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议论文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和衡量?丛飞用一生的实践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丛飞,一名志愿歌手,在过去的10年里,他花光了所有的钱,累计捐款300多万元,帮助了178名失学儿童。然而,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向人借钱度日。直到去世,他立下了捐献眼角膜的遗嘱,用自己最后一次爱的行动,把光明永远地献给了社会,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丛飞短暂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的人生价值是崇高而伟大的。丛飞虽然英年早逝,但他早已超越了个人有限的生命,因此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丛飞精神不是偶然的。丛飞的典型面貌是深圳和广东的骄傲。丛飞精神最感人的是他博大的爱和无私的奉献。帮助他人是幸福的基础。尽管丛飞在金钱和物质上并不富裕,身体上也患有癌症,但他仍然乐观积极地生活,并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人。他在奉献中超越自我,在助人中完善自我,一步步从自我走向自我,追求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升华。

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丛飞精神感动中国的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地位有高有低,财富有少,人生有长有短...但这些都不足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不能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砝码。在今天的深圳乃至全国,有很多人比丛飞更有钱、更有地位,甚至捐出更多的钱。为什么只有丛飞如此感人和令人钦佩?“自尊自强、文明慈善是表率;“助人为乐的使者,一生问心无愧”的挽联,无疑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们召开“弘扬丛飞精神”座谈会,学习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讴歌他的英雄事迹,以使这种崇高精神成为推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春风和提升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时代呼唤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把丛飞精神转化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

蒋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丛飞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一位粤南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丛飞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弘扬。

弘扬丛飞精神,就是学习他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忠诚。

丛飞在广东深圳这片热土上长大。正是由于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他在病重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 * *生产党,表达了有生之年成为* * *生产党员的强烈愿望,对党和社会主义充满了无限的深情。丛飞的先进事迹反映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对生活和理想的崇高追求。正如张德江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学习丛飞正确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的丰富精神内涵。丛飞朴素而崇高的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丛飞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丛飞把人生最大的快乐放在帮助别人上,把为人民做好事当作自己的天职,而且总是那么热情,始终如一。做了8年志愿者,服务社会3600小时。他的演出60%以上是义演。在没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10多年来,他捐赠了300多万元的金钱和物资。他自己也曾说过,“奉献是我最大的幸福。”这不仅反映了丛飞高尚的品德和风格,也反映了他无私的人生态度和宽广的胸怀。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是贯穿丛飞短暂一生的最突出、最感人、最完美的主题,也是丛飞精神的核心内容。

伟大的时代呼唤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丛飞精神是我们广东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代表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建设和谐广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弘扬丛飞精神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把丛飞精神转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努力实现“三个率先”,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

丛飞没有要求别人接受他的“教育”,但成千上万的人都受到了他的教育。

丛飞,感动中国,震撼人心!

李萍(中山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我没有机会为丛飞送行,也没有在他的“网上灵堂”为他点上一支蜡烛,但我的心已经和千千万万的市民一样,被丛飞这个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永恒的爱中的平凡而普通的人深深震撼了!

为什么丛飞震撼了那么多人,为什么丛飞感动了中国?当我们告别好人丛飞时,这也许更值得我们活着的人去思考和回答。

第一,感动和震撼表达了人们对道德向善的诉求。

早在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就已经明确把是否懂得“仁义道德”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之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科伦理学》开篇就指出,善是道德的最高目标,是人类幸福的源泉。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化,道德的具体含义也在丰富和变化。但道德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性,永远无法改变它与人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和生活。它为人们创造了许多奇迹和满足,但也带来了许多困惑,其中最普遍的是道德困惑。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多样性的丰富模糊了人们的道德底线;物质和财富的增长使一些人远离了道德。有人感叹世界变坏了;有人担心道德滑坡;有些人甚至怀疑,不道德堕落还有救吗?

成千上万的人被丛飞感动,被丛飞震撼,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表达了人性的复苏和人们对道德善的诉求!心中悲大于死,悲大于耻。人被善感动,善就有希望。

第二,情感和震撼解释了道德的真谛。

这应该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但在我们看来却越来越不明朗。道德成了宣传的口号,政绩的标签,利益的代名词,教导他人的要求。道德实际上是人类给自己的立法,是由人类的主观意识和人类自我反思的意识来把握的。所以道德首先是自律,不是要求别人,自律是道德的基础。

丛飞感动中国,震撼人心,不是因为他发表了什么道德宣言,而是因为他用真情和爱温暖了这个有些冰冷的世界。178个孩子的“代孕父亲”,让他成为精神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就是他超越了狭隘的自我满足,把光明留给了别人,直到自己死去。他的行为是对道德最有力的诠释!

