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粗略大纲相关的论文

毛泽东思想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指导意义

上导轨轴承

到目前为止,对于全球化开始的时间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但谁也不能否认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中国社会及其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执政党,中国* * *产党因此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快自身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微妙、间接、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思想的独立性。同时,随着整个国家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的深刻变化,政治需求和政治参与的扩大,执政党必须更加包容社会人的利益,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的能力。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这些新变化,对中国* * *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能否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因此,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十分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系列新变化,一些人对诞生于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产生了困惑甚至怀疑。对此,我们当然可以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意义或原始内容来回应上述困惑。

例如,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这三个“活的灵魂”来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因为这个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变革带来的,我们也必须把握变化着的现实,了解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相关性,找到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在观察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衡量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尺度。在理论上,阐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从而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旗帜上不可磨灭的内容。

一、现实与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开放的理论和变化的实践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特征的当代中国现实,是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发生的。面对这些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和战争的时代,当代中国的主题和特征是和平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显然,这两个时代不能也不可能割裂开来,后者是前者历史演绎的必然结果。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毛泽东思想连接了两个不同的时代。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深刻分析近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围绕“中国进行了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道路、步骤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通过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前提,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形势。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战争和革命时代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 * *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而且推动了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变,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不仅仅是为了革命和战争,而是为了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和促进发展。努力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民富国强,是这一理论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除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国的理论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直接相关,至今仍起着指导作用。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方法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起到长期的指导作用。可见,时代主题的变化,不仅不会导致毛泽东思想的不合时宜,反而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其持久的生命力。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毛泽东思想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凸显了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互联网的普及导致强国、民族和政治集团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辐射效用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小的国家和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浪潮,通过跨越式发展赶上现代先发国家;另一方面,要避免在西方发达国家试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成为大国的附庸,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难看出,外国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对外开放所面临的困境,在当今时代仍然没有结束。对于中国来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毛泽东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拒绝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和“衰落”的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从而成功阻断了近代以后“中国被边缘化”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由被动参与现代化向主动现代化的转变;同时,毛泽东思想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以及对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探索,也体现了开放和包容的积极态度。因此,成功指导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能够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形势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毛泽东思想与改革

1978以来的改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模式选择来看,改革明显是对延续了20多年的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否定。但是,否定苏联模式并不意味着否定毛泽东思想。苏联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 * *党员的必然历史选择。然而,几乎在实行苏联模式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取得的正确理论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内在逻辑上看,毛泽东思想与当前改革的关系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历史联系来看,毛泽东思想直接指导了中国* * *生产党的第一次革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1978之后的改革,作为中国* * *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当然与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有联系,但并不脱离。改革以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形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也是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哲学联系来看,毛泽东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并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其性质是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以“兼容与矛盾”为特征,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解决”。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不仅为当时的探索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也为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模式联系来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新民主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样一个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和模式。建国前,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抛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现有俄国革命模式,成功地找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过渡时期,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前后,毛泽东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毫无疑问,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次探索,都体现了毛泽东倡导的创新精神和强调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种创新精神对当时的革命和建设以及今天的改革都具有指导意义,并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不竭动力。

第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发展:直接价值和意义。

按照历史的纵向划分,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四个方面。按照理论的横向分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统战、党建等方面。无论是纵向划分还是横向分类,都贯穿着毛泽东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就像一个“活的灵魂”,把毛泽东思想所包含的各个方面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果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的尺度来衡量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领导、权力、对象、性质和前途、道路等问题的论述,主要是历史上留下的宝贵遗产;第二类,如贯穿毛泽东思想各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活的灵魂”,具有长远的指导价值;第三类,如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由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有着复杂的联系,需要进一步梳理和阐释,以发掘被忽视的价值,澄清被误解的问题;第四类是对中国社会提出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价值和意义,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来源。

第一,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比如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农业为优先,协调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综合平衡、统筹兼顾、自力更生、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公有制和其他经济成分关系的经济体制改革思考:计划与市场及其关系、商品与价值规律、中央与地方关系、企业内部改革等一系列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想。这些与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观点,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仍有积极意义。此外,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也应得到充分重视。

第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的基础上。这些基本制度的阐述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同时,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关于创造既民主又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统一又舒适、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思想,关于扩大民主和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完善法制的思想,关于判断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言论和行动的是非标准的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文化观主要包括:向科学进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知识分子工作,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治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这些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外交。毛泽东的外交思想主要体现在独立自主、和平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的划分上。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改善集中体现在上述外交思想的灵活运用上,为1978之后的中国外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关于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结合当前党的执政条件的变化,毛泽东党建思想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值得关注。比如对党的自身建设客观环境的分析;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观点;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还及时提出了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包括“两个务必”、反对官僚主义、防止特权阶级、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等。这些观点对于今天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中国”的历史与逻辑

能否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发展和广泛认同。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必然选择;相应地,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来衡量毛泽东思想的价值。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多维度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的维度,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维度,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及其实践运动发展的维度,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这一多维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而毛泽东思想正是处于这一宏大的历史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