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片第一香纸解析
一个
沉香屑第一香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读者的目光。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张爱玲选题目的的论文很少。题目是作品灵魂的体现,张爱玲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正文中,作者只在开头和结尾提到了用铜香炉烧沉香片,在作品的中间部分没有提到这些话。为了搞清楚作者的意图,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沉香片”
马明波先生在《沉香残片·第一炉香》中写道:
沉香为多香之首,亦称天香。[1]50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贾宝玉偷偷去祭奠沉井而死的金川,因为我没钱过生日。
.....宝玉勒住马,回头问严明:“这里有人卖香吗?”严明说,“香火是有的。不知道是哪个?”宝玉想:“别的香不好,云坦一定要掉三个。”.....然后把你的手还回去,从你的裙子下面拿出一个钱包,摸了摸,有两颗星星在下沉,这让你很开心...[2]
二星沉速:与檀香、芸香齐名的沉香和苏祥,贾宝玉经常带着沉香和苏祥。从上面的报价我们知道,沉香片是一种非常贵重的香,排在檀香、芸香、降香之前,不是普通的香。“香”常常是一个女人的比喻。在小说中,沉香屑是卫龙等年轻女性的隐喻。
(二)香炉的意义
香炉是烧香的专用器具。《辞海》记载:
香炉也是用来展示的。.....今天,所谓的香炉是由古代祠堂的祭祀器具制成的。.....古代也是用来熏蒸衣服的。[3]
香炉是用来祭祀的,也可以用来摆设或者给衣服上香。
小说开头对“香炉”的描述:家族传下来的发霉的绿颜色的铜香炉。“家传”指的是很久以前,“发霉青绿五颜六色”的铜锈可以作证。作为一件古董,“青铜香炉”穿越了时空,承载了主流话语权的思想和文化。在这里,“青铜香炉”是一种象征。叙述者用的是“请找一下”这个词,“找”这个词表示你家的古董可能不止一件,说明这是一个有“家族传统”的家庭。要找到这个香炉,你需要在一个储藏室里“找到”它。“求”字表现了家族藏书的丰富,两个人(叙述者和想象中的观众)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对点香讲故事仪式的认同。香炉可以理解为“香”的归宿和“香”燃烧的环境。
(3)烧香及其作用
马明波先生在《沉香屑第一香》的开头写道:
香十德:对鬼神敏感...[1] 50
香能触鬼神。张爱玲选择了最好的“天香”,选择用“家传霉青彩铜香炉”来烧。她在举行一个仪式:叙述者和她想象中的观众怀着虔诚,用家传的“铜香炉”烧了一把珍贵的“沉香屑”,通过这个仪式,传递一种精神希望,向那个时代逝去的灵魂献祭。点香的仪式应该有一个特殊的程序。张爱玲没有在小说里写。但是马明博先生写道:
.....石岗先生拿了一个古拙瓷香炉,...他用香烛搅动香炉内柔软的骨灰,在香炉周围轻轻拨动,中间形成一个凹地;他打开香盒,用勺子取沉香屑,放在中间凹处,撒一点香灰,拌匀;取半勺香屑,用火点燃,轻轻放入炉内香中央;他拿着香,轻轻地把炉壁周围的香灰拢到正在燃烧的香屑上,然后把他埋了,...[1] 50
烧沉香片时,不能有烟雾,淡雅的香味在空气中慢慢传递扩散,就像心灵与环境融合的过程。为了体现仪式的重要性,张爱玲在小说的最后一段写道:
香港的故事到此结束...一炉来自卫龙的熏香即将燃尽。[4]2
可以看出,这支香是叙述者为故事主人公烧的,表达了对主人公青春衰败的惋惜,跨越了战争时期年轻生命的“凋零”,表现了张对乱世的同情。发霉的绿色铜香炉代表了卫龙故事中吞噬和融化“天香”的香港世界。烧香的过程就是香炉里香的消耗,也就是说主人公的青春“死”在了香港的梁夫人家里。
二
作为一件古董,冰冷的铜香炉就像一个吞噬人灵魂的旧环境。跳不出这种环境的年轻人,就像这炉里烧的香。香中,人的青春如焚香般飘过,作为古董的香炉也变得锈迹斑斑。为了留在熙熙攘攘的香港,卫龙选择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感受着“无边的苍凉和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一样——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尽的恐怖..."[4] 28.
