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
构思指导
本资料选自《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人物》专刊(2009年第048期)。原题为袁隆平:100岁还想在外地。按照意思,袁隆平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加的粮食产量大大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方面的成就战胜了饥饿的威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如今,他虽已80岁,却依然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二是向全世界推广杂交水稻。
据此,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材料中的一些话,如“穗如扫帚长,粒如花生大”,这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斤愿望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造福世界人民,另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与中国人民一起享受这一伟大成就。所以,看过这篇文章的考生,或者这几年看过关于袁隆平的报道和文章的考生,这次都会很有想法,这也再次凸显了福建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导向。
但是,如果对袁隆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生物或者地理课本上的知识,那么也不要气馁,因为这篇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比如理想和现实;平凡而伟大;转变就业和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用感恩的心面对工作;痛中作乐;为远大理想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为梦想而伟大,因为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有材料依据的,只要能说得过去的,都可以各得其所。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