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状800字
中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但人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服从他,就像明知前面有坑也愿意往里跳一样。人们清楚地知道,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找到工作。然而,在残酷的“学历论”面前,人们不得不涌向大学,在那一纸文凭的绑架下匍匐前进。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醒而无奈地纠结于考试问题,毫无反抗地走在人生的悖论中。
关键字
高考,大学,教育与反思
主体
21世纪已经悄悄地翻过了这一页。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础。”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复出后不久,就高瞻远瞩地把教育问题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没有科学和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年5月到1985年5月提出:“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小学一年级的娃娃们将成为创造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可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在21世纪的信息知识时代,不重视教育的人只能等待被淘汰的命运。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兴趣地制造一个新的舆论场。家长在夫子庙烧香祈福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呼吁“邀其入眠”缓解压力,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母亲们甘愿为已故的女儿下跪应试...在现实环境中,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一些东西,但似乎也有合理的部分,因为高考大,一切逻辑都为高考让路。要千方百计在其他方面有耐心,哪怕牺牲一点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3“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重视教育,而且要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四
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仍然是中国大多数孩子的必经之路。高考营造出耐人寻味的特殊场景,因为有不可磨灭的故事和细节,它浓缩了“中国人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这个六月,“一场考验就要来了。”在“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提升人生信任感的最佳途径,“黑色六月”已经成为一种不变而坚定的社会现象。竞争不仅是高三学生的血酬法则,还早早地被推到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高考卷起的竞争,注定是深刻的、彻底的、社会的。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一切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都被严重打入冷宫,寸步难行。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文化中,从科举开始,读书更像是一种精心的政治安排,考试是一个人改变命运必须经过的仪式性“程序”。“官本位”、“知识贵族”、“学而优则仕”隐约透露出知识与政治的微妙关系。这种文化心理延续至今,高考被有意无意地赋予了类似的社会功能。
1999以来,扩招政策圆了更多学生的大学梦。然而,在振兴教育、拉动内需、维护稳定、阶层流动的复杂逻辑中,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击垮了人们对高考的美好想象,以至于无法接受“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事实,知识和命运被迫脱离彼此的解释逻辑。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今后要狠抓艰苦朴素教育,要保持六七十年。我们国家越发达,越要努力创业。倡导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曾经充满希望的汗水,埋葬了世人的期待和信心。如果说“高考入学”还算比较公平的话,“社会阶层世袭制”、“贫寒家庭难出贵子”、“父母就业年龄”等现象都指向了“工作入学”的对错。
曾经承载着教育良心的高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种极其纠结的符号表征,最终失去了原本强大的符号交换功能。面对饱受诟病的“工作门”,扩招某种程度上给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们轻而易举地跨过了高考,然后凭借发达的人脉挤走了原本属于优秀子弟的工作。“高考之门”在托起“中国式奋斗”的集体期待下磕磕绊绊。
在幻灭的“工作门”面前,“高考入口”并没有被历史性地架空,这条路依然“拥挤”。这就不能不提到我们这个时代浮躁的“唯学历”用人机制。如今,保姆和服务员等工作几乎无一例外地转向大学教育。当“人才贬值”成为现实,学历把能力逼上绝路,进一步激活了大学文凭的“市场需求”。于是,一些民办大学、独立学院公开卖文凭,艺术招生比比皆是。艺术热潮只是因为艺术专业“好考”。这样的“泡沫教育”已经泛滥,间接稀释了大学文凭的“含金量”。“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还是不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可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六
我现在在大学学习。说实话,当我亲身经历大学的时候,它真的离我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很远。我只是一个学生,没有资格评判中国的大学教育。这里我就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贝诺?让我们用施密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学教育:
他们认为社会只需要更多的优秀:更多的课程,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学生,更多的校舍。他们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人生的平台,极少有人还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事业。他们策划艺术,还把研究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称自己为园丁。我们尊重一个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独立自由思考精神的老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是搞教育的。他们参加了我们的一些会议。我们基本上是礼貌的,他们没有受到礼貌的对待。
校长对中国大学的教育有许多评论。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看法,但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中国能在那些国际奥运会等比赛中一次又一次夺金,而中国十几亿人口中却很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最高学术荣誉?这是中国的教育吗?
另外,中国目前的教育状况不仅存在这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反思。小学阶段强制学习英语,扼杀创造性思维等。大家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在学所谓的国际语言,韩国却申请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所谓的崇洋媚外。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限于这些,但我只能以我的水平想到这些。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高考真的没用。否则国家为什么要继续实行30多年的高考制度?我觉得高考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首先,便于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管教育的人省事,学校省事,大学省事。至少大学不用费劲想出各种办法选拔学生,全国统一标准,不管和国外比如何,大家在国内都一样。
另外,高考还有一个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时间上的争议几乎都源于不公平。但是,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先不说那些作弊和暗箱操作,至少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时间是一样的,机会是平等的。我想这也是高考能推行至今的主要原因。
虽然高考有很多弊端,但在新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它很可能会在中国教育史上长期存在。就中国的基本国情而言,确实比其他制度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