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自杀念头时如何避免自杀行为?
一个人走上自杀之路,一定有很多因素让他感到痛苦、无助甚至绝望,比如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生活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失去最重要的人、事或关系、暴力或性侵、经济困难、社会经济地位的巨大差距、缺乏人际交往甚至不与人交流、屈辱或丢面子、达不到预期目标等。
当几种不同的不良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压在一个人身上时,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就不足为奇了;但时过境迁之后,或者说在当时别人看来,事情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是为什么呢?“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更何况“毫无疑问,没有路,还有另外一个村子。”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和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知道自杀的症状,自杀是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的。
自杀是个人精神或情绪困扰严重到难以控制自己而导致完全“精神崩溃”的表现。一般始于心理挫折,发生在摆脱抑郁症心理冲突的过程中。这个想法可能只持续几天,也可能拖上几个月甚至几年。
如今,自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疾病之一。丹麦被称为世界上生活舒适的“福利国家”。然而,据发现,丹麦的自杀人数也是创纪录的。其自杀率是英国的3倍,挪威的3倍,居西欧之首。在美国,自杀已被列为第九大死因。每年约有200万人试图自杀,约有25000人自杀。其中,离婚人群的自杀率是全国平均自杀率的2 ~ 4倍。相关研究表明,过去自杀者多为老年人,而现在随着犯罪年龄的增长,自杀年龄越来越年轻。
从现实分析,自杀至少有以下心理因素。
感到厌世,受尽屈辱,屈服于外界压力,受到不公平对待,无力抗争,自卑,失去学习融入生活的乐趣,视自己为“多余的人”,自杀以求糊口。
极乐感被扰乱,不能爱自己所爱,或婚姻不幸福,或第三者插足家庭,为实现与第三者“生不可夫妻,死可同”的“极乐世界”而自杀。
负罪感通常是邪恶的,在农村很猖獗,充满了犯罪。我知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了逃避惩罚和对罪恶的恐惧而自杀。
冲动感存在于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叔伯之间,或者工作中的战友之间,社会上的邻居之间。因为吵架,愤怒很难消散,尤其是自我感觉“痛苦”“喘不过气来”,情绪冲动而自杀。
每个人都有失落感和自尊心,尤其是那些一直“以音频广播和报纸出名”的名人。如果他们在孙山屡遭挫折,名誉扫地,他们很容易认为自己“耻于见江东父老”,极端的自尊心也可能驱使他们自杀。
从众感。一些青年帮派,他们称兄道弟,大谈“江湖义气”,一旦对追随者产生邪念,其他成员就会轻易服从命令,盲目从众,自杀。
当然,打算自杀的人通常充满心理矛盾;我想自杀,想活下去。大部分考虑自杀的人,必然会在表现中露出蛛丝马迹。如果有些人在某个时刻谈到自杀,'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不正常的,表现为厌世,饮食和睡眠不规律,特别明显的叛逆行为,喜怒无常的情绪等等。所以,只要你愿意去做,预防自杀是完全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布斯和埃克特兰德认为,以下因素有助于确定自杀的可能性。
打算自杀的人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大。
尽管试图自杀的女性是男性的三倍。但是男性自杀的人数大约是女性的三倍。
自杀安排自杀安排越具体,方法越致命,危险越大。
援助来源人们在危机中获得的援助来源越少,自杀的风险就越大。
为了防止青少年自杀,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重视家人的健康。国外研究数据显示,家庭有时是罪魁祸首和受害者,约50%的自杀是因为家庭破裂。即使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当生活变得混乱,缺乏沟通时,其应有的功能也会消失,同时父母自杀,孩子自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事实上,经历过家庭成员自杀行为的青少年自杀的可能性是同龄人的9倍。
教师要有发现2008年青海异常行为的敏感度。在很多学者看来,在青海最先能够发现异常行为的往往是老师,因为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老师不仅有识别不良行为的能力,而且有绝佳的机会去打断这种行为。
建立咨询合作小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如有可能,应在社区或每个居民区组建一个由校长、教师、心理学家、医药销售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咨询与合作小组。负责青海守望困境的心理辅导,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