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边总有人想劝酒?
酒的种类很多,让人心情愉悦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叫做一元醇的分子,其化学式为C_H_OH。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机构已经证实,这种一元醇分子不适合人类日常饮用。笔者一直认为,少量饮酒不仅无害,而且对人体有益。2016牛津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和瑞典皇家科学协会已经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再次联合发表声明。不管酒精含量多少,对人都是有害的,也就是人喝了酒就会有害,只是量不同而已。至于如何论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ted找一些前沿科学家的通俗易懂的演讲,这里就不细说了。
社交时一般以酒为媒介。既然与人相关联,酒文化就一定会诞生。中国不仅有劝酒的习俗,也有互敬香烟的风气。两者都有文化兵营的特点。中国古代,达官贵人一般喝黄酒,普通百姓喝白酒。所以古代饮酒者多为雅人,有酒徒而无醉鬼。至于劝人喝酒,并不代表他们虐待人。即使在现代,中国15以上的人均酒类消费量约为每年4.21升,而美国为8.44升——这在世界上是非常平均的水平,但却是中国的两倍。其次,中国人不善饮酒的另一个证据是女性的酗酒率。女性体内的水分比男性少。喝下等量的酒精后,女性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会高于男性。所以,如果女性真的喜欢喝酒,那么她们的酒精依赖症就比男性高。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不善饮酒的民族为什么爱劝别人喝酒?
劝酒是中国社会传统伦理规则的体现。因为里面包含了很多强迫性的行为规则,所以上酒桌的人其实都是输的。酒本身的特点就是能软化人的理性框架,激发人的感性能量。当人的理性固化到社会的整个层面,就变成了身份和等级,也就是说,社会属性中的各种条条框框,其实就是人的理性对现实的反应的固化,人的身份和等级的区分就是人的理性的结果。那么酒就可以相应的去除这些社交障碍。对于底层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某种身体上的伤害来获得信任,而对于上层的人来说,他们在乎的是面子,你需要出丑让他觉得自己可以控制观众。
所以,酒就成了天然的社交媒体。陌生人可以通过醉酒的手势坦诚交流,上下级可以通过故作姿态来交换信任,商人可以通过损害身体来获取利益。难怪有的人喝多了就从来不让儿子喝。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正如唐学鹏所说,人们把酒精视为一种“有害地建立社会资本”的手段。虽然是恶,却不得不跟,这也揭示了这个社会的一种畸形。
写到这里,想起了上个月去参加一个生意朋友的饭局,喝得烂醉的恐怖。来魔都快一年了,生活工作都不容易。我珍惜我的朋友和商业伙伴。在这物欲横流的闲暇里。能找到一两个愿意去安静的地方喝茶的人不容易。我一直期待着有一天我们醒着的时候可以无话不谈。希望你们能尽快摘下面具,不要做劝人喝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