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2010学前教育普及政策变化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010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方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幼儿教育协会(简称NAEYC)曾在1996提出过一份报告——《技术与3-8岁儿童》,阐述了NAEYC对信息技术在早期教育中应用的基本立场。报告指出,“在早期教育中适当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并倡导将适当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常规的学习环境,使之成为支持儿童学习的众多方式之一。”[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家庭教育、幼儿园和学校教育中的不断渗透,儿童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日益普遍。“无论是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信息技术都如火如荼地沉浸在儿童的教育环境中。信息技术为儿童提供了表达自我、了解世界、玩耍和交流、探索环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工具。”[5]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培养儿童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发展儿童辨别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的能力,引导儿童合理应用媒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6]
“当信息化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走向中小学,几乎覆盖了教育实践的所有领域,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却较少受到关注。”[7]虽然我国也积极开展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少有人从理论上探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也没有人明确界定“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或内涵。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较早涉及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论文是河北大学刘彤2004年撰写的《计算机技术在美国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一文。紧接着在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郭莉萍老师指导的硕士论文《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正式启动了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研究。2007年,在学术论文中正式使用“学前教育信息化”一词(刘:浙江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到目前为止,以“学前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的文章还不到20篇,研究区域多为东部发达地区。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有助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信息化,必须从国家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入手。
国家信息化
1997年4月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国家信息化定义为: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8]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国家信息化“十五”规划》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内涵体系,指出“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导,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撑,以信息人才为支撑,以法律、政策和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9]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产业、信息人才和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六大要素。[10]
(二)教育信息化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推进,我国教育技术学者也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据统计,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多达17个。[11]“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12]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积极开发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13]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14]
从上述学者对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来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开发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最终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产业的信息化,也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人才和信息政策法规标准六个要素。[15]
现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有不同的职责,信息化发展水平也不同,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义务教育信息化强调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因此主要包括“信息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三个方面[16]。未来十年,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和享有为手段,促进每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7]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科研和管理信息化、后勤保障系统信息化等。在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18]
学前教育信息
学前教育因其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而独具特色。学前教育的主要功能和任务是:全面教育儿童,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准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惜儿童生命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求。”[20]
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和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学前教育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儿童信息素养,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其中,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是核心,根本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促进其学习和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信息化强调“适合”,这是区别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显著特征。“适宜性”概念是在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背景下,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倡导的一套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观。[21]同样,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不能完全套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模式,会导致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信息化不是要求每个幼儿园都建立一个机房,而是根据幼儿园的实力进行合理布局,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构建有效的环境;不是让孩子掌握太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是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启蒙;幼儿教师不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善于根据课程的需要,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资源,抓住幼儿学习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因此,学前教育的信息化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更多的是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框架
深入分析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配备适当的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设施建设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信息设施建设应把儿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基础。在建设网络设施和开展信息技术活动时,应采用低辐射的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以环保方式布置多媒体教室,保护儿童健康。
《上海市幼儿园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沪教委[2011]88号)中的基本信息设备配置要求是:各幼儿园应实现宽带/专线接入,班内接入互联网。示范园区和县信息化实验园区可根据需要实现内部无线网络覆盖。要求每所幼儿园至少配备1多功能活动室,各区县示范园、信息化实验园可按要求配备电子白板、视频会议系统。各区县的示范园、信息实验园可根据需要配备多媒体资源室,提供可接入互联网或区教育网、园区内部资源的电脑,供教师、幼儿和家长访问相关多媒体资源。[22]
在中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与义务教育信息化相比,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非常有限,需要幼儿园或社会力量的支持,这也是目前制约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前教育信息化需要一定的信息化设施和设备,既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又能保证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大保护,体现人文关怀。
(二)建设适宜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建设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要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必须为幼儿、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的管理者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在学前教育领域,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主要有教育游戏软件、专题学习网站、娱乐网站等。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游戏、知识吸收、问题解决和互动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巩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可以启发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迎接新的挑战。[23]虽然有条件的幼儿园都建立了网站主页,但网站的功能仅集中在幼儿园宣传、教师间共享教学信息、教师与家长互动等方面。[2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 * * *水平较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水平和* * *建设* * *。信息化最大的优势是借助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资源的建设和享受也将有助于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政府要利用学前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区域内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发挥跨区域办园互动的有效性。[25]目前,学前教育信息资源的现有形式主要有学前教育资源库(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各园课件制作素材库等。而专门针对儿童学习的网络资源很少,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理念在国内还不成熟。相比之下,国外的儿童教育和社交网站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单从数量上看,美国儿童网站大约是中国儿童网站的10倍。[26]而且国外少儿网站的分类更合理,精细化程度高。国外儿童网站分为三类:教育类、娱乐类和成人类(老师和家长)。其中,教育分为动物、艺术、数学、音乐、科学、太空六大类,娱乐细分为活动、涂色、漫画书、手工艺品、少女天堂、网络游戏、故事七大类。在国外,也有专门为儿童开发的搜索引擎。面向儿童用户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儿童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儿童接触不良信息。[27]英美等国在儿童搜索引擎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在数据库建设、页面设计、搜索功能等方面都颇具特色。,比如KidRex(专为儿童定制的谷歌搜索引擎,http://www.kidrex.org/)。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设计和开发适合中国儿童、教师和家长的信息资源。
