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代表作品
2、《维特根斯坦》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译1989.05校对3、《现代资产阶级理论社会学批判》人民大学出版社译1981.09主译。
4.《作为逻辑的辩证方法》被翻译成海人民出版社1964。主翻译是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2003年2月)。
2.《社会学概论》(第三版)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
3.社会学专业课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2002+0438+0)
4.中国早稻田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5.《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变化与发展趋势》(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6、《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第一作者,2000年7期;党建读物出版社)
7.跨世纪的中国社会学——“九五”期间社会学研究回顾与“十五”期间社会学发展展望(编辑,2001,1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又称中国特色社会学:从世界到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2000,7;党建读物出版社)
9.中国社会学新史(第一作者,2000,5;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郑杭生文集(1998,10;宁夏人民出版社)
11,《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的人权理论与实践》(二编,1999,9;党建读物出版社)
12,《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学》,又名《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第一作者,
1999,7;党建读物出版社)
13,《社会学概论》新版(1998,11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社会运行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述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现代性进程与社会学理论的个性化——论社会互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之一,与杨敏合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电子出版物《社会学视野2003》第一期。
4.《五个希望: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之路——以社会学为例》,杨敏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3月第3期
5.社会学在中国:现状、前景与问题,光明日报,2003年5月6日。
6.权利自治与权力规制——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视角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与杨敏合编,2003年第3期..
7.现阶段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价值基础、基本目标和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摘要发表。
8.《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前现代到现代的社会学考察》,江苏社会科学与杨敏合作,第1期,2003。
9.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维度——基于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分析,载《东岳论坛报》(2012)与黄佳亮。
10,从社会成员的“非诱导性增长”到“感性发展”——中国社会转型的新命题及其解决方案,《社会科学家》,第12期。
11,论传统的现代性变迁——一个社会学的视角,《学习与实践》,第65438期+0,2012。
12,《理论自觉与中国风格的社会科学——以中国社会学为例》,《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2012。
13,再认识孙本文对早期中国社会学的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2013。
14,《走向有序而充满活力的社会——现阶段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13。
15,《城乡一体化与城镇化齐头并进》,红旗文稿,第20期,2013。“贡献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深化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认识”是郑杭生教授20多年来设定的学术目标,他执着地追求着,希望这种追求能够推动“增加社会进步,降低社会成本”这一深层的社会学理念。由于上述追求和探索,他提出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化论、社会互构论等“四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对社会重大变革所产生的热点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显示了社会学的独特价值,在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卷收集了关于“四论”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有论述,也有争议,清晰地展现了“四论”在提出、影响、完善和解释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
第二册分为改革发展稳定、阶级结构、城乡问题、文化义利信仰、民主自由人权、社会杂文简评六个部分。它运用“四大理论”分析了中国社会的诸多领域,并对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第三卷收录了作者自1986以来撰写的论文、报告、书评等140余篇。从制度条件、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等方面介绍了当代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前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