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驱动力论点

“数”和“形”是数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数”属于数学抽象思维的范畴,是人类左脑思维的产物;而“形”主要是指几何图形,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是大脑思维的产物。数形结合的本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将抽象思维与视觉思维相结合,将事物变得简单、抽象为直观,使人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思维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刺激,全面、和谐、深入地发展人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来说说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第一,数形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发现规律”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一项新的教学内容。该内容被列为我国小学数学的独立教学内容尚属首次,其目标是发现给定事物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是抽象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用图形作为直观的辅助手段和方法去寻找规律。比如高一下学期教“寻找规律”时,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如图):

让学生发现这组图形是依次加2个圆、3个圆、4个圆、5个圆,得出结论:以后要依次加6个圆、7个圆、8个圆...学生找到图形规律后,老师将图形换成相应的数字1,3,6,10,15。这种数学中“数形”变换的演示过程,使抽象的“规律”变得直观生动,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所在。

第二,数形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果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负载的方法和隐含的思想,那么所掌握的知识就是生动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能得到质的提高。比如四年级下学期的“植树问题”,最大的难点就是理解种树的数量与间隔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选择20米的距离进行学习,用\来表示树,表示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5米,并画出植树的三种情况:

两头栽:\ \ \ \

一头不栽:\ \ \ \ \ \ \

不要两头栽:\ \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两端种植,株数为5,间隔数为4,株数比间隔数多1;如果一端没种,都是4;两端不种植,株数为3,区间数为4,株数比区间数少1。通过绘图,学生可以了解植树的数量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表象,并通过绘图的策略实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将书面信息与思维相耦合,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促进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第三,教学情境有形,更有趣。

新课改教材中各种生动逼真的情境图和平移、旋转、对称的优美图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理解对称图形

(一),创设情境

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蜻蜓。有一天她遇到一只蝴蝶,对蝴蝶说:“我们是一家人。”这只小蝴蝶很奇怪。我是一只蝴蝶,你是一只蜻蜓。怎么才能成为一家人?小蜻蜓笑着说:森林里有很多属于我们的物品。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寻找新知识的切入点,以激发兴趣,调动情绪。并让学生从题目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又能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欣赏图片,建立外观。

1,这不是,你看。蜻蜓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树叶、瓢虫、蝉、脸谱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报告。

孩子们刚刚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很多的,那么你在这些图形中发现了什么特点呢?在小组中谈论你的发现。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们小组的发现?

学生汇报时,老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没有必要对学生不准确的表达提出过分的要求,刻意纠正。)

3.讲授“对称性”

小朋友刚刚非常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把它们对折就验证了这一点。这种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老师揭示话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大量对称图形中寻找相似之处,以掌握对称性的本质特征。)

第四,数形结合有利于突破难点。

这是我在教0的理解的时候做的。

(1)标绘观测,

盘子里的桃子有几个?

盘子里没有桃子。数字是多少?(自然引出0,表示没有)

(3)尺图熟悉数字的顺序。用尺子帮助学生交流0和数字1-5之间的联系,并解释0的另一种含义,表示起点和开始。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生动,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数形结合,0的理解很容易解决,求解简单。

5.利用“数形结合”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变难为易。

比如高二数学新教材第一册通过操场主题图介绍乘法。我用媒体展示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条船上有三个人,然后第二条船,第三条船,第六条船依次出现。我该如何表达这个场景?同学们自然会用同号相加的方法来表达。然后,老师一边展示满湖的船,一边问:“如果有20条船,30条船,甚至65,438+000条船,你会怎么做?”同学们一片哗然:“哦~ ~!!公式太长,写不进书里。”这时候自然要建立乘法的概念!数形结合使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含义,而且理解了乘法是相同数字相加的简单运算。同时,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边数,一个3,两个3 …一直到X ^ 3,强化了同数相加的概念。从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即从直观的小船到抽象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从一般到特殊。让学生互相了解,最好是让他们去体验和感受,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呢?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体验从加法到乘法的过程,辅以图像的视觉冲击。这是这本教材和这节课最重要的出发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即课程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使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智力发展和能力增强,使教学事半功倍。最关键的一点是,它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数学教学充满乐趣。我相信,数形结合的巧妙运用,一定会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变成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