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奖成果汇编
1.首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 /8项)。
王力(一等奖):参考书《同源字典》;
徐通锵(一等奖):历史语言学一书;
林庚(一等奖):著作《田文论剑》;
孙钦山(一等奖):著作《中国古代文献学史》;
陈(二等奖):著作《杜甫传》;
蒋(二等奖):著作《古代汉语词汇大纲》;
勒·戴云(二等奖):比较文学原理一书;
陈平原(二等奖):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
2.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 /9)
何九英(二等奖):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王夫棠(集体,二等奖):著作《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邱希贵(二等奖):论文《殷墟甲骨文中的文字》▲;
温儒敏(二等奖):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一书;
袁兴培、孟尔东(二等奖):中国诗学概论;
陈宝雅(三等奖):图书《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沈洋(三等奖):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陈平原(三等奖):著作《古代侠客之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勒·戴云(集体三等奖):世界诗学词典。
3.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 /2)
陈平原(一等奖):《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以章太炎和胡适之为中心》;
陈宝雅(三等奖):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4.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 /6)
袁兴培(一等奖):陶渊明集读书笔记;
沈洋(二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
李阳(三等奖):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
孟二东(三等奖):著作《中考考辨》;
夏晓虹(三等奖):《晚清与现代中国的女性》一书。
5.中国大学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 /9)
陈平原(一等奖):触摸历史,走进五四的书;
严少当(一等奖):《日藏汉文珍本图书录》(三卷);
袁兴培(集体,二等奖):中华文明史一书(四卷);
王峰(二等奖):《接触中的语言比较——干扰法与白个案》;
孔江平(二等奖):著作《喉部动力学与生理模型》;
刘永强(三等奖):著作《中国古代小说史》;
陈永超(三等奖):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迹一书;
《卢建明与沈阳》(普及奖):汉语与国学讲座15场;
李玲(普及奖):《我读<孙子>》这本书。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
1.首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 /8项)
王耀(荣誉奖):鲁迅《故事新编》随笔;
朱(一等奖):论文《自我指涉与迁移》和《汉语方言中的两个重复问题》;
邱希贵(一等奖):论文《战国货币考辨》;
陈(一等奖):著作《杜甫传(上册)》;
严家炎(二等奖):寻求真理的作品——论中国现代文学:
徐通锵(二等奖):论文《亚[鄂]字与华二在宁波话中的残留》;
孙(二等奖):《野草研究》;
葛(二等奖):论初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2.第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7项)
邱希贵(特等奖):作品《文献学概论》;
袁兴培(一等奖):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褚斌杰(二等奖):教材《中国古风概论》;
葛(二等奖):八代诗史;
张少康(二等奖):作品《古典文学美学随笔》;
卢德申(二等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一书;
卢建明(二等奖):论文“V来的分析”和“VA了”述补结构的语义分析;
3.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 /6项)
徐通锵(一等奖):历史语言学一书;
孙钦山、倪启鑫(集体,一等奖):古籍整理集《全宋诗》;
金凯成(一等奖):屈原词研究;
钱习之(一等奖):著作《魏晋诗歌艺术论》;
方喜德(二等奖):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
张双娣(二等奖):工具书《吕氏春秋大辞典》;
4.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 /5项)
何九英(一等奖):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尚锦林(一等奖):叶圣陶的书传;
沈洋(一等奖):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蒋·(二等奖):《中国现代研究概论》;
夏晓虹(二等奖):晚清学者的妇女观。
5.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 /9项)
张双娣(一等奖):著作《淮南子注》;
钱(一等奖):《唐前人生观与文学人生主题》一书;
花梦(罗鹏等集体,一等奖):著作《法国文化史》;
张连荣(二等奖):汉语词汇的演变;
徐通锵(二等奖):论语言;
佘树森(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史》;
马震(二等奖):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沈洋(二等奖):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郭蕊(二等奖):论文《过程与非过程》。
6.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 /7项)
袁兴培(集体、特等奖):中国文学史;
王洪军(一等奖):《汉语非线性音系学》一书;
张謇(二等奖):清代诗学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计算分析》;
张少康(二等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孙(二等奖):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著作;
褚斌杰(二等奖):诗经。
7.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 /7项)
张少康(一等奖):著作《文心雕龙研究史》;
沈洋(一等奖):《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一书;
詹卫东(一等奖):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杜晓勤(张延金等。、集体、一等奖):作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系列》;
张謇(二等奖):著作《元诗考辨》;
傅刚(二等奖):《文选》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奖):中国之镜:1990年代的文化研究。
8.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 /7项)
袁兴培(一等奖):陶渊明集读书笔记;
郭蕊(一等奖):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孟二东(一等奖):著作《中考考辨》;
董秀芳(二等奖):《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与发展》一书;
胡(二等奖):《论衡》与东汉佛教词语的比较研究;
李阳(二等奖):对五、七十年代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
顾永信(二等奖):欧阳修学术研究一书。
9.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 /4)
陈平原(一等奖):触摸历史,走进五四的书;
韩毓海(二等奖):论文《无字之言》;
《卢建明与沈洋》(二等奖):《语文与国学十五讲》一书;
杨荣祥(二等奖):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10.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 /4)
袁兴培(集体、特等奖):中华文明史;
闫少当(一等奖):日藏汉古籍善本图书记录;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要》;
王峰(二等奖):接触中的语言比较一书。
11.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 /3项)
陈平原(二等奖):《历史、传奇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一书;
陈晓明(二等奖):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袁毓林(二等奖):基于认知的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1.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导师(5项)
孙玉文(导师郭锡良):博士论文《汉语连读变调构词研究》(1999);
詹卫东(卢建明导师):博士论文《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2000);
张刚(导师蒋):博士论文《汉语方位介词短语和工具介词短语的语序变化》(2001);
陈建(导师邱希贵):博士论文《殷墟甲骨文分类对甲骨文考证的重要性》(2002);
江涛(导师温如敏):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发生研究(2003)。
2.全国高校教学名师(3项)
卢建明:第一任国家教师(2003年);
蒋::第二届全国教学名师(2006);
温如敏:第四届全国教学名师(2008)。
3.国家精品课程(7项)
卢建明等主编《现代汉语》(2003);
蒋、等主编《古代汉语》(2005);
温如民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2005);
洪子澄等《中国当代文学》(2006);
袁兴培等:《中国古代文学史》(2006);
尚锦林等《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网络课程/2008);
陈宝雅等《理论语言学》(2009)。
4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卢建明等(一等奖):《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6);
王夫棠等(二等奖):《汉语方言系列教程》(2004);
蒋等(一等奖):《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发展》(2005);
温如敏等(二等奖):《建立严格的博士教育管理制度》(2005)。
5.国家教学团队(1项)
沈洋等,《现代汉语国家教学团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