(C)培训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幼儿园教师
要用好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必须有一支信息素养高的幼儿教师队伍。信息素养高的幼儿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信息技术与活动课程整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掌握信息技术。因此,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共同努力。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职后培训将占主导地位。信息时代对教师和领导者信息教育能力的要求,要求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提高学前教育领域相关教职员工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各级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不仅要关注教师在纯技术层面对现代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知道技术与孩子发展和教育的基本关系,哪些适合孩子。有必要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路、策略和典型范例,使教师能够在早期教育情境中自由、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幼儿园教师“通用知识”领域的基本要求。但是这个要求比较粗糙,可操作性不强,也没有明确的解释。近年来,在部分城市发布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或幼儿园等级评价指标中,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作为重要衡量标准,要求幼儿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并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等级考试。
作为各个城市专注于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和总监,也应该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幼儿园的管理者和领导都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在重视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从根本上推进幼儿园行政管理信息化,从制度上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的流程,即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儿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造主动的学习场景,支持儿童的学习和认知,促进儿童的发展。
信息技术就像一个纽带或桥梁,将幼儿园课程的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个领域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实现幼儿园课程五个领域的整合。同时,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和教育活动,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成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通过整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28]在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的各种主题教学活动中,如科学教育、英语学习、阅读训练、艺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有研究者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模式和环节概括为:“讲故事、激励、小组讨论、操练、游戏、指导、档案袋制作和评价。”[30]
(五)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是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根据我国目前教育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同地区应建立与当地经济水平相一致的信息化建设标准,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发达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标准制定也初见成效。2008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2008-2010)》。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能力,引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31】2011发布了《上海市幼儿园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配置要求》,从幼儿园网络环境配置、幼儿园基础配置到班级信息化设备配置提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配备1多功能活动室,示范园和区县信息化实验园可根据需要配备电子白板和视频会议系统。各区县的示范园、信息实验园可按要求配备多媒体资源室,提供可接入互联网或区教育网、园区内部资源的电脑,供教师、幼儿和家长访问相关多媒体资源;建议每个园区配备一定数量的笔记本电脑,供教师移动办公和学习培训使用。2012 12 2月,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河南省幼儿园基本办学标准(试行)》(办[2012]169号),在标准中,将电视机、DVD、录音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产品作为幼儿园的必备设备,在工作的同时,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将是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国和各地区应大力加强这一环节的研究,为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六)发展学前教育信息产业。
教育信息化产业是教育信息化的要素之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或障碍不仅仅是投资和技术本身,还有专业人才、专业内容和专业产品服务的严重不足。[33]电子白板和数字电视已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使用,但功能有限;基于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儿童学习工具设计开发专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符合学前教育特点、适合幼儿园使用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开发还没有专业化、产业化,绝大多数的信息化设施仍然是按照中小学、高中甚至高校的标准建设的。如果我们要发展学前教育的信息产业,我们必须生产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设备和资源。
(七)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
家庭教育、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合作是学前教育的一大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征。学前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幼儿园的信息化,也是幼儿园、家长、社区之间合作与沟通的信息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改善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拓宽幼儿园、家长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渠道,整合各种学前教育资源,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各种家庭联系网页、育儿论坛、班级博客和[34]QQ群已经出现,为促进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象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他们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我们必须牢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信息化服务于学前教育。无论技术如何变化,环境如何变化,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强调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对儿童学习和认知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儿童健康快乐的学习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为了让孩子在信息环境中快乐地、自发地玩耍和学习,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孩子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而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和盲目的知识传授。我们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从而丢弃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恰当”
目前,许多人仍然对幼儿园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持怀疑态度,认为幼儿园没有必要开展计算机教育和网络教育。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只是幼儿园老师或领导辅助教学、获取教育教学资源和发布信息的便捷工具。许多学者认为,计算机会使儿童过度成熟,剥夺他们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并将取代传统的儿童活动,如绘画和阅读。虽然上面提到的全国幼儿教育协会的一份立场报告认为,正确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然而,本报告针对的儿童年龄范围是3-8岁。美国国家学前教育协会和其他组织(如美国儿科学会)或独立研究人员一样,不提倡3岁以下儿童使用电脑。根据Haugland和Wright(1997)的观点,3岁以下的孩子是否会使用电脑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风格并不匹配。3岁以下的孩子主要通过五官来学习。他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手和脚锻炼和操作。正是这些重复的动作,不断注意变化和调整,与周围的人亲切交流,使孩子掌握了爬、走、说话、交朋友的技能。对于这些人生初始阶段必须养成的基本技能,电脑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3岁前学习计算机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帮助,相反,可能有潜在的危害(Cordes和Miller,2000)。[35]
因此,在幼儿园一定要谨慎、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并且只有3岁及以上的孩子才能接触电脑,使用时间要严格限制,一般15 ~ 20分钟为宜。教师应该在儿童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恰当”
虽然近几年的研究证明,孩子使用电脑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在孩子中间学习信息技术也是必要的。比如美国著名学前教育家斯波代克等人也提出“学龄前儿童生活在计算机时代,他们不仅要向计算机学习,还要向计算机学习。”[36]但我们不能完全效仿中小学或高中,开设独立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因为在学前教育中,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或技能,而是在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也就是说,幼儿园可以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但要采用适当的形式和内容,必须与其他活动课程相结合,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