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的人格成就

1.a .霍尔本、w .库恩特和徐健,2011。在过去140 kyr期间印度尼西亚通流变化:帝汶海流出。在:霍尔,r。科塔姆,硕士和博士;m . e . j . Wilson(eds)《东南亚门户:澳大利亚-亚洲碰撞的历史和构造》。伦敦地质学会,特别出版物,355,283–303,doi:10.1144/sp 355.14。

2.徐建,李建如,乔,2011。有孔虫Mg/Ca温度计的研究进展-盐度效应及校正。地球科学进展。26 (9),997-1005。

3.徐健,2010。贝壳大小对浮游有孔虫生物地球化学记录的影响。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9 (2), 109-118.

4.徐健、w .库恩特、a .霍尔伯恩、m .雷根伯格和n .安德森,2010。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期间的印度-太平洋暖池变率,古海洋学,25,PA4230,doi:10.1029/2010pa 001934。

5.徐健、库恩特、霍尔伯恩和安德森,2009年。晚全新世、早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期间印度太平洋暖池上层海洋的变化。Eos,第90卷,第52号,2009年12月29日,秋季会议。补充,摘要PP13D-1439。

6.徐健、库恩特、霍尔伯恩和安德森,2009年。晚全新世、早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印度-太平洋暖池的上层海洋水文学。地球科学前沿(Earth Science Frontiers),第16卷(特刊),224期。

7.、郝宝恩、郭恩泰、建、河村、h,2008。在终端I和II期间印度尼西亚外流温跃层结构的百年变化。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273,152-162,doi:10.1016/jε2008 . 06 . 029。

8.库恩特。霍尔伯恩和徐健,2007年。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季风对印度尼西亚通流变化的控制。地球物理研究文摘。SRef-ID:1607-7962/gra/egu 2007-A-05491。

9.徐健,库恩特,W,霍尔本,a,安德森,n,巴托利,g,2006。终端II期间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垂直剖面的变化:来自帝汶海的证据。古海洋学,21,PA4202,doi:10.1029/2006 pa 001278。

10.徐健,库恩,w .,霍尔本,和安德森,n .,2006。在过去140 kyr期间印度尼西亚通流垂直结构的变化:来自帝汶外流的证据。Eos Trans。一顾87 (52),落迎。补充,摘要PP31A-1725。

11.郭建清,陈荣华,赵庆英,徐坚,孟毅,李秀珠,2006。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海洋学研究。2006, 24(1), 19-27.

12.、王、黄,李,建,2005。浮游有孔虫对冰川旋回的响应:南海南部中更新世的变化。海洋微体古生物。54, 89-105.

13.霍尔伯恩,A,库恩特,w,河村,h,建,z,格罗特斯,p,尔兰库斯,h,,2005。在过去460 kyr期间帝汶海的轨道步调古生产力变化和印度尼西亚通流变化。古海洋学。20,PA3002,doi:10.1029/2004 pa 001094。

14.徐坚,王,黄宝琪,支志楼,2004。普利茅斯和南海的“中更新世革命”。地球科学学报-中国地质大学. 29 (1),7-14。

15.王,平,田,程,谢,刘,,2004。从碳角度看主要更新世阶段:南海记录及其全球比较。古海洋学。19 (4),pa 4005 doi:10.1029/2003 pa 000991。

16.赵,建,程欣荣,刘,徐建,夏佩芬,2004。更新世撞击事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南海ODP1144站高分辨率记录。微小食腐动物学报。36860 . 68686868686

17.徐坚,知止楼,2003。南海南部的冰川循环及其影响因素。海洋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23 (4), 59-64.

18.陈荣华,徐坚,孟毅,王东君,刘传莲,黄宝琪,张富源,2003。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微体化石和碳酸盐跃变面及补偿深度。海洋学杂志,25卷2期,48-56页。

19.陈,,孟,等,2003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和碳酸盐溶跃层深度和CCD。海洋学报。22 (4), 597-606.

20.刘,徐建,田军,王,2003。南海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的碳酸钙泵。科学通报。28 (9),962-968。

21.刘中,,田,王,2003。南海第四纪冰川循环期间的碳酸钙泵。中国科学通报。48 (17), 1862-1869.

22.陈荣华,王东君,徐坚,孟毅,刘传莲,赵庆英,张富源,2003。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和硅质微体化石及沉积环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3 (4),15-21。

23.王平,田,程,刘,,2003。在布鲁恩斯中期事件中,碳储量的变化先于大规模的冰盖扩张。地质学。31 (3), 239-242.

24.王,田军,程欣荣,刘传莲,徐建,2003。探索海洋碳储量的演变周期。科学通报. 48 (21),2216-2227。

25.王,平,田,程,谢,刘,,2003。探索海洋碳库的循环变化。中国科学通报。48 (23), 2536-2548.

