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恋母情结》
要么是我觉得领导偏心,要么是朋友抛弃了我,要么是同事排挤了我,要么是老公不爱我了...总之,我总是担心自己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喜欢。更何况我最需要他们认可我,最需要我,最喜欢我,和我在一起是最好的!
不是,上周看到一个女性朋友和另一个女性朋友谈恋爱,恶心到起了很多鸡皮疙瘩。我知道“不敢和别人亲密”的关系话题又出现了,但当时还是忍不住。我跟天问“像谈恋爱”天问说“你觉得什么关系不像谈恋爱?”
是啊,我们之间的关系不都像谈恋爱吗?只是和不同的人聊天。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爱上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只是想和他们在一起,不想被任何人打扰和分开。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依恋”情结。
如果你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你会不自觉地与同性的父母争夺异性的爱(女儿与母亲争夺父亲的爱,儿子与父亲争夺母亲的爱),这就是“爱父母”情结;如果过不了多久你就有了一个哥哥姐姐,那么你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去竞争,去抢回“认为你被新生儿抢走了”的父母的爱。这一切就像恋爱关系中的第三者,要么这个第三者是你的同性父母,要么这个第三者是你的兄弟姐妹;
慢慢长大后,你发现父母不能满足你的很多需求,你开始逐渐“抛弃”父母去寻找自己的各种关系。心理学上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趋利避害”的机制;
过一段时间,你会开始谈男女朋友的恋爱。这时候,你所拥有的各种深层需求和感受就会生动地呈现出来:你会像印象中的父母互动模式一样与你的另一个互动;你会像你印象中想要的异性父母一样期待和要求对方;你会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为比如失去智商;你会离开你现在觉得不应该离开的,嫁给你现在觉得不应该嫁的...一切都像被诅咒了一样,只是有的被幸福诅咒,有的被痛苦诅咒。
后来的每一段感情都是同一个循环:从相识,到相见恨晚,再到江湖相忘。
每段感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要么假装要么反抗,要么四处树敌,要么保持距离。
这样,你的生活就不断地在关系中,以你从小就习惯的与父母的互动模式,与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互动循环。
巧的是,我刚好点了一篇情感文章进去。在我看来,完全是作者和女友之间的恶心文字。但是看了评论发现很少有人说“我受不了又病又累”之类的话。刚才说了“撒狗粮”之类的。他们大多数人还在讨论文章的重点——异地恋。我再一次深深地问自己:我不能接受同性朋友之间的无聊,我不能接受异性爱情的无聊...果然,同学,你怎么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是因为不懂得深爱,不会爱。
爱情,看似一种技能,其实是一种心态。我心里没有那种美好的恋爱感觉,在外面做的一切都是榜样。
我不能爱,主要有两个浅薄的原因:(可以参考一下,找出为什么不能爱)
第一,小时候没人教我怎么去爱。
不知道对方生气的时候,我可以抱抱他,听听他说话,给他泡杯热茶。
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情绪低落,我可以牵着他的手跑到冷饮店拿一桶冰淇淋,我可以静静的陪着他,我可以准备各种小惊喜。
不知道对方失落的时候,你可以放上音乐,调一杯红酒,让他咆哮,慵懒的看着天空。
第二,我对爱情有误解。
首先,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大姑娘应该是大大咧咧的,那种“小爱”不应该属于我;
其次,我喜欢男生的性格。小时候的经历让我误解为“女孩子的事情太多了”。虽然我现在知道那只是从我内心的戏里投射出来的,但以前我无法理解,所以为了不成为一个“东西太多的女生”,我尽量活出一个大方的男生性格。
