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中遇到不认真的老师怎么办?

留学和导师的相处对自己的发展影响很大,但是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学校的导师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导师,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能教给你的是做人和学习的基本原则,让你成为一个尊重知识、热爱真理的人。在学术领域,绝对不能为了任何利益而撒谎,只说真话,对自己说的一切负责;你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寻找未知,没有捷径;你也必须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无知,把个人的视角和判断放在“正义”之下,这样你才能开始学习。如果你想从我这里获得学位,你必须达到这些标准。我不卖学位。我的知识可以无偿捐赠给愿意跟着我寻找真相的学生,但我不做交易。”

你可能知道如何和你的导师搞好关系。在国外,不是给导师送礼或者拍马屁,而是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因为国内外教育理念的不同,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也不同。相比国内老师,外教更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参与度,所以想要给导师留下好印象,你需要做到这一点。

1,上课,多和老师互动。

不要求你回答的很好,但是一定要有互动。课堂互动是拉近与导师距离的最好方式。比如很多学校的讲座课就很枯燥。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2-3个小时,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或者发呆。老师一个人说话没意思。如果老师问什么问题都没人回应,老师会很沮丧。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回答一两次,即使回答的不是很好,也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印象,你认真听了他的课,有所回应。如果是你,你会感到一点安慰吗?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你要做好准备,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2.学会预测导师接下来要讲什么,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导师。

导师有时候会说忘记下面的话或者说什么。如果做足了预习,认真听老师的进度,这时候提醒导师,会不会“记住”呢?忘掉那些感激的眼神,你至少会感到惊讶吧?但是,前提是你要做好足够的预习,才能知道导师接下来要说什么。

3.做你想做的。

这种“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让你送礼,而是适当地顺着导师的性格。因为有时候导师和学生之间会因为对研究项目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矛盾。比如有些导师会在课堂上明显表现出对某个学术理论的喜爱或不喜爱。如果你在课堂上和老师争论无意义的问题,或者在写论文时追求导师不认同的理论,导师可能会忽视你的爱,或者不给你高分。所以你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了解导师的喜好,并运用到你和导师的互动和作业中去,这对良好的关系会有很大的帮助。

4.多交流

想和导师搞好关系,主动沟通是关键。问自己不懂的问题,但不要是那种老师刚讲完,你根本没听进去的问题。那会让老师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认为你没好好听课。有时候问高质量的问题会让老师觉得你认真做了研究,开拓了思维。这时候你就会有“好感”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愿意主动和老师沟通,师生关系不会太差。

一般来说,和导师搞好关系的关键不是奉承或送礼,而是真诚地“对导师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做好预习准备,让导师感到舒服,那么你和导师的关系自然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