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归因与教育引导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其大学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对其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这与大学生的社会需求、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有关。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
[关键词]归因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指导
【作者简介】马亚萍(1968-),女,回族,宁夏银川人,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北京100081)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4-3985(2014)20-0188-02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发展,关注他们的全面素质培养。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中,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其人格素质和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标志。大学时期是学生人格和心理素质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际,特别是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培养策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定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年龄特征和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定的交往动机、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甚至功利性,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障碍和不足。
1.人际交往中的自我隔离。大学生生活在现代生活条件下,环境优越,大多好奇心强,热情,愿意与人接触,愿意与人交流,大方,涉猎广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另一种状态,就是不愿意与人接触和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学生往往来自相对封闭的家庭。他们从小生活圈子小,缺乏人际交往的实践。他们在与人接触时,往往胆怯、紧张、不知所措、害羞。在学校活动中,他们不想表现吗?你自己呢?亮点?我自己。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亲人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心理上受到创伤,导致他们自闭、自卑、孤独。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人际交往中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互动交流的快乐,所以心理上对外界漠不关心。虽然他们愿意尝试与他人交流,但他们害怕被拒绝。这些学生在与他人接触之初往往会紧张、焦虑、不安,有的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和交流。他们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封闭自己。
2.人际交往中的功利追求。现在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大多是基于相同的性格、兴趣、爱好、志向和地缘关系。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大多是真诚健康的。因为大学生活,他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是建立在纯情基础上的同学友谊。然而,也有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追求功利。受苦?钱第一?学生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对同学和老师的冷漠。在谋求入党、评学生、评奖学金的利益时,有的学生做得很好。群众关系?出发,刻意去拉别人和老师的关系,一旦得到想要的好处,就会对人表现出冷漠。
3.人际交往中的嫉妒。大多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友好、宽容、平和。他们以同学的好成绩为荣,以同学的优异表现为荣。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嫉妒优秀的学生。平时很亲近的同学,但是当对方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时,就产生了心理落差,无法承受。结果就是对这些学生的疏远和排斥,甚至采取讽刺、挖苦和报复的态度。这些同学在同学关系中对别人比较尖锐,不能包容和理解别人,往往造成同学关系紧张。
4.人际交往中的简单性。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经常因为?智通?然后呢。道和?。大学生因为某种联系而相互交往。这些志同道合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同学之间友谊的形成。但是这种交往的层次简单,也有负面影响,比如人际交往?志同道合?另一边是?志同道合?。有的人因为不良习惯、不良爱好、不良目标而走在一起,会强化其不良思想道德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人际交往的单一性也限制了人际交往的社会功能,因为只有与不同类型、兴趣、爱好、经历、知识的人交往,人们才有机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和不足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人际交往是人格素质的一种表现,受个体遗传素质的影响,也受后天教育训练的影响。从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需求来看,其人际关系中的障碍和不足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目的的方向性不同导致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来看,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来维持社会关系的存在。如果没有人际交往,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人在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首先是为了生存,维持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说满足安全的需要,然后才是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精神上的满足。所以一定要认清人际交往的目的。这种目的在大学生身上有很多表现。首先,为了不脱离和同学的关系,大学生要多多少少和他们交流,这样才能得到学校的信息,了解学校的动态,才能保持自己应对周围学习环境的变化。在一些心理自卑的学生中,他们的人际交往必然是少而不充分的,所以他们在发展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短板。可以说,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最基本的需求。其次,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大学生对更多的外界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很强的主动性,而带有一些功利目的的学生在人群中与其他学生不同,对人际交往的精力投入也不同,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人际关系的畸形发展。学生之所以会嫉妒,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有很强的情感需求,他们希望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评价,但当别人超过自己时,他们就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2.认知结构的缺失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因为每个人的社会经历不同,积累的知识也不同,所以观察和分析外部世界的视角也不同。有些人因为视野狭窄,缺乏认知结构,对事物的理解有偏差。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和开拓视野的时期,认知结构不完善,思维和认知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足。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了解,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出现脱离实际和主观臆断,充满理想主义,从而容易造成对与其他同学关系的判断失误,造成同学之间的误解和紧张。
3.个人背景的差异导致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社会千差万别,大学生中有很多性格、爱好、地域、家庭成长环境、经济条件不同的学生。他们在价值观、道德情感、待人接物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交流。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大方热情,但也有同学表现出傲慢自大;其他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感到拘谨甚至自卑。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4.个体人格差异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必然会影响人际交往。特别是在性格差异方面,性格活泼开朗的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但有时也可能脾气暴躁,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或冲突;而内向的人往往不善言谈,对他人漠不关心,不利于建立相互理解、沟通顺畅的关系。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容易导致很多方面的冲突,有的人自私、嫉妒、自以为是,容易导致人际交往的矛盾和障碍。
第三,从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出发,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校期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全面发展,也对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形成和谐、友好、包容、互助、健康的人际关系。
1.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成功受其人格魅力的影响。人格魅力来源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心理发展、知识掌握、能力体现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培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
2.提高大学生对良好人际关系的认识,端正人际交往动机。虽然在人际交往中要认识到交往的目的,但作为大学,应该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导向,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建立在增进友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因此,在大学生交往中,要杜绝功利主义,摒弃庸俗的人际关系观,端正人际交往动机。
3.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主动交流。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大学生在交往中突破心理障碍,大胆交往,更容易在交往中取得成功。鼓励大学生主动交往也是使大学生在交往中争取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训练交往能力来增强大学生的交往信心,通过自信心的增强来促进他们的主动交往,使大学生突破自我、突破僵局、主动出击。
4.教育学生懂得做事?谨慎?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掌握?适中?原则。距离产生美。在某些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给对方留有自己的空间。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和行为要文明适度,接触的频率要适当。同样,在交往范围上也要适度。既不要和任何人交往,导致自己的小心翼翼,也不要对任何人非常谨慎,排斥他人。
5.教育学生宽容,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和理解。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人际交往中很难避免人际摩擦或矛盾。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态度,正确对待对方的异常情绪,学会宽容和耐心。要引导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或者有原因的时候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就要有涵养,用宽容赢得友谊,用细心获得对方的认可。
6.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交际角色。一个人认识别人不容易,但某种程度上认识自己更难。自我认知和正确评价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保持良好的情绪来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大学生理性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把握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恰当地表达自己,从而更容易获得对方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陈庆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与培养[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李俊,张勋。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3]李艳冰,罗枫。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广东六所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4]秦海燕。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开放,2010(4)。
[5]温永辉。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与人际交往技巧[J].青年研究:山东团校学报,2007(5)。
[6]郑瑞华。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Xi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3)。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