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试图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分析《真爱》中的母亲原型,从而更好地理解西尔扎提·亚合夫导演的电影《真爱》中的母亲原型。
分析
《真爱》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阿尔泰山脚下的青格里出生和生活的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养育了19名各族儿女的故事。她靠着丈夫钉马蹄铁和在刺骨的冷水中洗羊的微薄收入,养育了10个无助的孤儿。几十年来,她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这位天使般的母亲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对待这些孩子,上学,教育他们和睦相处,互相照顾,最后把他们抚养长大,结婚。
根据荣格,母亲原型有许多属性。一方面,它很棒,很神奇。有善良伟大的母亲,大地之母等。比如伊甸园中的上帝给了人类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这是西方神话中母亲的原型之一。另一方面,荣格说:“母亲原型代表了一切黑暗的、秘密的和不可告人的东西。她是深渊;她已经死了。”这体现了母亲的严厉。例如,上帝将错误的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在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确立了女娲作为母神的至高无上地位;《补天女神》是献给人类的无私形象,也体现了母亲保护孩子的强大能量。可见,中西文学中的母亲原型都有一定的特点,但不同的是,中国母亲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放逐或抛弃自己的孩子。古语“虎毒不食子”,体现了中国母亲的付出和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