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审计和会计的论文!

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

本文论述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以及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内容、技术和工作,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跟踪的影响。审计追踪对于审计来说极其重要。在手工会计中,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材料都是用文字体现的。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料,通过会计凭证和账簿,从原始凭证追溯到会计报表,或者审查报表之间、报表与账簿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对关系,通过这些看得见的审计线索,检查凭证、账目、表格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总之,在手工会计中,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跃然纸上。审计人员需要的审计线索,可以通过这些文字记录进行审计。审计时,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抽查。但在电算化会计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和处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凭证的保管和处理。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一旦输入计算机,就会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第八台计算机中的数据文件中。而原始凭证一旦转换成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就不再发挥数据处理的作用;在一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因为直接的数据采集设备而不复存在(例如在在线实时处理系统中)。

(2)账簿的保管和处理。总账被一个文件代替,汇总数据计算的明细数据在主文件中可能看不到。明细账采用整页打印,导致两类数据之间的日常核对只能在机器中进行。账簿登录时是由电脑记账程序自动执行的,很难判断用的是哪个记账程序。

(3)报表按照预定义的公式在账簿文件中进行编制,其他报表文件为内部文件形式,如取数计算、数据源公式定义、编辑结果、打印格式等。由于磁介质修改不留痕迹的特点,审计人员很难相信打印出来的会计报表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公开IT: definition文档编制的。如果有人将公式定义文件扭曲后编制出扭曲的财务报表,然后再还原公式定义文件,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无法根据机器中的公式定义文件判断报表的编制是否正确。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在机器中的文件之间进行的,审计人员很难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跟踪和审查。因此,在设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时,应注意留足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现阶段,虽然财政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规定,所有凭证、账簿、报表仍应打印出来,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增加了审计线索,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书面记录是否与会计软件的正确处理结果相同,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由于会计电算化固有的特点和相应的风险,审计的内容也应随之改变。在原有审计内容的基础上,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还包括系统开发、使用和维护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又称计算机审计或it审计)在国外已经基本成熟,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标准。在我国,IT审计是近几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才出现的,我国审计机构人员有限,审计任务繁重,要求审计人员参与每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是不现实的。因此,审计机关只能对大型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化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对审计技术和手段的影响。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会计信

信息系统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方法,要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引起的审计对象的变化。例如,因为许多内部控制是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的,所以评估这些控制措施的方法必须是面向计算机的。此外,在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内容已扩展到计算机化的系统程序、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和内部控制,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审计技术的同时,也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使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帮助审计人员在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对会计软件进行审计。

4.对审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影响。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师标准、现场审计标准、审计效果衡量标准、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等。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手段的一系列变化,传统审计中制定的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难以适用。因此,有必要补充和制定一套相关的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在国外,日本通产省在1985公布了IT审计标准,并在1996全面修订了审计标准。20世纪90年代,全球唯一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在全球65,438+0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5,438+060多个分支机构,制定并颁布了it审计标准、实务指南等。规范和指导审计人员的工作。该协会还为注册审计师举行年度考试。在我国,由于IT审计刚刚起步,计算机审计几乎没有标准和指南。

5.对审计师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需要。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审计政策、法律等审计基础,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不仅大多数审计人员需要知道如何操作审计软件。而且有些审计人员应该能够根据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编写各种测试和评审程序模块。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如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扩展了审计的内容。现在只说明被审计单位在已经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的审计内容,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审计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1.数据输入审计。数据录入是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是以后报表生成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如果数据录入错误,信息系统就会对错误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不仅不能帮助用户了解企业情况,做出有效的决策,甚至会误导用户做出错误的决策,给信息系统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系统数据输入审核主要审核信息系统的输入操作,评价系统输入操作和管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同时对输入接口和数据有效性验证进行再审核,以进一步确定和评价系统数据输入的有效性以及识别和纠正错误数据的能力,指出系统输入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通信系统审计。信息系统一般不是单机系统,网络通信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数据处理的基础。通信系统审计主要检查和评价通信系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信息系统的通信设备和通信过程中各种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再审计,以进一步确定系统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效率,指出通信系统管理和自身绩效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过程审计。处理是指处理器接收到输入数据后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处理审核是审核数据输入系统后是否正确处理。审计人员应对处理过程进行抽样,跟踪记录抽样的全过程,对系统从接收数据到处理完成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测试,分析评估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效率,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性能给出评估报告和合理建议。。

4.数据库审计。数据库子系统是信息系统中定义、创建、修改、删除和存储数据的功能系统。通常,在这个系统中,主要数据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及其关系。比如员工薪资单据和人事单据,反映的是公司每个员工、每个岗位以及每个岗位对应人员的薪资比例。数据库审计主要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同时也对数据库的设计和运行进行再审计。进一步确定数据库系统对数据操作的有效性和发生异常操作时对数据的保护能力,评价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5.数据输出审计。数据内容最终通过输出子系统提供给用户。提供的数据可以有一定的格式,数据会通过一定的路径到达用户。系统的数据输出审计是对信息系统输出数据管理的审计,也是对报告等系统输出结果设计的再审计。进一步确定系统数据输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及系统输出数据对用户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评价系统输出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指出系统输出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6.经营管理审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因为没有科学的管理,系统就不会自动提供优质可靠的信息服务。信息系统作为人机系统,最终通过人对信息系统的操作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服务的系统运行,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是系统正确运行的保障。而且由于用户和使用方式的变化,系统的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运行管理即信息系统整个运行过程的整体管理规则的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