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的历史变迁

首先,历史回顾:双城记的起源

1,隋唐以前太行山前带发展格局

史前时期京津冀所在地区是我国古代人类活动和繁衍的重要地区之一。京津冀所在的太行山区所有的盆地都为古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狩猎环境。桑干河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繁衍的重要地区。泥河湾有130多个距今200多万年至公元前3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形成了如此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文化层。目前最早出现在潜山与平原过渡带的北京人是周口店人。北京人生活在大约70-20万年前,后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再次迁徙。许佳尧遗址距今约200-125000年,已被专家鉴定为山顶洞人西迁北京的重要聚集地。公元前1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新时代,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出现了更多的古人类聚落。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储存粮食和食物的陶罐,揭开了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改造自然的序幕。到了新时代中期,在华北地区,除了粟、稻、黍之外,还有豆类和小麦。因此,从史前文明的发展和空间演替来看,太行山前平原与西部山区之间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人类活动区域逐渐从山区过渡到潜山地区和平原地区。

从春秋战国到隋唐,京津冀地区的人口、经济、文化中心都分布在太行山前20公里的区域内。同时,军事城镇分布在桑干河沿岸和汉长城以南。燕国的冀和赵国的邯郸是这一地区的两个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并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一时期黄河入海口在渤海湾,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于水乡泽国,不适宜农业耕作和城市发展。正是因为黄河在过去的三千年里频繁改道泛滥,对华北平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长期以来华北城镇的空间分布相对稳定,没有大规模东扩的趋势。直到晋代,黄河才基本上在河北省南部摆动,使得华北平原整体上更适合农耕。此时,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繁荣,天津和沧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外,海河流域的许多支流也借助水运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如河间、任丘等。

2.金元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也逐渐确立了北方门户的地位。

金元以后,北京逐渐确立了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到了明朝,朱迪迁都北京,在全国的地位空前。明清时期,首都的管辖范围要大得多。无论是明初的北平府,还是清代的顺天府,都被誉为“东有沧海之波,西有太行山之麓”。明初,北平郡东至遵化,南至霸州,北至密云。清朝也基本延续了这一管理范围,只是天津升格为知府后脱离了北京。在传统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城市大多处于地方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其官阶远小于地方政府。天津作为后起之秀,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运输业务。当然,现在的大运河已经失去了之前的优势,取而代之的是港口集疏运的优势。天津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源于元代的漕运,有直沽盐运部;天津卫建立于明朝永乐二年。到明朝后期,天津圩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业、军事重镇。然而,天津作为一个城市的真正发展是在清朝初期。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升为天津府。

天津的崛起与太行山前的传统城市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逐渐从内陆走向沿海的一个证明,传统农耕文明城镇体系的基础从此发生了改变。两次鸦片战争后,1860天津开埠,近代工业的大发展,使京津冀地区从一个封闭的中央王朝京畿逐渐走向一个现代化的开放型经济中心。天津的近代工业始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随后海河北岸河北新区的建设聚集了大量的近代工业企业。为配合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清政府先后修建了天津第一条电报线、中国第一条独立的标准轨距铁路——唐旭铁路,并创办了开平矿务局。民国初年至日据时期是天津近代工业的繁荣时期。面粉、火柴、纺织、化学、制革和其他类型的工业在该国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自1915年周创办天津第一家机器纺纱厂——织里模范纺纱厂以来,天津在短短的十年间就有了近90家纺织企业,成为北方近代棉纺织业的中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天津已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全国第二大工业尤其是工业经济体系仅次于上海。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军民工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城市商业的繁荣。解放前,天津已经是北方最大的金融和商业城市。城市商业的发展始于租界商业市场的发展。比如劝业场,建于1928,是天津最早的一级商业集团的发源地。在对外贸易方面,随着天津水陆枢纽地位的提升,更多的华北等长城以外地区的物资向天津聚集。比如与河北的张家口、石家庄、保定等城市,成为天津商业流通的二级市场或集散地;同时促进了山东和山西的金融贸易交流。

3.建国后,两组“双城”竞相发展。

如果延续清末民初的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京津冀地区将出现政治和传统文化中心在北京、经济和新文化中心在天津的“双城多点”发展局面,带动河北省各级城镇的发展。但是,新中国之后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区域格局来自三大行政或政策干预。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城市定位由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心转变为生产中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建立了数千家工业企业,包括钢铁、机械、石化、电子、建筑材料、医药、纺织和服装、轻工业和食品。比如文革前,产业工人数量已经达到1万人以上。特别是50年代的石景山钢铁厂和70年代的燕山石化厂,使北京的工业跃居天津之前。当然,在建国前的30年里,天津的工业和经济地位还是比较稳定的。天津创造了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彩电、第一台传真机、第一批模拟计算机、第一辆汽车、第一辆无轨电车等60多个工业商品生产的第一。第二次是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制定了建设经济中心的目标。此后十年,北京走上了金融商务中心、总部基地、楼宇经济等功能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亦庄开发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以来,北京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天津,天津作为北方现有金融商业中心的地位也被北京取代。但北京领先半个多世纪的局面也随着政策的重新调整而改变。第三次重大政策干预是“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从此,天津再次得到了国家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到2013年末,天津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上海,达到北京的两倍。与此同时,天津港作为京津冀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开始深度覆盖区域。

