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钱
1932 65438+2月11,江苏省无锡市新都桥镇人。
1950-1954,就读于东北工学院矿业系。
1954-1956,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研究生。
1956-1969,在北京矿业学院任助教、讲师。
1970-1980,四川矿业学院讲师、副教授。
1980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教授。
1987至1991,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主任(1991起)。
历任: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室主任、四川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室主任、采矿系主任、煤炭工业矿山压力中心站站长;
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小镇(新都桥)1932+2 11。他的父亲是西城长途汽车公司的员工,全家只靠这个维持生计。
钱五岁时,抗日战争爆发,厄运随之而来。那一年,父亲因肺结核早逝,家里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钱年轻时饱尝了民族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在沦陷区,钱目睹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极大地伤害了民族自尊心,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同时也培养了他顽强的性格和发财的意志。整个小学和初中,他都很努力学习,每年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由此,他在一个小镇上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业。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也没有获得应有的战胜国地位,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年轻时受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救中国。
65438到0947,钱考上了省内著名的高级中学——苏州中学。这所中学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师资力量雄厚,藏书丰富。在这里,他接受了良好的高中教育,学会了在图书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他广泛阅读课外书,不断吸收知识的营养。在姐姐的支持下,他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1949年4月,苏州解放,给了钱上大学的机会。
1950年春,东北工学院在上海交通大学招生,他顺利通过考试。因为中学时喜欢物理,所以进了机械系。4月,他和大批南方新生坐上了上海开往东北的火车。首先,他们来到了当时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抚顺,参观了抚顺煤都,比如当时世界闻名、开采近百米厚煤层的西露天煤矿,以及当时提升设备非常现代化的龙凤煤矿、虎台煤矿。对于一个出生在江南水乡,当时只见过纺织厂、面粉厂等轻工业的年轻人来说,抚顺的采煤业对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坚信国家的富强必须走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采矿专业是一个比较硬的专业。当时报考这个专业的人很少,国家根据能源发展的需要,急需采煤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号召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转到采矿工程专业。对于钱高铭来说,他对煤矿开采并不熟悉,而且他也不知道这门学科的深度。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认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他毅然响应组织号召,率先报名,从机械系转到采矿系学习。当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行的是全额供应制,也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专心学习。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转瞬即逝,期间他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在重工业建设上的落后。
建国前,我国采矿科学几乎是空白。开滦、抚顺等几个著名的矿山都是英国人和日本人办的,学校的课本都是英文的采矿手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矿业由学英美变为学苏联,教材要么是苏联原文,要么是俄文草草编就;教科书上的学术观点和技术方法都是外国人的,没有一个是中国科学家提出来的。当时有些课程是苏联专家授课,毕业论文指导也是中国先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因为大学成绩突出,又有独立探索科学的能力,毕业后被分配到全国矿业最高学府——北京矿业学院读研究生,师从张正平教授和苏联专家иеломов。他珍惜深造的机会,努力学习,致力于科学研究。在阜新,由于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的限制,他因为腹泻仍然坚持在井里测量数据。长期的学业负担和辛苦的科研工作,让他的身体处于超负荷状态,以至于难以支撑,不得不留在医院。
1956年初,经医院检查,患空洞型肺结核。这种病在过去很难治愈,即使在50年代初,它仍然是一种顽固的疾病。几经周折,学校把他送到了北京的“亚非学生疗养院”接受治疗(这个疗养院主要是为印度、伊拉克、越南、朝鲜等外国留学生开设的)。经过近半年的休养和治疗,病情有所缓解。
1956,苏联专家回到苏联。1957出院后,组织决定他从研究生转为助教,继续留校任教。他的研究方向是当时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矿压及其控制。众所周知,采矿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现场,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将千变万化的现象提炼为反映事物本质的力学模型。在他的学习生涯中,尤其是研究生学习阶段,是导师把他引入了采矿科学的殿堂,教给了他一些学习的方法。起初,他把这些方法更多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即主要从野外测量转向实验室研究,注重对事物规律性的探讨,很少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每当有些现象可以解释的时候,他常常陶醉于自我欣赏。与矿总工程师的一次交谈,让他意识到完成“实践-理论-实践”全过程的重要性。开滦赵各庄矿经过长时间的实测,得出了开采过程中矿压变化的一些规律。把研究成果汇报给矿总工程师后,他以为会得到好评,矿总工程师却回答说:“谈得不错,但如何解决我们矿现在面临的实际问题呢?”由此他明白了,事情只是做了一半,更重要的是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1958到1964的漫长岁月里,他在阜新、开滦、阳泉、大同等矿区搞技术革命,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中间。他学到了他们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丰富了自己对矿压控制的感性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我国迎来了一个科学的春天。65438年至097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学校在徐州重新选址,建成了当时国内罕见的美丽校园。
从65438年到0980年,钱被煤炭部选派到埃森矿业研究中心参观考察,这对他以后的科学研究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时德国的煤炭开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埃森矿业研究中心是世界著名的矿业研究中心,拥有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尤其是在岩层控制技术方面。在德国三个月的考察中,他全面了解了德国的阶层控制水平。
1982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岩石力学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钱宣读了题为《岩壁开采覆岩活动规律及其在岩层控制中的应用》的论文,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大会主席称赞了这篇文章: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大会做出了贡献。美、土、印等国的科学家也纷纷发表文章,把钱教授的理论称为的理论、钱的理论和的模式。这一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使我国地压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钱于1985重游德国。当时国内正在推广液压支架,相当一部分进口支架是德国产品。在德国期间,他参观了威斯特法利亚支架厂。工厂经理在展厅展示了他们的产品,并介绍了几种类型的支架已经出口到中国。当时,钱告诉德,我国煤矿生产中有一种支架损坏严重。在参观结束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工厂总工程师谈到了如何操作支架才不会被损坏。显然,中国认为支架的损坏是德国工人操作不当造成的。在介绍之后,钱对这种支护形式的力学特征、“支架-围岩”在特定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破坏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这时,工厂的总工程师沉默了。
1983年晋升教授,同年6月加入中国* * *生产党,1984年获得第一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采矿、石油学科组评为全国煤炭系统采矿工程专业首任博士生导师,同年被任命为学位委员会学科评估组成员。
十八九岁时,他坚持长期实地调查研究。众所周知,煤矿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事故频发,伤亡率居工业生产之首。有一次,他和学生在阳泉下井。由于过度劳累,爬上两个山头(煤矿下面有一定坡度的巷道)后,体力难以支撑,当即晕倒在铁轨上。他的脸上仍然留有当时受伤的疤痕。所有这些困难都没有使他气馁。
1987年,钱培养了中国第一个煤炭系统采矿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同年出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主任,采矿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9-1997,先后赴俄罗斯、美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讲学、作报告或宣读论文,并当选为第十一届国际岩层控制大会组委会委员、执行主席。
鉴于钱在岩层控制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