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奥秘是谁?
达尔文出生于什鲁斯伯里的一个医生家庭。祖父伊拉斯谟·达尔文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的哲学家、博物学家和医生,他的著作中渗透着进化论的思想。罗伯特·威尔宁·达尔文神父也是皇家学会的成员,也是著名的医学博士。这样的家庭环境在达尔文从小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8岁时,母亲去世,第二年他去了什鲁斯伯里学校。
达尔文从小就对自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后,他热衷于收集化石和各种生物标本,观察各种动植物习性。1825年,父亲送他去爱丁堡大学学医,希望能追随父亲的脚步。但达尔文对学医没什么兴趣。他认为学校的课程很无聊,除了化学。上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和动物学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他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博物学书籍,经常与年轻的自然科学家讨论生物学问题,观察和解剖动物,发现以前对枝角类和水蛭研究中的错误。他就此写的两篇论文在普林尼学会上宣读,并得到了好评。在爱丁堡,动物学家和解剖学教授R.E .格兰特向他介绍了J.B .杜拉马克的进化论,对达尔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达尔文广泛涉猎课外知识,但他的父亲指责他“游手好闲”、“疏于学业”。在他毕业之前,他的父亲把他转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课堂上大量讲授的都是教会教义和各种神学书籍,包括上帝创造万物物种不变的神创论。达尔文对神学课更不感兴趣,但仍然热爱自然历史的研究。他收集了大量的昆虫,包括许多稀有物种,有些昆虫被收集到昆虫学家斯蒂芬斯编辑的《英国昆虫图集》中。在剑桥期间,他学习了A.V .洪堡特的《南美游记》和j .赫歇尔的《自然哲学研究导论》,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决心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剑桥,达尔文特别喜欢植物学家J.S亨斯洛(J.S. Henslow)的植物学课,亨斯洛在植物学、昆虫学、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达尔文经常跟随他观察野外的动物和植物,并深受他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影响。亨斯洛把他介绍给了地质学教授a .塞奇威克,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地质学。1831暑假,达尔文和他一起去了北威尔士进行地质调查,学会了采集岩石样本、分析地质构造、鉴定化石,受益匪浅。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亨斯洛推荐他参加HMS Beagle的环球探险。这个偶然的机会决定了他的一生。
“小猎犬”号环球航行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南美洲东西海岸及附近岛屿的水文地图,达尔文利用这次航行考察了沿途的地质和动植物资源。这艘考察船从英国的德文港出发,驶向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在完成沿南锥体的调查后,它穿过太平洋到达大洋洲南部海岸,然后经过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到达南部非洲,然后返回南美洲。花了五年时间才回到英国。
在航行中,达尔文克服了晕船、生病等诸多困难,始终以科学家的强烈好奇心和锐利目光观察沿途所见的动植物和各种地质地貌。随着各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各种从未见过的动植物呈现在达尔文面前。迷人的奇花异草,珍稀的动物种群,古老的生物化石令人目不暇接。他如饥似渴地收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和生物化石,并详细描述。到航行结束时,他已经写了26本日记和大量信件,为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达尔文最初是在地质学上出名的。在旅途中,他详细研究了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在此之前,欧洲地质学家受“灾变论”统治,认为海底隆起的山脉和丘陵是历史上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灾变所致。每次灾难发生时,地球上的生物都被毁灭,灾难过后,新的生物又被创造出来。他们不能正确地解释自然界、动物和植物发生的巨大变化。最后,他们只能求助于上帝,把上帝视为造成这一切变化的伟大力量,视为世界万物的创造者。赖尔给了灾变论毁灭性的一击。赖尔认为,地层变化与生物化石遗迹密切相关。在连续的时代里,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是不同的。“地层时代越新,生物的类型就越与现存的物种相似,但与较老岩石中产生的物种相差甚远。”这个观点给了达尔文很大的启示。
达尔文于1836,11年6月加入地质学会,并当选为理事和秘书。他把地质调查的成果编成一本书,先后出版了《珊瑚礁的结构与分布》(1842)、《火山岛地质调查》(1844)、《南美洲地质调查》(1846)等著作。达尔文利用自己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在引起地壳变化中的作用,从而驳斥了“大灾变”的谬论。他还成功阐述了珊瑚礁的形成机制,珊瑚像亿万年的小建筑师一样堆积起来,形成了珊瑚礁和珊瑚岛。
达尔文一生中最杰出的成就是进化论的发展。在神学统治的时代,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被说成是上帝创造的,永远不会改变。达尔文曾经相信物种不变性理论,但他在全球考察中发现了大量的物种变异。例如,他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化石,它的外貌与仍生活在那里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后者发生了变异;在南美洲,从北到南,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同一种鸵鸟,由于栖息地不同,体型也不同。栖息在岛上的动物具有邻近大陆同类动物的特征,但随着距离的扩大,这些特征更加不同,岛上有自己独特的物种。这些事实与神创论和物种不变性相冲突,促使达尔文思考。一种科学观点逐渐在他的脑海中形成,即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是恒定的,而是不断进化的。
