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适合国情的。
从全球来看,各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6.8万亿美元。尤其是亚洲国家和石油出口国,自1976牙买加体系建立以来,为了应对汇率的大幅波动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需要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交易风险和防范风险。因此,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出现了爆炸式增长。
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是合理的规模?考虑到外汇储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支付进口。可以考虑和月进口对比一下。按照2007年底的数据,我国外汇储备可以满足19.5个月的进口需求,也就是近两年的时间。这个比例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高的。台湾省、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同样高。近年来,这些国家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运用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此外,随着过去三十年频繁的金融危机,外汇储备的一个新功能是防止投机袭击和稳定外汇市场。因此,公认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是满足支付进口、防范投机攻击和稳定外汇市场三大功能的储备规模。目前,如何计算“适度外汇规模”的方法论越来越成熟:进口付汇水平由经验法则决定(例如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偿还外债本息的水平由外债的实际规模决定,防止投机供给的水平由缓冲库存模型决定。我们总结了迄今为止对中国外汇储备充足性和适度规模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不应超过1万亿美元。现有外汇储备约2万亿美元,高出一倍。
另一个证据是白宫经济顾问、奥巴马政府经济学家萨默斯的一项研究。他认为,中国和中东、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过多。根据他2007年初的计算,中国超额外汇储备约为8200亿美元。按照他的方法,2008年底的超额外汇储备也在65,438+0万亿美元左右。
超额外汇储备的成本和损失
超额外汇储备不是“免费午餐”。亚洲和中东国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和成本。对我国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机会成本。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从公开市场购买外汇储备。央票利率在2-3%左右。但是,根据发达市场国债的历史收益来看,从储备中可以获得的收益只有3-5%,加上运营成本,实际收益很低。另一方面,我们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政府提供资金。美国政府随后通过各种渠道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形式进入中国,并获得了20%以上的高收益。当然有品牌因素、技术因素、人才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资金成本被严重低估。
二是价值缩水的风险。大量投资美元资产、以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为主的储备结构,在美元大幅贬值或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市值缩水时,将面临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大幅下降的危险。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加剧了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
第三是流动性过剩。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必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积累外汇储备,即向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导致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无处可去,投向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了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一旦资产泡沫破裂,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中美外汇储备的“金融恐怖平衡模型”
2004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萨默斯首次使用“金融恐怖平衡”的概念来描述美国与中国等拥有高额外汇储备的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美国依赖中国等高储备国家的资本,而中国等高储备国家依赖美国市场的需求。因此,尽管中国等高储备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被用来为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提供低成本融资,但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无法走出这种平衡。
换句话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中国开始减持美国国债,可能会引发市场抛售美国国债的羊群行为。因此,中国降低潜在风险的政策措施将加剧中国未降低的现有美国国债价值的下降。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反而成了中国在美国人手里的“人质”。考虑到自身利益,中国不能轻易减持美国国债。然而,一旦美国迅速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以努力减少贸易逆差,中国和其他高储备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出口急剧下降和经济下滑的风险。
因此,只要“金融恐怖平衡模式”的前提没有改变,即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没有被取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没有调整到位,那么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压力就会一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锁短时间内很难打破。
外汇多元化经营的渐进策略
迄今为止,学术界和实务界一致认为,外汇储备规模远超适度规模,外汇储备超额成本高,储备结构短期内难以调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外汇交易策略储备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建立多层次、多目标、多主体的管理体系。
首先,中国的外汇储备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适度的外汇储备,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主要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防止投机冲击,稳定汇率。这部分储备应继续由国际外汇管理部门管理。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传统思路是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因为美国国债仍然是全球金融市场上流动性最强、最安全的资产。因此,美元资产仍应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10年中,央行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新趋势是逐渐开始投资风险资产,如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和主权债券。根据瑞士银行对70多家央行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已有18家国家央行开始投资股票,16家国家央行投资新兴市场债券。
其次,对于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切断其与货币发行的关系。专门机构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获得人民币资金后,可以从央行购买,未来可以直接在外汇市场购汇。超额外汇储备的使用可以分为两大目标——战略目标和盈利目标。
(1)战略目标的储备管理可由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组织实施。战略储备按盈利目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盈利性战略储备。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可以发行债券筹集专项资金,按照市场汇率用人民币向央行购买外汇储备,设立政府主导的利润储备基金。其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有或民营企业“走出去”项目融资,重点是海外并购、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等项目。金融危机以来,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中国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过剩的外汇储备,获取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商品和严重不足的国内储备。如铁矿石、铜、钾等资源。另一个是非盈利的战略储备。财政部可以发行债券筹集专项资金,从央行购买外汇储备。其资金可用于教育(支持公立学校出国留学)、科技(支持引进高科技)、医疗(支持研发、进口医疗设备)等领域。)和外交(国际援助和文化促进)。
(2)盈利目标的储备管理应依托主权财富基金实施。主权财富基金的概念始于2005年,由道富银行(State Street Bank)经济学家安德鲁罗萨诺夫(Andrew Rozanov)提出。但最权威的定义来自IMF。IMF在《主权财富基金圣地亚哥原则》中提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般的政府所有的投资基金或具有特殊目的的机构。一般由政府设立,持有或管理资产以实现财务目标,采取一系列投资策略,包括投资国外金融资产。主权财富基金拥有多样化的法律、组织和管理结构。它们有不同的形式,包括金融稳定基金、储蓄基金、储备投资公司、发展基金和没有特定养老保险债务的养老保险储备基金。到目前为止,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约为3万亿美元,共有40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市场规模仅高于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从投资回报来看,根据美国知名咨询公司Cambridge Associates对60家机构投资者的统计,大部分资产超过6543.8+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的中长期实际回报(5-654.38+00年)约为5-6%。
从资产配置来看,主权财富基金长期资金、低负债的特点决定了长期投资时间和风险偏好。主权财富基金通常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包括股票、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在货币配置上,逐渐从美元资产扩展到非美元资产。在策略的选择上,逐渐从组合投资向战略投资转变。特别是近10年来,主权财富基金参与M&A越来越频繁。
从投资目标看,国家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其行为与企业和居民具有无限生命周期的经济理性行为相一致。国家可以看作是追求国家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因此,主权财富基金完全是商业投资主体,其投资行为与商业机构没有本质区别。追求商业回报是主权财富基金的唯一目标,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承担国家的政治目标。国家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设立主权财富基金,淡化了政府的短期政治目标,摆脱了政府预算的短期行为。此外,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透明度要求、监督管理和回报目标的约束,敦促主权财富基金采取商业化和专业化的运作。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政府换届对国家财富管理的干扰,使政府取信于民,树立公信力,实现国家财富的有效代际转移。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商业化运作、独立运作的模式,这也体现了对主权财富基金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