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以客家为主的城市?有哪些著名的客家美食?
中国客家人的地域分布
客家地区分为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没有标准衡量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的定义,如纯客家县、客家户占总人口的比例、非纯客家县等。有多少客家人或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应该认定为非纯客家县。所以只能根据过去和近几年学者的调查数据来排列。以下县市是客家人在中国居住的县市。因为是阶段性研究,所以只能做当前参考。
江西:
纯客家县市包括赣县、南康、新丰、上犹、大余、崇义、安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杜愚、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铜鼓,非纯客家县市包括赣州、广昌、永丰。
福建:
有长汀、宁化、刘清、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建宁、将乐、泰宁等11纯客家县市。崇安、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三明、漳平、龙岩、南京、平和、诏安等非纯客家县市12个。
广东:
有13个纯客家县市:梅江、梅县、大埔、蕉岭、平原、兴宁、五华、紫金、龙川、和平、李安平、六合、新丰。非纯客家县市16:深圳、东莞、乳源、乐昌、丰顺、博罗、连南、东昌、惠阳、惠东、揭西、惠来、普宁、陆丰、海丰、连山。
广西:
非纯客家县市:合浦、防城、钦州、博白、浦北、陆川、灵山、宁明、崇左、扶绥、永宁、玉林、横县、北流、荣县、武鸣、贵港、宾阳、藤县、桂平、平南、武宣、马山、苍梧。
四川:
非纯客家县市:同江、大仙、巴中、仪陇、广安、合江、泸州、内江、富顺、隆昌、威远、资中、安岳、仁寿、简阳、成都、新津、双流、新都、温江、金堂、广汉、彭县、什邡。
重庆
非纯客家县市:重庆、巴县、合川、涪陵等。
贵州:
非纯客家县市:遵义、榕江。
湖南:
非纯客家县市:临湘、平江、浏阳、醴陵、茶陵、炎陵、攸县、安仁、长宁、耒阳、陵县、永兴、桂东、汝城、江永、江华、陈县、宜章。
海南:
非纯客家县市:丹县、澄迈、定安、临高、琼海、宜昌、万宁、三亚等。
台湾省:
非纯客家县市: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东、嘉义、高雄、彰化、花莲、云林、台东、台北。
香港和澳门:
港澳客家人异地居住,在当地居民中占相当比例。香港新界和元朗的老居民,大部分是客家人。
陕西:
在陕南,有很多从福建、广东、江西客家地区回来的客家人,有很多20万人口的客家聚居区。现在还不能确定非纯客家县市。
河南:
豫南闽粤赣客家地区回归的客家人很多,但一直没有确定是非纯客家县。
以上客家人人数约7000万。
海外客家人分布:
亚洲:
印度尼西亚1.2万人马来西亚1.25万人泰国60万人新加坡60万人菲律宾0.68万人越南1.5万人缅甸5.5万人柬埔寨1.5万人印度2.5万人老挝0.22万人沙特阿拉伯日本1.2万人文莱0。巴基斯坦9万人尼泊尔0.2万人斯里兰卡0.24万人科威特0.1.7万人朝鲜0.1.7万人韩国0.1.0万人土耳其2万人0.5万人孟加拉国0.5万人。
美国:
美国284000人,牙买加65438+万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6000人,巴拿马5000人,哥伦比亚0065438+万人,危地马拉001200人,多米尼加065438+万人,加拿大865438+万人,玻利维亚0065
欧洲:
法国3万人荷兰21万人俄罗斯1.2万人丹麦01.2万人挪威英国1.52万人德国0.5万人意大利1万人瑞士01.00人比利时0430人
非洲:
马达加斯加00200、莫桑比克00300、尼日尼亚00200、塞拉里昂00600、赞比亚00600、加纳00200、留尼汪18000、毛里求斯35000、肯亚001000、南非25000、刚果民主共和国00200、安哥拉00200、塞舌尔00500。
大洋洲:
巴布亚新几内亚0.12万瑙鲁0.12万拉塞尔0.12万所罗门群岛0.12万澳大利亚4.3万新西兰0.1万塔希提岛1万斐济0.5万马绍尔群岛0.5万西萨摩亚0.3万。
上面列出的82个国家,如果把中国台湾省、香港、澳门单独列出,就是85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公认的数字,但近年来,据说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100多个。总人口有8000多万,1亿左右,65438+2亿等不同数据。根据以上数字,应该是8000万左右。
