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演讲论文

?从3月21开始,借着“国培”的机会,听了很多老师幽默干货的讲座。每一位老师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角度,但都让人受益匪浅。对于一直渴望成为一名没有任何正式经验的语文老师的我来说,书本上太多的教学问题和感悟就像是镜中花。我在享受努力成为老师的生活,也在为老师普遍的焦虑而焦虑。从第一次讲课到最近一次讲课,老师带着大家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个老师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我被一些讲座感动,被另一些人引导和点亮。内心的平静是我这次学习后最大的变化。?

甘国祥老师关于“教师的使命与自我发展”的讲座非常系统,理论性很强。甘老师从理论根源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教师在学生性格形成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也强调了教师要发现学生,温柔坚定,并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为基础,指出了良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全人之美”的教育追求。另外,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力量源于他们的自尊和自我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对待厌学和学业自卑现象,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形成学生“用意志力和责任感克服最大的困难;用自信、爱和自尊促进成就感。?

?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与语文教学的呈现》讲座中,甘老师分析了很多童话、诗歌乃至古典小说的整本阅读。我在惊叹甘先生独特的文本解读视角的同时,反思了自己在阅读中的粗心大意。甘老师从《灰姑娘》与《丑小鸭》的故事情节与思想内核的差异、望天门山的风景与写作视角、作者在敬亭山独坐的自夸以及《为一个缺席的人留下的字条》、《走在山上》与《不值得游园》中隐藏的话语与价值追求等方面分析了《灰姑娘》与《丑小鸭》的读者性别,为文本细读探索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大学、必修课、专业课、网易课堂上学习了甘对《春江花月夜》的讲解。我不止一次听不同的老师甚至文学大师对这首诗的解读,仔细分析甘的解读或相通之处。但我对甘的逻辑和切入点印象深刻,也学会了“以我证诗”的文本解读方法。甘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很多童话故事,我很惭愧大部分都没有看过,所以很难体会到甘老师在讲解中提到的,从纯真中汲取的精神财富。就这样,我在阅读中发现了更多的不足。

?陈美丽老师告诉“一个孩子向前走……”,而“曼曼”的故事是那么的感人,那么的震撼,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眼泪还是上来了。如果说当初甘老师给大家讲的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那么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在浇灌灵魂。没有办法,比如一次洗礼,现身说法,在孩子不断蜕变的过程中,为每一位老师种下一颗种子。我从来不相信奇迹,但我相信努力。听完陈老师的讲座后,一位老师说:“妈妈”是千万孩子的妈妈,更是她的过去。那一刻,她很难过,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幸运。陈老师给了“曼曼”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一直在等待花开,曼曼也一直在努力。我觉得知道什么是好老师,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我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相信岁月和种子”就够了。?

?陈老师在“教孩子在月下读诗”的讲座上,带领我们在清晨与诗共舞。以前我的早读时间一直被考点和专业占据,所以称之为“早自习”比较合适,这样的早读对我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观念的转变往往只是在一瞬间。之前有幸听了《全人之美》课程的讲座《月下》,但是网上观察和现场体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至今还记得那天陈老师每教一首诗,侧门外的阳光和红叶梅子飘落的花瓣,或者陈老师朗诵,或者老师的诗,或者大家一起朗诵时我的状态和思绪。我喜欢那种自然和美丽。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诗歌,第一次感受到诗意的早晨。陈老师还讲解了一整套关于“晨读”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用声音诠释意义,用生命理解诗歌”,十几分钟完善“晨读课”的理念、实践和配套教材,是对教育的极致尊重和热爱,也是引领孩子用生命理解诗歌,用诗歌滋养自己,用语文呵护自己的开始。在我看来,这些才是学生需要的学习乐趣,也是老师必不可少的自我滋养。