第三,感动和震撼为德育开出了一剂良方。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们教了那么多道德,却很难培养出有道德的人。德育薄弱的原因是什么?虽然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丛飞被感动和震惊的事实是否也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道德教育的处方?丛飞没有要求别人接受他的“教育”,但成千上万的人都受到了他的教育。因为他的现实生活揭示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道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后者是从无知到知识的过程,前者是从知识到信仰的过程。如果你不相信,你就不能说服人。如果你想让人们相信所传授的“道”,你必须做到这一点。

即“道”如果不能“由心而学”,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意义。

有人说,从道德实用性来说,先说后做是圣人,先做后做是圣人。我想说,光说不做是小人,光说不做不是人。道德是文明社会和幸福生活的基础。没有它,人和动物的区别很快就会消失。

纪念丛飞,最好的方式就是践行道德,用道德之心关爱身边的人,关爱我们的社会。

丛飞精神已经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南粤人民的心中。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杰出典范

丁金清(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

丛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增添了新的内涵,为人们树立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

丛飞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十多年来,丛飞的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丛飞生前曾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的质量和价值。”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和最好的注解。学习丛飞,就是学习他一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把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奉献给为人民服务。

丛飞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十几年来,他不求名不求利地投身于社会,实实在在地活着,做出了贡献。他以扶弱济贫为天职,把奉献精神做到了极致:省吃俭用,连女儿上幼儿园的学费都要父母出;遭受无数的误解和委屈,连第一任妻子也离他而去;舍不得花住院的钱,宁愿省下钱,送给山区有需要的孩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今天,特别需要弘扬丛飞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增强人们的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丛飞是艰苦奋斗的典范。作为深圳的著名歌手,丛飞本可以靠高达万元的演出费过上舒适体面的生活。但他倾其所有去帮助别人,捐款300多万,家里却一贫如洗,甚至患上了胃癌晚期,连医药费都付不起。他自己也曾说过:“我吃的少喝的少,活的差不多,但却改变了孩子的命运,让他们不再是文盲。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学习丛飞,就是要学习他甘于清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他舍安逸、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意志。

丛飞精神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他虽然离开了,却唤醒了世界上许多人对真善美的向往,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丛飞精神已经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南粤人民的心中!

一曲响彻南粤天空的动人乐章。

深圳的沃土孕育了丛飞精神。

范颖(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丛飞,一位平凡而伟大的青年歌手,不幸病逝。

但其死重于泰山,风度不朽。

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典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非常重视“修身”、“仁爱”、“舍生取义”。丛飞短暂的一生就是这样。“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只要给我生命,我就给别人带去快乐”:“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在于有价值地活着”。这些朴实的语言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再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正如张德江书记所说,“丛飞是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丛飞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

丛飞是成长在改革开放沃土上的杰出人物之一,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杰出典范。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区。20年来,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圳经济特区不仅是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这是张德江书记的评价。在这片沃土上,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为深圳经济特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丛飞作为1994年才进入深圳经济特区的“新客家人”之一,以其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事迹感动了深圳、广东和全国。在丛飞身上,人们真实而真切地看到了他对人生、理想和事业的无私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丛飞精神是响彻南粤天空的动人乐章。

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是丛飞精神的核心。

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吴灿新(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丛飞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谱写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动人乐章。

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高度赞扬助人为乐的美德,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善举,也是圣人之举。一个仁者应该“为自己站起来,为自己站起来,为别人伸手”。墨子还说,爱之者皆有天道之欲:“欲人之力,可以同舟共济,可以共富。”同时,扶危济困、无私奉献是优秀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无私心”的精神,并指出:“一个人是有所作为的,但只要他有这种精神,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后来,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一切革命队伍中的人,都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使我们的革命队伍凝聚成伟大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丛飞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反映。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走* * *富裕之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而,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不是两极分化,而是繁荣。因此,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尚未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民。这就必然要求人们发扬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丛飞用自己的行为实践了社会主义时代精神。

