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论文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很熟悉。论文是为了学术交流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工具。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好论文吗?下面是我为你收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论文。欢迎阅读。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总结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本文从初中物理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入手,以苏州理科版为例,探索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学科。但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透彻理解物理知识的。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当前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方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很难学,所以很多学生有逃避的心理,不愿意学。通过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提出、探索和解决的过程中,亲身揭开问题的答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将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培养。最后,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2.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探索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自然会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验中所展示的物理规律进行比较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分析,最终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总结提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

二、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方法不合理。为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以保证其灵活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进度和学生的身体水平来制定合理的实验内容。通常只根据课本上的介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问题是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深化教材知识,而一些实验操作过于复杂,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2.重理论轻实验。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应用不够灵活。很多教师很难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仍然采取大量讲解理论知识的方式,实验过程很少。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也很难做到一课理论一课实验。通常是在讲解了大量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之前讲解的重难点知识的印象会逐渐模糊,在实验中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进行实验失去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

1.让实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设置需要贴近生活,具有代表性。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取得教学效果。以苏科版八年级“光的现象”一章中的“光的发射”实验为例,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光的反射现象,并通过实验展示一些常见的光的反射。2.实验设计要有目的。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实验的设计要有目的性,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各个实验环节的衔接,达到实验的目的。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的实验为例,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力和力是相互的”,所以实验内容可以设计成挤压两个充有空气的气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气球因为挤压而变形,从而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根据实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除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还可以根据实验内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除了教师的演示,还可以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浮力”实验时,目的是验证物体在水越深是否浮力越大,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互相配合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设备,如铁条、电线、容器、水、弹簧测力计等。一个学生控制水中的铁棒,把铁棒放在水中不同的位置。另一名学生记录弹簧测力计在水中不同位置显示的重力,并测量铁条在空气中的重力。通过两个人的合作,得出水越深浮力越大的结论是错误的,会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既要贴近课本内容,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从而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资料:

[1]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6,(70): 144-14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摘要2【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优化实验教学,以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基于整合的理念,巧妙地结合物理模型、信息技术、生活情境等手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物理课程立足于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STSE),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一个负责任的未来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阶段,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思维含量低、学习索然无味等弊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实验是关键。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引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这迫切要求教师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基于整合理念,实施以下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教学智能化、数字化。从心理学角度看,多媒体多样的技术手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的学习心理特点,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如果单纯的照本宣科,给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物理实验具有新颖、生动的优点。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表现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复杂,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成像结果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三种情况,以及物距和像距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一个焦距和两个焦距的特殊点的成像性质、光路的可逆性等。面对如此复杂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是本次教学的关键。同时,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在从实验中获得成像规律后,或者在第二节课中,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动画课件再次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不仅可以有效巩固和复习,更有利于将学生头脑中零碎的实验片段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动态地、整体地把握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刻理解。在突破此类教学难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的高效动态功能,实现传统实验与信息手段的优势互补,是优化实验教学的有效手段。再比如,学生刚接触“光的折射”这个概念的时候,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简单内容和老师的简单演示,是不足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特征的。老师可以在课前制作教学PPT,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比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站在岸上观看水中物体的场景,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展示光路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让学生对光的折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有趣和高效。

二、配合物理模型进行实验教学,提高推理能力。

更高层次的教学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科学推理不是空穴来风,但也不必太形式化。只要合情合理,即使猜测有些偏颇,也应该充分肯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必要时还可以用物理模型辅助实验教学。比如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下的变化,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但也是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反复强调这种知识是没有用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准确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作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谈谈自己对“水是如何凝结成冰的”和“水是如何变成蒸汽的”的理解。有同学用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天冷时,水分子收缩成一团,变成固体,受热时,水分子膨胀分散,变成气体。有同学补充说,水分子之间应该是相互吸引的,冷的时候变强,热的时候变弱。这些猜想虽然不完全正确,但都是合理的,所以作者先肯定其合理性,然后再抛出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再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模型被用来模拟水的变化。每个水分子用一个小球来表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用一个小木棍来表示。在低温下具有吸引力,所以水的形态在固体和液体中相对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获得足够的内能后,分子间的作用力转化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变成气态。受此启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大大提高,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课堂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第三,联系生活情境进行实验教学,培养物理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非常重要。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物理思维,以下两个方面必不可少:直觉思维的培养和对生活的物理探索。比如在“光的折射与反射”的教学中,可以渗透直觉思维的培养:至于光的折射与反射的角度关系,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通过直接观察进行猜测。大多数同学会发现,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一样的。在折射现象中,有的同学观察不仔细,误以为折射角和入射角一样大或一样小。后来实践证明,学生能很快改正错误,同时在观察同类型现象时也形成了更准确的直觉思维。对生活的物理探索,以学生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为例,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在一个旧的电影放映机中,来自放映机的光照射在幕布上。因为幕布表面不光滑,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漫射,所以坐在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欣赏电影。如果你拿一面镜子,用激光笔在镜子上打一束光,此时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所以只有站在特定方向的人才能看到镜子上的光斑。这样,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我们可以将实验教学融入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物理模型,结合生活情境等。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用智慧设计课堂,用兴趣引领学习,用灵性升华教学。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胡建乐。浅谈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中学物理,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