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散文

浅析“日汉同形词”误解误译的原因

摘要:翻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忠实于原文,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极其重要。在遇到“日汉同形词”时,译者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去仔细推敲和琢磨,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流入日语的汉字具有字形相同或相近、词义和词性不同的特点。或者虽然词的形式相同相似,但在语感上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褒贬、语气强弱、词语搭配、文体色彩等。正是这些“疑似”汉字的日语词汇,在使用时很容易导致误解和误译。

关键词:日汉同形词误解误译的原因。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重新表达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和信息的活动。或者说翻译是另一种语言的再创造。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语言都与创造它的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密切相关。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作为一个日语学习者,一定要掌握日语和汉语的基本规律,两国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不断地进行比较,达到翻译的目的。翻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忠实于原文,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极其重要。同时,掌握大量的词汇也是翻译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只有准确把握汉日词汇的异同,才能更好地用母语表达原文的意思。尤其是在遇到“日汉同形词”时,译者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去仔细推敲和琢磨,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汉字诞生于中国,日语中的汉字当然来自中国。以前的日语只有口头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早在公元一世纪,汉字就开始传入日本,但只是和石雕、碑刻、金属、陶器等一起传入。4世纪末,一个叫王人的人带着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从百济(今朝鲜)来到日本,汉字开始在日本广泛传播。汉字传入日本后,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和日本文字的过程,日本文字与汉字相比,在语音、形体、意义上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首先,发音的变化是最复杂的。日本汉字分为音读和训读,音读与五音、汉音、唐音不同。一字多声和一声多字的汉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次,字体也有相当大的变化。因为中日两国都有过几次字体的简化,所以有些汉字简化了中文却没有简化日文,或者简化的方式不同。此外,日本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汉字。还有,在词义方面,很多汉字的词义因为日本汉字的训练发音而变得非常复杂,中日汉字词义演变的不同结果导致很多日本汉字和中国汉字字形相同但意义不同,或者相同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此外,汉语和日语中的简化字都有字形相同或相近的词的词性不同,虽然词形相同或相近,但在语感、声调强弱、词语搭配、文体色彩等方面仍有差异。本文将着重探讨日语中对“日汉同形词”的误解和误译。

众所周知,日汉同形异义词一般分为三类:形状相同但意义用法相同;字体一样,但含义和用法完全不同;字形相同,但含义和用法不同。那么,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一,日汉同形异义词意义差异造成的误解和误译

1.意义本身的变化导致了意义的不同。

(1)词义的转换,如“市场”一词,原意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甚至是商品营销的区域。但在现代汉语中,“市场”一词不仅和日语的“市场”有相同的含义,还衍生出新的含义来描述某事物的流行程度。比如“悲观论调越来越少。”其他属于这一类的词还有“暖流”、“死角”、“牢房”。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低俗导致的歧义。

(2)词义的借用一般来说,当一个词作为外来词进入另一种语言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词义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甚至被指定。比如“前线”这个词在英语中作为名词至少有十种意义。然而,在现代日语中,“前贤”只有两种含义,还有一些其他含义(并非全部)被外来词“フロント".”吸收换句话说,“前线”的意思是“フロント”和“前线”共有的。在现代汉语中,“前线”只有一个意思,就是“两军交战接近的地区”。

(3)词义的分化和时间上的差异“敷衍”一词原本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纯汉语词,两者属于同源。然而,在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它们的含义却大相径庭。据有关资料显示,汉语中的“敷衍”经历了四个演变阶段。(1)“敷”的本义是扩散、流的意思;“颜”形容水散开的方式。(2)第一个派生意义——来源于本义,引申意义。

(3)二次衍生意思——然后衍生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处理事情的意思。(4)第三个派生的意思——然后派生出勉强维持和处理事物的意思。

日语中“敷衍”的意思属于上例的一阶派生词,也就是汉语中“敷衍”的最早派生词。所以“敷衍”这个词在两个国家的含义直到一阶衍生义之后二阶衍生义之前还是一样的。后来中方衍生了三四个衍生意思,日方的“敷衍”还停留在第一个衍生意思上,造成了歧义。顺带一提,现代汉语中,“敷衍”的二阶衍生义最常用,三阶衍生义也更常用,而一阶衍生义除了在非常有限的书面语场合,几乎不用。