达尔文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他拒绝轻易下结论。他周游世界回来后,请教了在种子培育方面颇有成就的育种家和园丁,并亲自进行育种实验。他还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中国古代文献。他从古今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了解到,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需要选择动植物的改良品种,不断向着人们的意愿变化,培育新品种。这证明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已经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了新品种。
自然界是否存在类似人工选择的过程,即是否存在自然选择?达尔文观察到,一些物种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灭绝,而另一些物种因为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而茁壮成长。达尔文受马尔萨斯人口论原理的启发,认为动植物极高的繁殖率受到自然界有限的空间和食物的限制,导致大量动植物过早死亡,就像人类的繁衍受到战争、疾病、饥荒等因素的“积极抑制”一样。在生存竞争中,那些适合生存的突变可以被保留和发展,而不适合生存的会被淘汰和淘汰。动物和植物通过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产生新的物种。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仔细研究,达尔文开始从1837开始整理物种起源的资料。10月,1859,165438,达尔文苦心研究多年的著作出版了。
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证明生物在进化,物种在变化,新物种不断产生,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老物种不断灭绝。各种生物都是从同一个祖先发展而来的。达尔文解释了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机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利变异的积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因此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
《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轰动。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地揭示了物种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规律,对神创论和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性理论是致命的打击。它完成了生物学的一场革命,促进了生物学各分支的形成,推动了历史生态学、历史生物学、历史地理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有人用进化论来证明社会进步的必然性,但也有社会学家混淆了生物和人类的本质区别,将“强生存弱淘汰”的原理引入人与人的关系中,捍卫丛林法则,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
《物种起源》出版后,立即受到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和进步科学家的称赞。进化论就像一把扔在神学心脏的匕首,引起了神学家、保守生物学家和反动政客的围攻,称之为对上帝的叛国,对神学的“亵渎”,侵犯了“君权神授”。他们出版刊物,写恐吓信,举行辩论,围攻达尔文的理论。英国首相迪斯雷利亲自抨击并公开禁止在学校教授进化论。但是真理是无敌的。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的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他只强调生物的渐进进化,否认突变和渐进的中断,他不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达尔文一生写了很多,除了上面的,主要有:一个自然科学家在小猎犬号上的旅行,家里动植物的变异,人类的起源和性选择,人和动物的表情等等。
由于达尔文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他的崇高声誉很快传遍了英国和世界,各种荣誉接踵而至。1839年,年仅30岁的达尔文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被剑桥大学、波恩大学和布勒斯法律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普鲁士政府授予他功勋爵士称号。多次获得各种奖章,被57个国外学会或学术团体选为荣誉会员。
早在65438+70年代,达尔文的理论就传入了中国。1898年,严复翻译的《进化论》正式出版,系统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严复用“自然选择和竞争”两层含义概括了进化论的精髓。不久,达尔文的原著和他的生平也被介绍到中国。20世纪初,马翻译的《达尔文物大赛》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问世。后来,马翻译了《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与性选择》两本书,多次重印。进化论的继承者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者渴望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救国强国的思想武器。他们从生物进化论推导出世界万物都在进化发展的哲学观点,以此来论证推翻腐朽社会的必然性。
1882年4月9日,达尔文在离伦敦不远的达文村故居去世,享年73岁。葬礼期间,赫胥黎、胡克等著名科学家帮忙抬棺,不少外国学者也派代表参加葬礼。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与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其他名人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