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篇优秀的教师论文
教师成长的支点
每个人都可以有经验,如何分析和反思已有的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深入思考,即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一年也可能只是20次重复他的工作。
除非你善于借鉴经验反思,否则不可能有进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是课堂,“好课”是教师成长的支点。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成长的支点?
01
听课:成长的“起点”
俗话说“听别人说是光明的,听别人说是黑暗的”,“利用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关注世界上所有的知识”这些道理大家都很清楚。那么,如何听课呢?
首先,教师要自己预习,了解课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其次,老师自己要想象如果我来教这门课该怎么教,这样听课的时候才有个比较。
上课认真观察记录,课后对照反思。每个老师都有一些闪光点和风格,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如果你用心去理解,选择好的并跟随,改进你的教学,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你在课堂上的视野会更广阔,你的课堂教学能力会逐渐提高。
02
示范班:增长的“膨胀点”
所谓“样板课”,就是向优秀的老师学习,模仿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技巧。新老师用心模仿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优秀教师的优秀课,认真观看和学习,在反复的教学模仿中吸取他人的精华,不断锤炼自己,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和效果;
选择新课、实践课、复习课等不同的班级,设计教案,然后进行分析评价,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技巧、语言艺术、细节处理、教学机智等。最后,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和设计思路进行创造性改革,力求体现个人教学特色。
如果老师关起门来教,必然会阻碍自己的发展。因此,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把握,模仿优秀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处理和娴熟驾驭,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当然,模仿并不意味着“拿来主义”,而应该是吸收和再创造。模仿不是“拿别人的教案去上自己的课”,而是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03
备课:成长的“切入点”
说到备课,很多老师简单理解为写教案。其实备课应该是一种教学设计,是课前的预设。常规备课就是准备教材,准备教学方法,准备过程(细节),准备学生(怎么学),准备教师(怎么教)。
的确,每节课老师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内容的三维目标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同时结合学生实际,使提出的教学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可以跳着摘果子”。一定要对重点、重点、难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科知识的主体、突破难点的关键、问题创设和思维培养、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是备课的重点。
备课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是教师成长的“切入点”。深入研究备课的艺术和技巧是不可逾越的一步。
04
磨班:成长的“支撑点”
磨课就是磨同类的精华,培养自己的新思想。磨课是一门深入的课程研究,要借鉴别人的亮点,演绎出自己的特色和见解。一般来说,在研修课期间要多咨询、多比较、多思考,以寻求上课的质量和效果。
磨砺课的内容一般是——磨砺目标:这个课要做什么?磨教材:课堂上需要什么样的教材?磨环节:课堂上有哪些必要的环节?磨学生:学生可能有什么问题?磨细节:问什么问题,怎么反馈?
通过磨课,教师不断相互学习、讨论、设计、实践、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启蒙:成长的“焦点”
了解课堂是教师提高课堂水平的重要环节。就教师而言,研究教材、学习情境、善于反思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善于“理解课堂”的过程。就教师小组备课而言,思想的碰撞,头脑风暴的达成,其实都是善于“理解课”的结果。可见,启蒙课是对自身教学活动的理性观察和思考。在思维上升华,体会到课堂的本质和精髓,体会到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教学生的方法。
如果一个老师把他的心思放在要教的课上,并且给了一堂精彩的课,他所需要的只是一支粉笔。教师在备课之后,一定要静下心来,理性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感悟。“悟”的过程是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理论内化的过程。没有“启蒙”的过程,就不会有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06
优质课:成长的“生长点”
产品可以理解为味道或口感。优质课可以是自己的课,也可以是名师的课。品味课堂,品味过程,品味亮点,品味自己,品味学生,反思不足,改进方法。
名师的课风格各异,韵味十足。他们有的充满了乐趣,有的充满了情感和智慧,他们总是善于用自己的智慧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创造,让每一个孩子都带着好奇心和信心跳入学习的天堂,他们的课会让你回味无穷。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课,包括得失、利弊、差距、个性和风格。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得到其中的奥妙,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教师成长之路
关于教师成长的途径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弗朗西斯·富勒曾提出“教师注意阶段”理论:教学前注意阶段、早期生存注意阶段、教学情境注意阶段和学生注意阶段;美国学者费斯勒也提出了“教师职业周期理论”,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职前教育阶段、指导阶段、能力建设阶段、热情成长阶段、职业挫折阶段、稳定停滞阶段、职业消沉阶段和职业退出阶段。
另外,教育学和心理学也认为,新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需要五个阶段:新手级、高级新手级、主管级、精通级、专家级。那么,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有哪些呢?
01
用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参考航路。
只有与思想同行的老师,才会越走越高。因此,教师要学习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格教育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读书,读书,复读,教师的教育素养都取决于此。“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如何培养教师素养》一文中所说,渊博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师成长的指路明灯。
02
试图找出学生的学习策略:寻找思路
一个真正的教学专家在讲课时能直接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头脑。因此,教师要积极评估每个学生的兴趣、性格、情绪和自制力,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因材施教。教学省时但效率低,教学水平不被学生认可。
03
名师精品课程研究:少走弯路
听导师的示范课、老教师的研究课、集体备课的主题课、即将参赛教师的评价课、获奖教师的讲座课、名师的视频课,仔细琢磨他们的指导、评价、鼓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教学技巧和要领,在模仿中逐步了解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渐渐的,模仿的越多,思考的越多,成长的越快。所以,“从课堂开始”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04
争取有挑战性的公开课:提炼出路
任务产生压力,很多名师都是通过公开课成长起来的。任何名师都经历过无数次磨课的痛苦。治愈自己顽固的教学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在专家面前,让自己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公开课越多,成长越快。所以,多上课,上好课,上重点课,上难课,上挑战课,把自己的课堂作为实验基地,积极总结提高,为自己的教学找到一条路。
05
锤炼特色教学风格:“成套路”
窦桂梅曾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才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找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多示例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赫尔巴特的“五阶段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等。,并努力搞清楚自己的长处和本校的实际,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
06
坚持课后教学反思:找梯子
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老师;但是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一定会成为有思想的老师。
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老师,才能成为优秀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把自己的成功、不足和学生的创新作为随笔记录并积累下来,反思每节课的成功与失误,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通过与教育专家、名师的定期在线交流,总结推广自己的教学成果,不仅可以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负重的训练过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