河北省的城市格局也出现了类似“双城”的发展态势。石家庄和唐山在清末城市格局的基础上,建国后逐渐成为河北省南北两个重要城市。石家庄的发展得益于郑太铁路与韩晶铁路在1907的交汇。解放前,石家庄已发展成为人口近20万,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的城市。65438年至0968年,河北省省会决定从保定迁至石家庄,使石家庄在各种资源配置上有了质的飞跃,逐渐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教育、商业、工业中心之一。唐山的崛起得益于开滦煤矿、唐山机车车辆厂等产业的发展。例如,唐山机车车辆厂安装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建国前30年,唐山已经形成了钢铁、石油、化工、陶瓷、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体系,经济规模一直位居京津冀第三。随着首钢搬迁至曹妃甸,以及中国首列时速350公里动车下线,唐山作为中国重要装备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第二,密不可分的京津冀

在历史长河中,取几个节点,就可以看出京津冀关系的渊源,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为什么当地的脉络也是相通的。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京津冀的面貌与精神是和谐的,实际上也是一体的。

1,北京:当时天气晴朗。

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是北京值得纪念的一年。这年正月的一天,明太祖朱迪听到礼部尚书李志刚等人的建议:历代皇帝以来,以布衣定天下,或由外族诸侯继承,在有迹可循的地方升官。看到北平首席秘书是皇帝挟王之地,沿袭太祖、高皇帝的制度,建立京都是合适的。

李志刚等人的话正中朱迪的下怀。

朱迪真心喜欢北平。公元1368年,明军攻陷元朝,其父朱元璋改元朝为北平郡,定都北平。两年后,在公元1370年的夏天,朱迪被他的父亲立为王子。虽然直到10年后,也就是公元1380年,朱迪才入主北平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随后的20多年里,北平府这片土地成为了朱迪的繁华福地,这里的蓝天白云和风土人情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不习惯也不再迷恋江南的山山水水。所以打胜了靖南之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就有人提议把北平府改为顺天府,把北平建在顺天府,说做就做。朱迪没有犹豫或反对,立即批准了。

北京的命运在这一刻改变了。

在此之前,北京作为首都被称为燕京和南京,还被一位名叫凯尔·波罗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称为“坎巴卢克”...

在那之前,也就是公元1403年之前,也有北京,但那是明朝之前的北京,跟明朝之后的北京不是一个概念。比如唐代的北京,指的是当时的太原府;宋代的北京指的是当时的大明府;金朝也有北京,但与公元1403年的北京无关。北京在金代被称为首都。

除了1403这一年,1421这一年也是今天北京值得纪念的一年。从今年正月初一开始,北京不再被称为朱迪的居住地,而是成为了真正的首都。朱迪也给出了决定以北京为首都的原因:我会继续继承大一统,有一番大事业,但我会期待北京早日成为真正的大都市。但是上帝的意志,占卜的现实...

北京就像一个被别人抱着的孩子。先归北平府,后归顺天府。明朝时,河北的大部分地区,河南和山东的一部分,以及今天的天津都在史静或北直隶的管辖之下。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在清代属于直隶。

明初北平府辖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三河、武清、歙县、宝坻、文安、大城、保定、房山、顺义、怀柔、密云、玉田、冯润、遵化、平谷、通州。二十二个县五个州并不都属于今天的北京,但有一部分已经划入河北省和天津市。

清代顺天府,所辖地区不仅有北京大兴、良乡、通州、房山、昌平、顺义、怀柔、密云,还有廊坊固安、三河、永清、香河、霸州、文安、大城、保定涿州、唐山遵化、玉田、和天津武清、宝坻、冀。

2.天津:从魏到傅

天津桥,故名,居“天人之津”。这座桥始建于隋朝,在洛阳,与天津无关。

当时的天津在哪里?还在屈原的诗《天津冀始》里吗?还处于混沌的初始状态?

一个出生在天津的名叫布赖恩的英国人曾为天津写下这样的话:这里以西80英里是“天堂之都”北京,被称为天子的皇帝在这里统治他的王国。因为这个众多水道交汇的古老港口,成为了旅行者前往“天堂之都”的必经之路,所以人们称之为“天津”——上天的渡口。

布莱恩正在谈论清朝的天津。天津的人文历史兴盛于清代,但并非始于清代。

关于天津最早的文字指向明朝永乐二年。

当时天津的土地属于河间府。“水陆奔重处,报账之道路过。自古有幽燕之事,无不先计河间者。”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说河间“良田沃土,宜农”,“京师南府诚,天下天津道也”。

天下立,安全设,是明朝从国家安全角度采取的非常现实的措施。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冬,在河间府静海县北设立天津卫,设置驻军,建城。

天津应运而生:环城九里。北面是渭河,东面是六合河,曹州知道这一点...