(4)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词义的影响在现代日语中,“讨论”一词的意思是讨论和考察。在现代汉语中,“检讨”的意思是:“找出自己在思想、工作或生活中的缺点和错误,并究其根源。”两者对比,没有什么联系,但是有很大的区别。原因恐怕还得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去探寻。

据考,日语中的“议”字确实继承了古汉语中“审”的基本语义。唐宋时期,汉语中“回顾”的意思是寻找、搜索、整理,后来衍生出研究的意思。但到了三四十年代,“检讨”的意义在解放区逃脱了,从研究的意义衍生出分析的意义,进而衍生出自我批判的意义。1949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用法推广到全国,“检阅”的原意逐渐被遗忘。另一方面,解放区以外的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和一些老年人的书面语中,仍然使用“检讨”的本义。耐人寻味的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陆与使用汉语的台港澳等地区的接触交流日益频繁,“检讨”一词的本义有复苏趋势。

浅析“日汉同形词”误解误译的原因。2.词义变化以外的因素导致词义的不同(1)。“候选人”这个词在不同的日语中的意思是从许多人中选择适合这份工作的人。“候选人”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目的而选拔出来的人。”它们的含义是相关的,但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物”,后者是“人”。原因恐怕在于这两个词的构词方式不同。日语中的“候选”是“宾谓结构”,而现代汉语中的“候选”显然是“偏正结构”。所以日语的“候选人”可以做动词,而汉语的“候选人”没有这种用法,只能做名词。

(2)一个国家的文字里还残留着古汉语的意思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明治以前融入日语,成为日语词汇一部分的汉字词,其含义至今完好无损。另一方面,汉语中对应词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歧义。另一方面,本文由无忧纸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明治时期的日本人在翻译古代汉语的两个新名词时抛弃了旧义。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中还保留着这个旧义,导致歧义。

(3)读音不同造成的差异这是指一些同形异义词。虽然汉语和日语的词形都一样,但一方(主要是日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含义,即读音成为区分含义的一个要素,从而导致歧义。

(4)同音字的音译导致差异。本世纪以来,日本多次以法律的形式限制汉字的使用,尤其是1981颁布的《常用汉字表》将汉字的使用数量限制在1945。当某些词含有未列入表中的汉字时,就采用音译的方法,即利用表中某些读音相同的特定汉字(不是任意的)。

(5)语素义不同导致歧义,如“老婆”。在现代汉语中,“妻”是指妻子,而不是老年妇女。而日语中的“老婆”就是后者的意思。这里的“老”字和“老师”、“老三”、“老虎”、“老玉米”中的“老”字一样,属于词缀。具体来说,这里的“老”字是一个“前缀,用来指人、排位顺序,以及一些动植物名称”,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只能作为造字构件,没有老的实际意义。

二、汉日汉字简化后字形相同或相近的词的词性不同造成的误解和误译:“吉”字在汉语中是动词或名词,在日语中是名词;“正”字在汉语中是形容词或副词,在日语中是名词。“neural”这个词在汉语中是形容词或副词,在日语中是名词或动词。“赞同”一词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动词,但在汉语中是替代动词,在日语中是自动词。

3.形式相同相似但用法不同的词,如“课、问、柔、现”,在褒贬、语气强弱、词语搭配、文体色彩等方面,汉日语感有差异。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汉语和日语中经过简化后字形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存在着词义和词性相同、词性不同、语感细微差异等复杂现象。如果不仔细研究和分析,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日语时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在选词造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比如误解和误译。总之,传入日本的汉字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在音、形、义、词性、语感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字形方面,汉字作为一种记录语言,一种符号,一种大众传播的工具,自然有一个“方便”和“轻松”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中日两国对汉字简化进行了多次改革,最终导致了两国在字形、词义、词性等方面的差异。一方面,日语中的汉字在含义和使用习惯上与汉语有相似之处,给日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多便利。另一方面,日语学习者往往受母语影响而忽略差异,造成误解和误译。所以,我们要识别这些“疑似”汉字的日语单词,尤其是“日汉同形词”。现代日语中,有些字形、意义、词性与汉语完全相同,有些字形与汉语完全不同,有些字形、意义、词性与汉语有异同。对于这些词,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仔细区分,需要多翻译多练习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日语,尤其是遇到“日汉同形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