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关于局域网的形成与管理的论文(范文)?谢谢你。

浅谈无线局域网及其实际应用摘要:人们生活在一个“移动”的世界,越来越多的移动产品的出现,表明人们对快速数据访问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个“网络就是电脑”的时代,局域网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具有快速、高效、灵活组网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概念、通信系统、标准和硬件,并给出了一个无线局域网组网的实例。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尽量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使读者对WLAN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加深理解。关键词:技术特点、分类、标准、硬件1研究背景1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我们处在一个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时代。自由的感觉要无拘无束,自由的网络也要摆脱繁杂线路的羁绊,至少要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所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手机、笔记本电脑、PDA等移动设备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局域网也越来越普及。而有线网络往往受位置限制,布线和改线工作量大,而且线路容易损坏,网络中的节点无法移动,尤其是要连接相距较远的节点时。铺设专用通信线路困难、昂贵且耗时。至于移动办公,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传统的局域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移动和网络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应运而生。虽然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但近年来,WLAN产品已经逐渐成熟,并以其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研究课题内容及分析无线计算机通信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应用形式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大型机组网阶段、微机组网阶段和移动计算组网阶段。无线计算机通信的前两个阶段的特点是:无线介质仅用于克服地理障碍,或避免布线的复杂性,使网络安装简单易用,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并不重要。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功能强大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们需要将他们的便携式计算机连接到办公室局域网或办公室外的其他公共网络。这样,支持移动性的计算机网络或移动计算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可以被定义为使用射频、微波或红外线将有线区域中的设备互连的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无线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无线通信的历史很长,但民用无线计算机通信的历史并不长,特别是充分发挥无线通信“移动性”特点的无线计算机通信,是近10年才出现的,所谓的“移动计算网络”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无线局域网的优势无线网能否取代有线网,要看三两个漂亮的案例,更不要说一个专家的建议。主要原因大致是三个方面:网络布局改造、扩容和维护成本。WLAN的相关技术在典型的WLAN环境中,存在一些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这些设备被称为接入点(AP)。一个AP可以连接几十到几百米范围内的多个无线用户。在有线和无线网络都可以的情况下,AP可以通过标准的以太网线缆作为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连接点,与传统的有线网络进行连接。WLAN的最终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卡访问网络。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包括AP、接入点(AP)、局域网适配器、网桥和路由器。评论一项技术优势的最佳方式是讨论它的潜在使用价值。在国内,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和产品在实际应用领域相对较新,但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安装方便、使用灵活、易于扩展、价格低廉、辐射小等优点。无线由于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将迅速应用于需要连接互联网和网络间漫游的场所,如机场、酒店、展览馆网络接入、企业移动办公系统、金融服务和旅游服务等,并且不容易布线。3.7小结可见,无线网络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有线网络无法克服的困难。虽然无线网络有很多优点,但是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也有很多缺点。无线网络又慢又贵,所以主要针对有特定需求的用户。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是互补而不是竞争,是互补而不是替代。但也要看到,近年来,随着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产品价格逐渐下降,相应的软件也逐渐成熟。此外,通过与广域网结合,无线局域网已经能够提供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服务。随着开放式办公和手持设备的普及,人们对移动接入和信息存储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WLAN将广泛应用于办公、生产和家庭。相信在未来,WLAN凭借其高速的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易爱民,黄华东。利用VPN技术远程访问局域网中的MlCAPS服务器。广东气象. 2004 (1) .34-35 [2]肖,薛四新,.基于VPN的电子文件网络存档安全解决方案。档案研究。2004(2).44-48 [3]俞荣。浅谈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4(3).34-37 [4]吴茂先,谢,,攻击余.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及对策。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认证考试。(05M).53-55 [5]张.现代网络技术课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1 [6]李晓东。IP QoS的实现。[N]。计算机世界日报。2000年7月3日[7]凌志华与ITU-T SG13中国代表团..新一代IP网络标准的发展。[J]。[8]陆,和吴.C语言高级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