?陈大卫老师做了两场讲座:“教师的职业幸福与专业成长”和“听课、讨论的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实现”。教师职业幸福和教师职业成长有两个关键词——“幸福”和“思考”。正如陈老师所说,“快乐是一种能力”。影响幸福的外在因素很多,起决定作用的是之前的努力和付出。对于教师来说,职业性质的特殊性,太多的拖延和延伸阻碍了教师对幸福的感知,所以没有必要过于注重外化的追求。”课前有期待,课后有创意,课后有审美”,快乐就来了。陈老师的每一句话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尤其是“价值澄清”这个概念。这是我第一次理解这个名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老师是作为帮助者而存在的”,不是在教学领域而是在整个教育领域。当我明白了这些,似乎很多老师普遍的焦虑就可以解决了。关于“思考”,陈老师建议教师要“思考”和“反思”,积极思考以求改变,反思以求改进。自己反复思考“个人教学视频”,同事用经验帮助反思,学生用实践帮助反思,表面上都是费力的方式。我还没有机会把这些“思考”和“反思”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很自然的运用到生活中。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这些更像是一种习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无论是与人交流,处理问题,还是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这种保持批判性看待原始想法的方法都是实用且有益的。

?此外,陈老师在《听课、听课的策略与方法》中,给我们讲了一系列完整可行的听课、听课的策略与方法。陈大卫老师提出的“听课议课”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最大程度的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在整套方法和策略中,陈老师提到了很多原则性的问题,也有具体的问题如教师的定位、空间管理、课堂语言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陈老师的讲课“干货满满”,甚至细致到可以为你提供知识总结和反思的正确思路,所以还有很多笔记需要认真理解和慢慢浸润:“理想的课堂愿景”,教育的快乐和意义,良好教育的前提都需要通过体验来体会,教材分析的听课和讨论课的方法和策略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完善。最后,陈老师是我近20年来亲身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他把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大容量的课堂知识结合在一起。哪怕每一句都是重点,我也羡慕,向往。

田华老师讲授的“综合实践学习”的“汉字”是学生唯一可以参与和观看的课。和很多看课的老师一样,我也在课后感叹“综合活动这样还能叫教学”。田华老师的课从《新闻联播》开始,播出时间很短。但长期的坚持,对新闻写作的把握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是可以有质的提升的。课程主题教学从汉字到成语到诗词再到汉字特点,从知识到精神感受,自然过渡,一气呵成;从课堂氛围到教学语言、阅读技巧、教学逻辑、教学态度、教学距离,田老师身上成熟教师的气质一点一滴展现出来。学生们踊跃发言,展示了他们的自信、积极和热情的思想。在这堂课上,我也看到了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个好课堂的典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随后,田老师讲了“语文教学课堂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并分析了“三个转变”与“三个要素”的良性关系以及新教材的三个新特点。整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师要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故事和知识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知识,这需要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和教学智慧。教师只有真正理解知识,才能达到唤醒教育的目的。

?最近的讲座是李老师的“四个轮子驱动教师专业发展”。李老师把教师专业发展概括为"四轮两翼",其中"爱"是核心,"教、研、读、写"是驱动轮,"做中国最优秀的教师"和"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是驱动力。这个总结生动且容易记忆。李老师从打造代表性课程到科研选题再到坚持阅读写作,每一个环节都做了有意义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我愿将阿利老师的这一讲称为“保姆级”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课,细致入微,一针见血。李老师告诉大家,建设一个代表班,需要每学期磨一节课,需要老师们一起备课,多听一节课,多次讨论,及时写作。“复习自己的课堂记录,总结反思”的方法也是最近第二次听到。甚至这次听完之后,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一节课下来,我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成果——一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份详尽完整的教材解读,一份理想的教案设计,一份课堂记录的整理结果,每一次教学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案例故事,代表课的经验总结。在科研方面,李老师重点阐述了“问题与问题域”的区别,不仅是科研选题和论文写作的指南,也为日常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讲座中,李老师提到了他发起的“燃梦行动”。行动的目的是督促老师每天读书增长见识,写作求进步。同时,我也被李老师表现出的热情和毅力所鼓舞。我加入了“燃梦行动”,并一直坚持下去。从行动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明白了有些事情没有开始总是很难的,我深深的感受到十五分钟很短,但是每天十五分钟可以成就大事。时间可以来自内心,可以被挤出,也可以被固定。老师的那句“做一些困难而有价值的事情”很有力量,我也很受启发。李老师提升专业发展的方法都是可操作的,但“坚持做”才是“难点”。我想成为一名成长的老师,所以我愿意努力练习。?

