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李大钊为什么要和胡适争论?他们在争论什么?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争。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发表《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一文,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用政治革命的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他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点地改进。

为此,李大钊发表了《问题与主义再讨论》一文,指出鉴于当时中国的现实,单纯依靠“一点一滴的改善”是不可能的,社会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才有希望逐一解决一切具体问题。”

这场论争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轮斗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革派的公开分裂。争论的结果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信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大批进步青年开始辨别真假社会主义理论,走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

事件源

1919的七八月份,他们之间有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这几年也被称为“辩论”。但实事求是地说,两人所谓的“辩论”或“争论”,其实是在平静的气氛中进行的。

李大钊给胡适写了一封公开信,反驳胡适的观点,也就是《问题与主义再论》这篇文章,通篇都是很客气很谦卑的语气。比如开头写的是:“先生:我在出京的时候,看了易先生在本报第31期发表的题为《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的论文,产生了一些思考。

有些可能是和王老师的想法相互发明的,有些是我们对社会的告白。现在把他一个一个写下来。请纠正我,先生。“文末还有‘如有不妥,请指教’之类的话。很明显两人是为了探讨理论而争论,而不是无缘无故的互相攻击。

在他们十几年的交流过程中,有过观点不同的争论,不止这一次。即使有时争论激烈,他们也从不互相说坏话,互相诽谤。友谊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可以说,胡适和李大钊之间,只有学者之间的辩论,君子之间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