拆解的就越细微。他说:“我的头脑知识有限,万物皆有无穷之点。不研究过人之处,我无法适应统一的原则。”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仔细研究万物之间的细微差异,我们就不会得到差异背后的统一规律。

看到了吗?我们看起来像是拆除了爆炸物品吗?

一篇简单的爆文拆解下来,有的人随便扯,但有的人详细分析就能想出一大堆原因。很多爆款看起来很平淡,很多人很嚣张,这些我都能写出来,但是当你真正仔细拆解的时候,你会发现,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古人写文章,讲究“如削、如削、如磨”,反复打磨,不断学习。古人写诗,讲究推敲。“唱一句,断几茎。”古人也说“功夫在诗之上”,写诗讲究的是平常功夫。你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最终决定了你的诗好不好。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老曾的成功秘诀:勤奋和毅力。你还觉得是空谈吗?年轻的时候,我们打瞌睡,但到了一定年纪,我们明白了费里尼所说的“为了超越常规,我们需要严格的秩序”。

这个道理可以用在任何生活和工作中。要想写出独特的文字,更需要练就条条框框。为了最终写出跳出套路的好稿子,你需要先了解套路。为了实现高门槛的纯文学写作的信念,我们不妨从低门槛的新媒体开始练习写作。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内心的纯洁,也要接地气,要与世界融为一体,要看红尘,要了解普通人的需求,要看到普通人的欲望。

柴静写道,只有讲到他的用笔技巧,他才明白,人的心灵一定要打磨得像糙米一样,然后一切糠皮就都没了,三四小袋就绝对白了。

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其实更多的是我们做事的风格和方向。先做人,再做事。求仁得仁,我们选择走捷径,可能会成功。我们选择走窄门,所以越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人生就会越开放。

所以,我们不必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想走出迷茫,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切都要自己动手,要写好手边的每一个字,读好手边的每一本书,把每一篇文章拆解透彻。这才是真正的写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