小说中有很多意图描写环境对人的灵魂的吞噬,也有很多地方描写人的灵魂被物欲所吸引而失去理智。这个环境就是所谓的“香炉”。在这个香炉里,有一段历史时间的延续:“我留着清末消散的空气,闭门做小慈禧。”[1]7还有现在时的样子:“在梁寨前面,这条山路是著名的情侣街。夏天,人们常常要到天亮才停下来。”[4]21也有地区间的穿梭,从上海到香港。
“沉香碎片”被困“熔炉”的客观原因有五点:
(一)封建传统的理学教学——古风家教
卫龙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旧式家庭,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卫龙从小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面教导是:不要败坏家风。这就是中国传统理学对女性的“贞节”教育。不“听”,就吃亏。因此,乔治事件后,卫龙不敢回到父亲身边做一个“新人”。卫龙开始认为传统观念主导下的“正义”父亲在避免混乱时无法维持家庭开销,而父亲极力反对的反面教材大妈则在乱世中“滋润”了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这种残酷的现实迫使一个辨别力不成熟的十几岁女中学生“冷静”思考“姨妈式”生活,反思父亲的教育。这就为卫龙选择自己的“出路”创造了心理基础。
(二)南营中学的殖民西化教学——奴隶式的学校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的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所要求的“人才”。但是,殖民教育是为殖民文化服务的。对于宗主国来说,殖民地只是他们财富的来源。这里的人们应该在生活方式上崇拜和模仿他们的宗主国,在思想文化上奉承和讨好他们的宗主国。只有从精神上摧毁原有的思想文化体系,才能打击固有传统对宗主国思想的反抗,实现有效的殖民统治。所以,卫龙的学校南营中学不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尤其是女学生,而是为了取悦游客。甚至在学校开设英语或法语课,都是殖民地的长期计划,为了和宗主国沟通,是殖民奴性的表现。除了生活方式教育,还有宗教教育,比如卫龙参加唱诗班活动。梁夫人举办了家庭游园会,邀请了合唱团的伙伴,邀请了天主教修女。这些都是学校教育的方向。因此,香港的学校教育和上海的传统教育在教育水平上是有差异的。上海教育是以封建文人为主的“新学”,香港教育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体系混淆了卫龙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卫龙堕落行为的心理伏笔。(3)梁夫人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观念的影响——交际花技能培训学校
我姑姑用她年轻时买的材料来控制贫困中的卫龙。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她先在精神上征服了卫龙:欲擒故纵,先骂卫龙的父亲,让卫龙在自卑中失去判断力;然后用奢华的生活方式勾引卫龙,进行沟通技巧训练(钢琴、网球、家庭聚会),用这些眼花缭乱的娱乐活动勾引卫龙。在测量网球服尺寸的同时,我们还测量了卫龙的身材数据,为卫龙准备了满满一柜子的衣服,让贫困中的卫龙沉浸在衣柜里。脆弱的理学理论在强大的物欲面前退缩了:卫龙用她父亲的理论抵抗着姨妈的诱惑,同时在姨妈的麻醉下享受着物质的快乐。
卫龙和乔治娅的“婚姻”是我姑姑设计的时候,“卫龙卖给梁太太和乔治娅,整天忙忙碌碌,不是给梁太太拿钱,就是给梁太太找人。”这就是在“香炉”里被“香”的命运!这是我姑姑“蜘蛛”盯着卫龙后设计的一张网:毒寡妇的黑蜘蛛不仅吞噬了前来找她的“雄蜘蛛”,还不放过蛛网旁飞舞的蚊蚋。卫龙成了我姑姑的猎物,成了港产“家传发霉绿彩铜香炉”里的一炉沉香屑,融合了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和奴隶殖民文化的糟粕。我姑姑的家庭环境是卫龙堕落的陷阱,是历史悠久的古色古香的青铜香炉的象征。卫龙在熔炉里无助而清醒地燃烧了她年轻的生命。
(D)浪子乔治的干涉和迫害——扭曲的“爱情”概念
乔治是众所周知的浪子。他身边的女人都知道不能嫁给他,但都喜欢被关注,喜欢和他玩游戏。他的魅力在于,他看起来“洋气”“帅气”。他不爱卫龙,只是和她玩玩。卫龙知道,他是唯一一个能抵挡住姨妈诱惑的男人,并爱上了他。乔治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是卫龙堕落的直接原因。
(五)香港的宏观环境——合围中的青铜香炉。
迷恋金钱和物质主义的殖民地生活,现在喝酒,及时吃喝的社会风气,勾心斗角,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的商业社会,都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陷入其中的社会原因。
可见张爱玲是带着一种悲悯的情怀在思考一个青春的灵魂。那美好的灵魂就像一炉沉香屑,珍贵而优雅,却被困在那古色古香的环境里,任慢火燃烧,却不给足氧气,慢慢被消耗。这就是本文对“沉香第一炉残片”这一题目的含义的解读。
[参考文献]
【1】马明博。沉香片,第一香[J]。中国工人,2011(07)。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66。
[3]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444。
[4]张爱玲。张爱玲选集[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5]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