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是否应该在教学前背诵古诗的争论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孩子学习古诗词不注重理解。古诗词均匀押韵,节奏感很好。好的感知自然会逐渐形成“理解”。大人觉得古典诗词生疏难懂是一件事,但孩子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会孩子一些东西,但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取代古诗词。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很有限,要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用读儿歌的轻松和愉悦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就不会感受到两种语言在愉悦和美感上的差异。

另外,童年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你所读、所背的东西,才会真正地铭刻在你的脑海里,内化为你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要珍惜童年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的作品上。古典诗词,以唐宋诗词为主,我觉得从小到大都值得背诵。

人们因为古诗词“难懂”而产生的另一个误区是,在教孩子学习古诗词时,要尽可能地解释,把每一句话都“翻译”成“白话”。事实上,学习古诗词要防止的恰恰是“过度解读”。原因是:第一,基于对孩子理解的信任;二、诗歌的意境美和文笔美在于体验。他们原本不需要解释。一种解释是想象力的束缚,语言美的破坏。

在孩子两三岁之前,读诗不需要解释,只要把读诗当成唱歌,感受节奏就好。等孩子四五岁,知道了一些事情,再加上“解释”。但是这个解释一定要简单,简单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解释一些影响理解的话。

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这个方法是最简单有效的。“一本书读百遍,其意不言而喻”,前人总结得很精辟。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在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中,老师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不做任何解释。在抑扬顿挫中,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经书中一些说不出的魅力,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像钉子一样楔入了学童近乎空白的头脑,这其实已经变得潜移默化。即使一时不明白,也一直记在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阅历,我会不了解自己。”

在保护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上,我觉得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习古典诗词的动机一定要简单,至少要让孩子觉得简单。

有的家长总是在孩子背了一些诗之后,让孩子为客人背诗;还有的家长不断关心孩子能背多少首歌,好像是为了一个数字而背;有些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多背诗对写作有好处...

诗歌是一块美丽的蛋糕。我们把它放在嘴里,只是为了品尝它的甜味,而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我有一天吃到了蛋糕,也不是为了储存更多的热量,以备有一天饿的可能。除了享受没有别的功利心——朗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想象之美,而不是为了“朗诵诗歌”,没有诗歌之外的其他目的——这才是应有的目的。

所以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背诗,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别人他背了多少首诗,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简单的头脑,有一个真正的好印象。

只有爱才能被接受。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被诗歌中的情感所感动,从来没有被语言的美所震撼,从来没有在读诗的时候深入思考过智慧,即使他能背诵一万首诗,他也还是一个不会读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