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好。

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展

刘卓宏(华南师范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丛飞走了,但他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丛飞精神深入人心,震撼大地。1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为社会服务,扶危济困,不求回报,体现了“传播文明,奉献社会”的当代志愿者精神。这种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扬,是* * *资本主义无私奉献高尚品格的真实体现,是当代青年用自己的行动塑造光辉人生的杰出典范。

我们必须看到,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财富大增的社会,诱发了人们的物欲,一部分人倾向于财富向往的平衡。再加上西方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一些人变得唯物主义,崇尚及时行乐,注重自我价值,社会责任感被不自觉地忽略了。理想离人很远,责任也变得与自己无关。“我需要社会”的自我意识取代了“社会需要我”的责任感。不可否认,人的自我价值的完善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但是,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有没有回报社会的自觉行为,才是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认可的基础。

所以,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我价值是空虚的、不健全的、没有意义的。

丛飞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用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甚至在家人的不理解和朋友的质疑下,依然义无反顾的走到了最后。关键在于三点:第一,他和别人的人生观不一样。“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好”,雷锋的人生目标正是丛飞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第二,他有高尚的幸福观。“幸福在于为别人而活”,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格言是丛飞人生境界的表达。第三,他对生活有真实的诠释。“只有当人们投身于社会时,我们才能找到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的人生哲学在丛飞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丛飞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他之所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源于他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树立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并坚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这个目标,他就能排除各种干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其次,源于他理性而崇高的追求。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丛飞对社会责任有着理性的认识,而其他人却缺乏这种认识。所以他在回报社会上没有个人目的,可以一如既往的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更好的生活。从丛飞精神中,我们深刻理解现代生活的最高境界,即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统一的基础上,用爱和奉献回报社会;用坚定的目标引导自己的言行;用理性的追求为人民服务。

只有为群众做事,为社会尽责,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社会责任”的最佳诠释

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今天,我们弘扬和学习丛飞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丛飞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中,他的社会责任感值得提倡。如果每个公民都对社会有更多的责任,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什么是社会责任?简单来说,社会责任感就是特定社会中个体对他人感受到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是一个人承担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个人站在社会上,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在经典社会学家眼中,社会绝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一个公民来说,践行社会责任就是要坚持道德上正确的命题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愿意为他人做出牺牲。

丛飞用37年的短暂生命,坚定地走上了一条无私奉献社会的道路。他视奉献为人生第一需要,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只要能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带来欢乐,他总是不辞辛苦,积极参与,几乎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助学、助残、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上。他的所作所为唤醒了很多人对美好感情的向往,激发了人们深深的爱和向善的力量。

丛飞用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责任”做了最好的诠释,对什么是“奉献”做了最好的回答:为群众做事,为社会尽一份力,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丛飞的爱情故事表明,爱别人的人总是爱别人。

伟大的爱情不言而喻。

夏泉(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团委书记、博士)

“从对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对死亡的关怀,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毫无保留,甚至不惜向生活借钱。他曾经用舞台搭建教室,用歌声点亮希望。”这是央视给2005年刚刚在中国病逝的爱心大使丛飞的颁奖词。

在他的一生中,丛飞参加了许多慈善演出,捐款帮助学生或为残疾人筹集资金。他倾其所有,10年捐了300多万,却欠了17万。爱是丛飞灵魂和生命的全部,也是他短暂一生中人性最善良的一面。所以,到了终审的时候,人们会用善良、仁慈、爱德、仁来赞美丛飞的善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丛飞无私的仁爱之心在社会上激起了温暖的涟漪,激发了人们的爱心和向善的力量。

带着无限的爱和怀念,丛飞短暂的人生旅程就像一颗流星。丛飞的爱情故事表明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爱别人的人自然会受到别人和整个社会的关怀,爱他们的人也会永远爱他们。可以说,送人玫瑰有余香;桃子和李子什么都不说,但是他们自己走自己的路。一个好人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今天,我们向丛飞和丛飞小姐学习,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关爱正义、善良、良知的浓郁氛围,让全社会充满温暖的善意和人文关怀,在爱的传递中,激发和整合社会各种慈善资源,涌现出更多的爱心大使和志愿者,用爱温暖他人和社会,为建设和谐广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你最好多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