盆菜作为客家菜,由来已久,也俗称大菜。大菜起源于客家人传统的“丰盛大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盘子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去,混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味道。丰富的材料一层一层地叠放在大盘子里,最容易吸收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时候一盘一盘的吃,一层一层的吃,汁多味杂,味道浓郁香浓,让人渐渐好起来。
明清时期,深圳下沙的村民称盆菜为“新安盆菜”。当时吃盆菜用一个木盆盛菜,一桌用一个木盆,一个方桌,四个板凳,八个人一桌,俗称“吃盆菜”。后来下沙人兴旺起来,生活越来越富裕,做元宵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改名为“大盆菜”。他们称该村的盆栽蔬菜是正宗的,工艺、配料和烹饪方法保存完好。
在香港元朗围村,盆栽蔬菜作为当地特色菜(围村菜)推向世界。围村菜探源。美食家涛哥认为,元朗平原是一个原材料丰富的地方。但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比如一个有点历史的宗族,家境殷实,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父母怕二祖出去闹事,就想办法和姑姑结婚,允许他们抽香烟,让他们整天呆在家里。少爷们都待在家里,当然是早饭后想着午饭,午饭后想着晚饭,这就逼着厨子们竭尽全力做出好吃的来满足自己的胃口。就地取材,美味多样的村周边菜应运而生。
锅菜比著名的“一品锅”更土。看似粗糙的锅菜,烹饪方法却十分考究。它们通过煎、炸、烧、煮、炖、卤制而成,然后一层一层地装在锅里。里面甚至还有干鲲,由鸡、鸭、鱼、牡蛎、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原料组成。盆菜的吃法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宗法制度。一桌的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吉祥如意。大家拿着筷子,在盆里翻找,势必会呈现出有趣的一幕,盆里的菜越深,味道越鲜美。传统的盆栽蔬菜装在木盆里。目前大多是不锈钢锅,也有餐厅用砂锅,可以随时加热,有火锅的特点。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广东沿海、香港新界乃至东南亚都有吃盆菜的习俗,但盆菜的起源大概有两个版本。
宋朝末年,将军文天祥被元兵追杀,经伶仃洋逃到深圳(当时的东莞)的上海滩。平时写文章都是新安县的。其实新安郡在明朝万历元年(1573)就已经有了,别说宋朝,就算元朝也没有出现。当时文天祥上岸时天色已晚,部队只带了年糕,缺菜。文天祥的心境可想而知:“沙滩上恐说恐,海洋里凌亭谈。”。船夫们同情忠臣,用自己的猪肉、萝卜,还有现在抓到的鱼虾。船上没有那么多菜,他们只好将就,用木盆端出来。文天祥是客家人。现在下沙村大部分人都冒充客家人,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客家人和下沙村民对盆菜这么热情了。
另一个版本是:南宋末年,宋朝皇帝逃离游牧民族,滞留香港元朗。就在他的随从们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当时的村民们得知皇帝要来了,纷纷捐出家中最珍贵的食物,以表心意。情急之下,他们用木盆将器皿装满,并盛上了美味佳肴,这也使得锅菜始终将最珍贵的食材放在最上面。然而,这个传说只是传说。要仔细研究,总有可疑的地方,因为用洗身的木盆当盛菜的容器终究是不敬的,生怕当时的人对皇帝不那么不敬。
不管史实如何,作为餐饮界的一朵奇葩,盆菜烹饪方式的多样化,食材结构的随意变化,享用时营造的欢乐和谐的团圆氛围,归根结底都是难得的。
客家美食
客家饮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家菜,一类是客家小吃。
上榜的客家菜是指东江客家菜,与潮州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特色菜有:盐焗鸡、酿豆腐、红烧肉。与潮州菜相比,客家菜的口味更强调“肥、咸、熟”,这与客家人过去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首先,由于客家人过去在山里务农生活,劳动强度大,肉和食物少,脂肪多的食物能有效充饥;其次,客家人因为长期缺粮,每天至少要吃一次粥,而且大多常年有粥,水比较少。煮出来的粥“吹走一层浪,喝出一条巷”,咸咸的,适合送粥,增加体内盐分;再次,山区植物树木多,客家人养成了烧柴的习惯,觉得食物越煮越香。
诚然,社会在不断变化,在当今社会主义新时代,客家美食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东江菜在现代客家人的锅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味美心”的美誉。原味和风味