?张立进老师的《初中生(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提到了太多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对心理学的内容很感兴趣。虽然还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中小学生的班级,但是家里有孩子,需要不断的陪伴和关注。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甚至是坏习惯,总让人无所适从。分析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现象、原因和解决方法,是每一个老师和家长都很有必要的。了解问题产生的机制和根源,不仅有利于孩子心理问题的补救,还可以未雨绸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话语把潜在的问题引向好的地方。张老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和纠正,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必修课。

?朱一恒老师在两个方面深深打动了我,一方面是讲座知识带来的内心充实,另一方面是朱老师个人经历和生活感悟的分享。朱老师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与矫治》中给大家上了一堂心理学课。不同的是,张老师侧重于学校教育中的问题与策略的分享,而朱老师更侧重于家庭教育。讲座中,朱老师以一些令人心碎的真实事件为案例,剖析悲剧发生的原因,引发老师们的思考。这也是必须的,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这方面知识的缺乏造成了现实中太多的悲剧。讲座结束后,朱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从英语专业毕业到从事电脑维护再到重视家庭教育的前因后果和一路走来的感受。可以说,朱老师毫无保留的把经验教给了我们,老师过往经验中透露出来的所有积极、勇敢、耐心、毅力等正能量,对我都是一种冲击,一种鼓舞。大家都说“努力就会胜利”,而朱老师说“努力就会赢得更好的帮助别人的机会”。朱老师讲的每一个例子背后,都有无数类似的悲剧发生过,我听到的,联想到的,都是很痛苦的。所以朱老师用自己的能力带来了广泛的正面影响,我也希望自己能继续把正面的阳光带到我能更大程度影响的地方。

?孙冬梅老师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生存》是一门全新的学问。讲座的中心词是“复合教学”。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并不熟悉,但由于我本科期间短暂的志愿者工作,对这种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只是表面的。这一次,我有机会在孙老师的讲座中系统地了解这种模式的概念、形式、特点以及在“兰大模式”下的创新。郭老师总是提到农村教育的严峻形势,我却没有深入了解。在这次演讲中,孙老师引起了在场老师的共鸣。大家频频提问,请孙老师分析他们在实际教学或“双教”中遇到的问题。我听一个老师说他们学校有五个老师,四个学生。一位老师说,他们学校只有两个老师,实行“复合教学”存在很多操作问题。在老师们对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真诚的关心和看得见的焦虑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郭老师所说的“形势之严峻”。本人没有亲身实践过“双教”,但从孙老师展示的案例和成果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际运用性。孙老师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完善这种模式,“困难而有意义的事情”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广大的农村教育需要进步。?

?在《教师成长之路:我的专业发展》一书中,拓老师首先以老师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对教育理念、教师篇、教学篇、学生篇等部分进行了描述,并边谈边发表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分享老师语录时,拓老师的表情和声音都表现出对老师的敬仰,期间对自己教育思想的融入也表现出他的实践。后来,拓先生讲述了他的职业生涯。三十年来对职业发展的追求,是拓老师成为高级教师的每一步,也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我了解到了老师是如何修身养性的,看到了“尊重学生,走进学生内心”的真诚。同时,我也真正知道当一辈子老师意味着什么。学为人师要求“学为人师,为人师表”。在成为老师之前,我一定会做好职业规划,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留下足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次学到了很多,但是比较忙,没有及时总结。总结这两天,发现它的内容远远不是上面的文字所能涵盖的,但是一旦整理出来,所听所学更进一步,跟着笔记快速在脑海中闪现场景,既是记忆,也是深化。非常感谢郭老师不辞辛苦地跑“国培”项目,联系专家与各方沟通,提供这次学习机会。感谢每一位专家老师的辛勤教导,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到改进的方向。对于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学生来说,坚持初心和理想,坚持做未来“艰难而有意义”的事情,是幸福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