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疑问,可以问一篇600字的议论文。
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不从师而糊涂,终将不可理解。”如果你很迷茫,不跟着老师走,结果要么是迷茫,要么是无知。
这让我想起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而知之为知。”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件诚实的事情,承认自己不懂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悟性的提高。但是,我们身边也有不在少数的人,不是假装知道,就是自以为是,羞于启齿,不敢问。这种心理和思想极大地抑制了我们的发展,抵消了同学们的才华和努力,让同学们的自满情绪越来越阴暗,所以没有了无知感和求知欲。如果他们不知道,他们认为他们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那些真正的学者,总能看到自己的无知,因为他们知道,学无止境。孔子曾说:“我与我不知道的事无关。”多听,择善而从,多看而知,二知。“孔子不否认自己生来就有知识,但他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他多次说过,自己的成就得益于虚心好学。正因为如此,孔子对不懂装懂、自夸的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个例子:一个年轻人被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迷惑,称自己“无知”。所以他问爱因斯坦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笑着拿出一张纸,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然后指着大圈说,我的知识圈比你的大,当然未知领域的接触面也比你的大。
可见,知识增加得越多,“无知感”就越强,这是伟人和有成就的学者的共同经验。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越研究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如今,我们要明白学习的道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糊涂不跟师”呢?
打开人类进步的历史,从古到今,再到未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从“无知”到“知识”的认识逐渐完善的过程。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所以,人类的发展不仅要靠认识,更要靠有无知意识的人去探索。
所以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要总结前人的教训,有疑问就问,有意识地问,有勇气问。泰戈尔为一个自以为是的人画了这样一幅画:“烟向天空夸口,灰向大地夸口,都自以为是火的兄弟。蒙田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作麦穗:“当他们还空着的时候,他们站得笔直,不屑一顾;但是到了成熟期,长满了膨胀的麦粒,就开始低下头,不露锋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