原味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选料强调野生的家养粗粮,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食物的品质和味道好,与客家人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水好;二、烹调方法多为煮、炖、蒸、焖,不破坏食物的营养和纤维;第三,很少或不加调料,一般用生葱和熟蒜调味。
好吃好喝,所谓好吃好喝,是指味道清淡,价格实惠,调和。其调解作用类似于现代术语“食疗”。很多客家菜都有滋阴降火、清肝明目、强腰补肾、养颜益气的作用。目前,客家菜除了传统的“老三篇”咸鸡、酿豆腐、红烧肉外,还有以下特点:
清蒸鸡选自家里或山里用虫草颗粒饲养的鸡。整只鸡用水煮,用手撕或切成六块趁热吃,非常鲜嫩香甜。资料显示,土法饲养的这种鸡,氨基酸含量比浓缩饲料饲养的高出10倍以上,可见该基地的营养价值极高。
全猪套餐主要包括猪最“精”的八个部分,蒸肉红、猪杂、红烧肉等。,配一些蔬菜和腌酸菜。这种吃法和过去差不多,客家人常年春节杀猪。
全牛套餐主要由牛肚山、王不留行叶、牛心顶和牛栓制成。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吃的王不留行的叶子并没有去掉上面的黑膜,据说主要是为了健胃。
豆腐包客家人做豆腐源于中原包饺子的习惯,因为搬到岭南没有麦包饺子而想出了做豆腐的方法。客家人吃豆腐有各种烹饪方法。所谓豆腐套餐,包括餐前的豆腐花,油炸豆腐,豆腐锅,豆腐丸子,糯米豆腐,油炸豆腐皮,小吃的豆腐乳。
新港湖鲜吕万湖的野生桂花鱼、鳝鱼、石斑鱼仔,硬滑,味甜,蒸、炖、炒皆美味。
客家小吃
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吃的“好东西”。几乎各种小吃都与农时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客家风俗。
在正月的元宵节,客家人总是吃汤圆,挂灯笼。汤丸有咸、甜两种,是“团圆”的吉兆。元宵节后送亲人回家过年远行,吃汤药,表达亲人在外平安一年,年底回来团聚的心愿,是客家人的习俗。在元宵节或早三天,前一年“加丁”的家庭会在祖屋的中央大厅的横梁上挂大灯笼,邀请朋友和亲戚来吃饭和祝贺。期间,户主带着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去祠堂祭拜,再到长辈那里,由长辈向“李”表达心意。之后大家开怀畅饮,喝起酒来,就算男婴正式加入家族,他的名字也被注入族谱。一般来说,儿子挂灯笼,任何圈地挂的灯笼越多,就会越亮,表示人丁兴旺。
2月2日,我摘下灯笼,烧了过年贴的对联和“李”,收拾完年糕、鲜花等过年剩下的食物,准备在春天干农活。
三月清明的时候,野艾草比较嫩,客家人就采摘下来,做成饼吃。插秧开始于清明节之后,所以有句话说:“吃野艾草穿肩。”在吕万湖酒馆,还有一道菜叫“野艾草煎鸡蛋”。据其老板朱介绍,野生艾草还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4月8日也被称为水节,长夏节,因为节日吃的食物在外观发黄时很差,大多数是由解蜜面粉和麦麸混合制成的。
5月5日,端午节,我们吃粽子纪念屈原,我们也吃用新鲜收获的大豆制成的酿苦瓜和豆腐。
7月14日上半月农作物的收获和7月14日下半月的耕作已基本结束,一派丰收喜庆、节日休息的气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磨豆腐,以各种方式吃鸭子和新鲜的花生。
8月15日中秋节吃月饼、炒田螺、栗子、柚子、山梨等蔬果。月饼和蜗牛都代表着团圆,这一天外出打工的人都要回家过年。在过去,有玩孔明灯笼作为娱乐的传统。
九月的重阳节也叫鬼节,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安葬就在这一天举行。这一天吃的零食是九层皮。
11月的冬季至日,客家地区有句话叫“冬季(冬季至日)是大过年(春节)”,意思是比春节还要隆重,因为秋收在冬季,农事已毕,庄稼已耕一年,丰饶喜人。这一天吃的零食是萝卜酱。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寒冷干燥,客家人在这个时候用腊肉和泡菜来准备春节。这一天腌制的猪肉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春节(过年)从12月25日开始,我忙着准备春节的食物,迎接远道归来的亲人。过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笼,还有红烧肉、酿豆腐等客家菜。尤其是除夕夜,无论多远,客家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与亲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