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期间,我丈夫不得不出去喝酒。吃喝是什么心态?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社会孤立、孤独感、健康焦虑、压力和经济低迷,
这是一场伤害人们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完美风暴。"
文章关注公众心理健康,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019 12至2022年4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近两年半前。
由于病毒的全球流行,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变异,毒性越小,吸引力越强。
政府和人民都会对全球静态管理的政策感到巨大的压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增加了25%。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病毒和政策的压力,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
现存社会中的万象也充分证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病毒本身造成的死亡和疾病:
1:病毒不会消失,由此引发的焦虑和压力增加可想而知。
更严重的是,患抑郁症、自残或自杀的人数也会增加。
虽然没有关于新冠肺炎流行病造成的不幸后果的具体数据,
可以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有论文指出,疫情期间,65岁以上的自杀者增加了30%。
2.因为政府控制病毒传播的政策对经济造成了打击,必然会增加失业率。
人更穷了,对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只有在允许远程办公的职业中,相应员工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2022年一季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
2021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
与疫情前相比,2019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
失业的增加几乎是一种连锁反应:
企业财务状况不好,裁员或破产。
个体户经营不下去了,只能倒闭。
自由工人也因为禁区而失去工作机会。
各种情况导致收入减少,甚至完全没有收入。
面对收入减少,人们需要花钱:
如房贷、车贷、房租、食品、医疗、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没有变。
反而因为物价上涨而面临更糟糕的局面。
压力与日俱增。没有更好的帮助,我们只能自己面对。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早在2020年,bbc的报道就引用了《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的一篇专家论文。
有八类人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着不同于普通大众的体验:
儿童、年轻人和家庭(学校关闭、家庭暴力等。)
成人和有潜在健康问题(孤独、寂寞、丧亲等)的人。)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受影响的支助服务、旧病复发等)。)
一线医护人员(怕感染,工作压力大)
有学习困难的人(时间表和支持方法的变化)
低收入人群(工作和财务不稳定)
囚犯、无家可归者和难民(社会隔离)
没有卫生条件的人(生活环境差)
据财新报道。com:
三四月份,中国有几十个城市实施全球静态管理,直接受影响的人口达到6000多万。
而且病毒的爆发是此起彼伏,受影响的人群还在不断扩大。
基于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政府支持人民精神健康的服务也将特别受到压力。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卢琳院士曾发表文章说: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的不足。今后应不断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政府也看到了不足。
近日,民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
各地民政部门要引导社工服务机构和社工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已开展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和服务,密切关注本村(社区)受助人员、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身体状况、心理和精神状态,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危机干预、资源链接等专业支持服务。引导社工帮助死者亲属、康复患者、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群体、一线防疫工作者更好地融入家庭、社区和社会,帮助化解“疫情后综合症”。
我们自己应该如何面对?
你和你的亲属可能有一些症状:
沮丧的
复杂的丧亲
创伤后应激障碍
药物滥用障碍
焦虑性障碍
记住,这些都不是个别现象,你不是一个人,你也不需要因为自己的心理问题而自责。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百年一遇的创伤。
压力和焦虑是对异常情况的正常反应。
如果其他人敞开心扉谈论他们的挣扎,
我们应该同意他的观点,说:“这听起来真的很难,我们会一起想出解决办法的。”
你可能喜欢抽烟喝酒,但是要保持在正常水平,尽量不要喝太多,不能放任不管。
英国医学科学院做了一项调查,提出了一些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建议:
1:与朋友和家人保持在线联系。
2.保持忙碌,有良好的性生活,摆弄工艺品,读书,看电影,改善家居环境。
3.让身体动起来,比如散步,跑步,体育课。
4.保持冷静,通过正念实现自我,冥想,祈祷或者养一只宠物。
5.吸收信息——管理新闻和社交媒体信息的接收(特别注意限制新闻阅读数量,关注阅读内容,适当中断社交媒体或关闭信息提醒)。
6.通过日常计划维持日常工作。
7.洗手:但不要过度(尤其是强迫症患者)
有一点特别需要指出,
根据《中国心理前沿》发表的《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应对特征研究》;
“对疫情关注度的提高,伴随着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这反映了认知与情绪的关系。更加关注(一直关注,经常关注)疫情可能是焦虑的体现。”
并指出:
“让公众知道是合适的,不要太关注疫情信息。不要让自己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而失去自制力,不要妖魔化疫情。我相信人类最终能够找到战胜病毒的方法,这将有助于降低心理压力水平。”
正如格拉斯哥大学的罗里·奥康瑙尔教授所说:
“更多的社会孤立、孤独、对健康的焦虑、压力和经济低迷是一场伤害人们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完美风暴。”
面对这场风暴,
政府和服务机构现在不仅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帮助他人,
还需要知道长期影响可能是什么,需要提供服务来帮助人们重建生活。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卢琳院士在《中国青年报》上写道,“关注疫情后综合症:如何减少疫情对心理健康的长期损害?””说道: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把疫情的负面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为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精神卫生挑战贡献中国智慧。
提高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精神健康和脑功能损害的能力。"
人民永远是善良的,他们在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的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要抑制人们的哀悼,要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
一些参考资料:
2022年2月第4卷第2期《中国心理学前沿》,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特征研究。
2022-4-1,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
2020-10-10,新华社,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疫情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2020-1-14,新华社2019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
2021-4-20,中国新闻网,聚焦疫情后综合症:如何降低疫情对心理健康的长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