26.徐建,黄宝琪,陈荣华,张富源。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热带海洋学杂志。20 (4),6-13。

27.赵,王,程欣荣,,黄宝琪,徐建,,简志敏。南海中新世“碳转移”事件的记录。中国科学(D系列). 31 (65438+

28.赵,秦,王,陈,王,黄,,周,建,2001。南海中新世碳漂移的记录。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44 (10), 943-951.1.西太平洋边缘水域浮游有孔虫壳的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比值及其古海洋学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201438+0学术研讨会暨研究计划启动会。49866.88868888666

2.帝汶海上层水体的古海洋学记录显示,间冰期西太平洋暖池的范围有所扩大。第一届深海研究和地球系统科学研讨会。2010 . 6 . 28-2010 . 7 . 1 .上海.(摘要)

3.墨西哥湾盆地深水区区域地质及油气地质特征。中国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聚集与勘探研讨会。2010.04.26-28.海口。(口头报告)

4.晚全新世、早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期间印度太平洋暖池上层海洋的变化。2009年AGU秋季会议。旧金山,2009年12月14-18。(海报)

5.晚全新世、早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印度-太平洋暖池的上层海洋水文学。第1届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大会。2009年10月25日至28日,北京。(口头和海报)

6.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表层海水温度和氧同位素的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南京,2009.438+00.6438+04-17。(展板)

7.热带气候过程和海洋微体化石记录。西北大学地质系第四届“岩石研究”研究生学术论坛。Xi安,2009+00.29。(口头报告)

8.热带气候过程和海洋微体化石记录。陕西古生物学会2009年年会。Xi安,2009.438+0(口头报告)

9.在终端I和II期间印度尼西亚外流温跃层结构的百年变化。第九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2007年9月3日至7日,中国上海。(海报)

10.过去两个冰川循环期间印度尼西亚的通流变化:SO18460和MD01-2378之间的比较。我在2007年的状态报告中写道。德国基尔,2007年2月4日至5日,邮编:65438。(海报)

11.在过去140 kyr期间印度尼西亚通流垂直结构的变化:来自帝汶外流的证据。200 6 AGU秋季会议,论文编号:PP31A-1725。美国旧金山,2006年12月11-15。(海报)

12.南沙海域第四纪海表温度与全球冰量的关系。2005年深海973项目年会。三亚,2005.438+0。(口头报告)

13.南海南部第四纪异常浮游有孔虫记录。欧洲地球科学联盟第1届大会,EGU04-A-07627。2004年4月25日至30日,法国尼斯。(摘要)

14.南海南部和北部第四纪上层海水变化的比较:一个跷跷板模式。微体古生物学会钙质浮游生物春季会议(超微化石和有孔虫联合会议)。丹麦哥本哈根,2004年5月。(口头陈述)

15.南海南部浮游有孔虫的冰期旋回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海洋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国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厦门,2003.6438+01。(展板)

16.南海南部上层水体的第四纪结构变化及其与北部的对比。中国深海研究战略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大洋钻探研讨会。北京,2003+0438+0。(口头报告)

17.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ODP1143和1146站浮游有孔虫的比较。深海973项目年会,厦门,2003.1。(口头报告)

18.浮游有孔虫对冰川旋回的响应:南海南部中更新世的变化。中德西太平洋边缘海青年研讨会。中国上海,2002年9月。(口头陈述)

19.南沙深水区第四纪浮游有孔虫对冰期旋回的响应。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大连,2002年8月。(口头报告,展板)

20.南沙海域第四纪表层海水温度和温跃层变化。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评估会,北京,2002+0。(口头报告,展板)

21.南海南部中更新世以来的浮游有孔虫组合及其冰期-间冰期变化。ODP航段184巡航后会议暨亚洲季风研讨会。北京,2001.5。(口头陈述)

22.南海南坡第四纪浮游有孔虫对环境演变的响应。中国大洋钻探第三届学术会议,上海,2001.3(口头报告,展板)。

23.1144站粗成分分析和微玻璃质陨石富集层。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学术年会,上海,2000年5月。(口头报告,展板)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晚第三纪重大冰盖生成。

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纬度地区有孔虫外壳的Mg/Ca特征及其在古温度重建中的应用。格兰特诺。: 41176044.(负责人)

2012-2013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基金项目:激光烧蚀ICP-MS分析有孔虫甲壳类方解石Mg/Ca特征及其古海洋学应用。格兰特诺。:BJ11052。(负责人)

2010-2012高校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全新世早期印尼横流的古海洋学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格兰特诺。: 20096101120025.(负责人)

201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末次冰期印尼横流的古海洋学变化与影响。格兰特诺。: 40906032.(负责人)

20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外深水盆地及南海深水区大中型油气聚集区类比及数据库建立”,专题“墨西哥湾盆地区域地质及深水区石油天然气地质”(负责人)

2009-201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基金项目:全新世早期印尼横流的古海洋学变化。格兰特诺。:BJ081347。(负责人)

2007-2009年德国研究联合会(DFG)项目:印度-太平洋暖池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最大温跃层重建。代码字:印度-太平洋温跃层。批准号:dfgku 649/28-1(设计作者,项目执行者)。

2005~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项目:SONNE-185“印度尼西亚直通气流”变率和澳大利亚亚洲过去15000年的气候历史。授权号:bmbf03g0185a。(主要成员)

2005年德国研究协会(DFG)项目:过去45万年西帝汶海的苍白生产力流体:与印度尼西亚直通流和西太平洋暖池变化、欧盟静态海平面和东亚季风系统的关系。暗号:印尼直通流。授予号:dfgku 649/14-2。(主要成员)

2002~2005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与深海记录”项目5号(学生参与)

1999~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二级子项目(学生参与)

2010.11西北大学地质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2005.4同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3.12德国德国劳工联合会奖学金。

2003.11中国海洋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国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3.11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同济-巴斯夫优秀博士奖学金

2001.4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