1600年,天津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路过的外国人。他是意大利传教士,名叫利玛窦。利玛窦当年要去北京拜见万历皇帝,被困在天津卫的监狱里。近乎绝望的他只能祈求上帝的保佑。那是一个他永远不会忘记的冬天。那个冬天,他想起了另一个去过中国的意大利人,想起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想起了他受到的不同寻常的礼遇。凯尔波罗去过北京,但他从未去过天津魏。那时候北京不叫北京,叫元大都,不存在天津卫...

天津魏在明代发展为“京师东南巨镇”,但一直是魏的脸面,直至明朝灭亡,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直隶府,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升为天津府,辖天津郡、青县、静海、沧州、南。

1793年的秋天,天津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外国客人,不是一个,而是一个庞大的英国使团。直隶总督梁肯堂奉乾隆皇帝之命抵达天津迎接。在客人眼中,个子不高的梁肯堂“眼小目亮,须白如银,下垂至胸,相貌可亲可亲,举止儒者之优雅温顺。”在主持人看来,这群远渡重洋的外国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

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天津,尤其是在公元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之后。从县到府到省,各级官员都感到天津的洋务越来越难。

1870年夏,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接到了这个烫手山芋。朝廷命他去天津调查宗教计划,他“应接不暇”。9天后,毫无焦虑的曾国藩忍痛从保定直隶总督署出发,经莱文、任丘、大成、静海,于农历六月初十抵达天津。“没有讨论外国人事务的计划。“打败太平军的曾国藩,终于在天津栽了跟头。他没有机会回到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九月初六,在天津将直隶总督印信交给学生李鸿章,二十三日离开天津...

3.河北:京畿重地。

公元763年,漂泊在四川的诗人杜甫听到了盼望了近八年的喜讯:石朝义驾崩,河北光复,安史之乱结束。诗人喜极而泣,看着身边的妻子,心想自己可能要回家了。他一口气写出了众所周知的黄河两岸被皇军收复。

河北,百感交集的河北。“在绿色的春日,我高声歌唱,痛饮,开始回家”,诗人由衷的喜悦,现在已成为贯穿时代的绝唱。

今天的河北和唐朝的河北不一样了。“河北”作为历史地理学中的名词,产生于唐代。

贞观年间,唐太宗将帝国划分为“十路”:关内路、河南路、河东路、河北路、山南路、龙游路、淮南路、江南路、建南路、岭南路。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十路分为十五路。不管是10路还是15路,河北路都在其中。

唐朝的河北,也就是唐朝的河北路,辖有安东胡夫和卫州、邢州、冀州、定州、幽州、益州、涿州、冀州等二十个九州,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京冀辽大部分地区和河南、山东小部分地区。河北路没有执行权,总督察或采访大使也不是永久的。

今天的京津,当时是河北省的幽州、冀州之地。幽州辖八县,相当于今天北京的大部分和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廊坊、永清,冀州辖三县,相当于今天天津的蓟县和河北的三河、玉田。

据《太平宇宙》记载,涿州风俗与幽州相同,周茉、益州风俗与幽州相同。宝州的风俗和周茉一样,所以也和幽州一样。雄州风俗同益州,故亦同幽州。幽州习俗有什么特点?用班固的话来说,就是“愚昧、鲁莽、轻佻而无尊严,却也精于此道,敢去民急,是燕丹的遗风”。

到了宋代,道为道所代替,有了宣传或转运的驿站,不是永久的。

公元1044年秋,宋朝文学领袖欧阳修作为转运使来到河北。一年后他离开了,调到了滁州。欧阳修在河北任职前后,写了两篇著名的文章《党徒论》和《醉亭序》。

宋先与辽对峙,后与金对峙,国土面积远小于唐。到了宋代,河北道的管辖面积也大大缩小。

金朝也有了河北路。

晋代以后,在元明清数百年间,河北已不再作为行政区划词使用,但其在唐宋时期所创造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内涵,一直为后人所传承,并经常为今天的河北人所教导。

在此,或许可以再次引用顾祖禹的话:霸州依托深井之要,控制瀛海战略要地,充当镇屏,连接东西...该州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和福建之间,根据奥林匹克大厅内的情况,这似乎是缓慢和现实的;涿州控制着西山的风险,按照上游的趋势...特别是对于手肘和腋窝;保定非常重视山西的风景,河流在东部汇合...在联系表中,我捍卫首都,真诚地安置它;冀州控卢龙之险,是柳城之道。它被称为一个重要的地方...当年,京津冀与神融为一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今天,京津冀已经离不开你,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