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装饰效果?

在物理学中,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热的物体都能以不同的波长发出不同能量的辐射。炽热的太阳发出波长较短的高能辐射,而凉爽的地球表面发出波长较长的低能辐射。地球的大气层就像一个温室玻璃,允许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穿过并到达地球表面,但它可以捕获波长较长的地球红外辐射热,使地球保持温暖状态。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温室效应”。大气之所以起温室效应的作用,是因为大气本身含有大量的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是不是越多越好?当然不是。当温室气体过多时,地球平均温度会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在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地球上获得大量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加剧了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还是因为人们缺乏生态环境知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大量砍伐森林和开垦土地造成的。森林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著名的空气净化器,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它通过呼吸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二氧化碳。当森林遭到破坏时,原本以有机形式储存的二氧化碳被氧化释放到大气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中,只有氟利昂不存在于自然界,它纯粹是人类在工业上制造出来的。人类用氟利昂制造冰箱的制冷剂、工业喷雾剂、农田里的杀虫剂以及化学工业中的发泡剂和清洁剂。事实上,人类也制造“臭氧杀手”和“温室效应引发剂”。

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温度带和降雨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中国为例。如果全球气温上升3.5度,亚热带的北界将从秦岭-淮河地区移至黄河以北。那么徐州、郑州的冬天气温会和现在杭州、武汉差不多。北极圈附近的冰岛的气候可能与今天苏格兰北部的气候相似。此外,沿海地区的居民更担心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暖现象非常明显。专家估计,未来100年,气温将上升1.5-3.0度,国际社会对此表示高度关注。1988期间,联合国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专门组织及时调查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评估气候变化的状况和影响。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委员会成立,负责各国工业温室气体的清单调查。为了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应该做的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什么是温室效应?有什么坏处?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比外面高,不散热。生活中能看到的玻璃大棚、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大棚。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做温室,让阳光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可以阻止室内热空气向外散发,从而保持室内温度高于外界,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环境污染导致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严重后果:

1)地球上病虫害的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化面积增加。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上升,到205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4摄氏度,极地的冰山将大大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一些岛国和沿海城市将被淹没,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现代工业社会过度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造成的,这些燃料燃烧后向大气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作用。其在大气中增加的结果是形成了一层看不见的玻璃罩,阻止了太阳向地球辐射的热量向外太空扩散,结果地球表面变热。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自然也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如氯氟烃(CFC)、甲烷、低层臭氧和氮氧化物。在地球上,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了减少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一方面,人们需要尽可能地节约用电(因为发电需要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森林和海洋,例如,不要砍伐森林,防止海洋被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减少一次性木筷子的使用、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和不践踏草坪来保护绿色植物,让它们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近年来,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考虑了大气中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的作用。因为燃烧化石燃料时,会释放出CO2,同时会释放出硫化物等巨量气溶胶。这种气溶胶会阻挡一部分阳光到达地面,从而降低地面温度,起到降温作用。气专委估计其值为-0.5瓦/平方米。即1/3相当于CO2的增温效应(1.56W/m2),略大于甲烷的增温效应(+0.47W/m2)。主要基于这一改进,IPCC在1996年发表的第二份报告中,将2100年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的增暖值由1.5℃-4.5℃改为1.0℃-3.5℃。评估报告还指出,由于海洋巨大的热惯性,2100的增暖值只会实现50%-90%左右。

但模式计算的结果也表明,全球平均增暖1.0℃-3.5℃在全球分布不均匀,但赤道和热带地区没有或几乎没有增暖,增暖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量可达6℃-8℃甚至更多。这会造成另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两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盖会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永冻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造成大面积的沼泽。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的体积膨胀也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在IPCC的第一次评估报告中,预计海平面将上升70-140 cm(对应的气温上升1.5℃-4.5℃),在第二次评估报告中,比第一次评估结果(对应的气温上升1.0℃-3.5℃)下降25%左右,最有可能的数值为50 cm。IPCC的第二份评估报告也指出,自19年底以来的百年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因为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

全球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沿海低地,后果非常严重。1995 165438+10月在柏林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方会议上,44个小岛屿国家组成了小岛屿国家联盟,呼吁获得生存权。

此外,指出CO2的增加不仅会引起全球变暖,还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的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的扩展。包括中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会减少,蒸发会因气温升高而增加,所以气候会变得更加干燥。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异常和灾害。比如低纬度的台风强度会增强,台风的来源会向北扩展。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重传染病的流行。以疟疾为例。在过去的五年里,世界上的疟疾发病率翻了两番。现在全球每年约有5亿人患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然而,温室效应并不全是坏事。因为最冷的高纬度地区变暖最大,农业区会大大推进到极地。CO2的增加也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增加有机质的产量。还指出,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时期,暖期多为降水较多、干旱区缩小的繁荣期,等等。

当然,在大气温室效应的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以前有科学家认为现在的数值模型不成熟,计算结果过于夸张;百年上升0.3℃-0.6℃是正常的气候变化,不能证明是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等等。当然,这是少数意见。

然而,无可争议的事实是,目前大气中的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在迅速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将导致全球变暖。如果等到问题到了人类可以清晰感知的程度,往往就很难扭转了,那就太晚了。因此,我们现在必须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对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