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400字关于党史~ ~ ~
中国* * *产党成立一百年,作为青少年,更应该了解党的历史,以史为鉴,才能知得失。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的艰辛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
1.液压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到家乡时,做了一件至今仍被村民们传颂的事。当时农村极其落后,只有一些前清朝安装的人力驱动的农业机械。以轧棉机为例,需要三到五个壮劳力轮流开车,效率很低。
有一天,陈毅在杨岔河边散步,看着流水,突然觉得村里的轧棉机太重,费时费力。为什么不为村民们改装成液压驱动呢?也正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百姓身上,让村民们体会到科学和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就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造的轧棉机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轧棉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十里八乡的村民来这里“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夸奖,陈毅特别开心。
后来,他写信给在法国留学的同学蔡和森,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上已经同意了他的请求。陈毅在1923开头离开了家乡。从此,我们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今天,这台液压轧花机仍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
第二,折痕的照片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折痕很深的照片,是随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来的。抗战时期,极为不易,今天保存下来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结尾,陈毅留下一首诗《去延安留华中同志》,即奔延安。陈毅到达延安后,出席了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团和中央委员。当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参与其中。他经常与毛泽东谈心,互通信件,向毛泽东介绍他在“整风”中的收获。
毛泽东回信称赞说:你的思想无孔不入,毫无障碍。从此,到处都是坦途。其间,陈毅因为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用一封信寄去了自己工作的照片。为防止信件被日伪军截获,陈毅将“延安”一词改为“Xi安”,署名为“重耳洪静姝”。几经周折,信顺利到达父母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的父母把这张照片送给了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三、半牛皮的故事
1936年7月,31红四方面军93师274团8连(现该旅4连)与兄弟部队开始第三次过草地。进入草原没多久,战士们就陷入了缺粮的困境,只好挖野菜啃草根。有的战士想到了吃牛皮腰带。
周广才,一名14岁的战士,在班里其他6名战友的腰带全部被吃掉后,不得不掏出自己的腰带。看着心爱的皮带被一会儿割断,一会儿切成碎片,漂浮在稀稀拉拉的汤里,周广才攥紧剩下的半根皮带,眼含热泪对战友们说:“我不想吃了!同志们,我们留作纪念,带到延安去见毛主席吧!“就这样,怀着革命胜利的希望,大家忍饥挨饿,保住了剩下的半条腰带。
在随后的长征中,周广才的六个同学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到达延安。周广才将“长征”的字样烧在腰带的背面,并用红色丝绸包裹起来,以纪念那段多事之秋。
第四,红岩精神
1939年初,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在国统区的工作,中国* * *产党在重庆成立中南局,开始了在国统区长达八年的斗争。
南方局在极其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和董的领导下,把马列主义、思想同具体实际相结合。
努力实现* * *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气节的融合。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了一种精神品质——红岩精神,它代表了成熟期中国* * *生产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成果。
以上内容的来源是什么?百度百科-党史100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