最后,我觉得说到“爱”,我很惭愧。我很抱歉你嫉妒我。
突然想起几年前带父母去Kapalai。在我们无休止跳跃的沙滩上,我举起相机,漫不经心地对超级幸福的爸妈说“来,你们俩牵着手,我给你们拍张照”。然后感觉空气瞬间凝结,他们的四肢立刻僵硬,于是拍了一张极其尴尬的照片。
炎黄子孙在表达“爱”上有着几千年的寓意,再加上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自然我们看到的就充满了尴尬。明秀兄弟和我已经突破了很多,但在我们的骨头里仍然有“不太爱”的血液。
我描述了女性朋友之间秀恩爱的细节,天问向我建议“你应该试着对你的家人明秀这样做”。
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哪,我做不到”!对我来说,“大神经”更轻松更舒服,温柔细腻的爱情真的很难做。
就像我写的文字,很少有浪漫的感觉,大部分都是没有任何感觉的技术性、解释性或者议论文。
唉,写到这里,我有一种心酸的感觉:你知道说“我做不到”会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不能爱,让我们渐渐远离了很多欣赏的朋友,也默默推开了很多喜欢自己的朋友;
如果不能爱,就让我们在每一段感情中毫无生气地循环。如果我们不满意,我们就会转移注意力。如果我们不能转移它,我们将冷藏它。
不能爱,就在我的心房周围筑起一道防护墙吧。看似保护了我们脆弱的blx,却也让所有人敬而远之。你以为全世界都在孤立你,其实你抛弃了全世界。
我想爱,但我不会。我想靠近,但是不敢。
这可能就像夜空中那颗一直对你眨眼睛的星星,不断对你表白,却只能保持在无数光年的距离。哪怕是真的不顾一切的走进你的心里,也只会化作让人瞬间驻足的火花。最后,它会走进你的心里,但那会是巨大的痛苦和坑。
简而言之,“不爱”让你陷在一段感情里。那么你是想继续筑起又高又厚的墙,还是愿意停下来回头看看你“不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此刻看到这里的文章,那么我邀请你不要往下看,而是闭上眼睛深呼吸几下,然后感受一下我这个问题的答案。
问题是:你为什么害怕和别人亲密?
在你的呼吸中静静地感受,慢慢等待答案浮现。
是的,你觉得对,不是不能爱,是不敢爱。
你害怕亲密之后,别人发现你没那么好,你的热情会下降。你害怕亲密之后会失去形象、神秘感和新鲜感,然后被抛弃。你害怕亲密之后,别人完全不理解你,会让你更加失望。你害怕亲密之后,对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会让你再次绝望...
你太害怕了,所以别碰它。
这些恐惧是罪魁祸首。他们让你封闭自己的内心,让你在感情中小心翼翼,惶恐不安,步步为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害怕别人觉得你不够好,所以你在心里筑起了一堵墙,任何关系中的另一方从此都摸不到你的心。
没有相互内在真实能量相互作用的滋养,心就会干涸。他们整天和一堵冰冷的墙打交道,渐渐地身心俱疲。如果他们能跑,他们早就跑了。如果他们跑不了,他们的父母和孩子都会被你冰冷的墙打得伤痕累累。
这个时候,我就带你去看真相。你喜欢真人还是有戒备心的人?我相信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喜欢真人”,那么既然害怕别人不喜欢你,为什么不做一个真实的人去讨好别人,而是假装自己,做一个别人根本不会喜欢的人呢?你说你自己不挖坑跳下去?!
你害怕→你有准备→对方觉得你有准备→对方害怕→对方有准备→→→→这段感情处理不好,这日子过不下去!
你看到是谁创造了这一切吗?
当然,你很难一下子看清真相,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被“恐惧”包围的,就像在无尽的黑暗中,你感受不到光明,只能靠横冲直撞,希望有一点希望。
恐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在逃亡,不敢面对内心的恐惧。逃避恐惧只会制造更多的恐惧。唯一的办法就是面对它,跨过它。
每个“恐惧”的背后,都有童年的创伤。只要治愈了创伤,消除了误会,自然就不需要承受人生路上的痛苦。
检查每段感情的状态,如果一直跑下去,只会在关系大战中筋疲力尽或者精疲力尽而死。
面对恐惧,治愈创伤,唤醒爱,回归爱...
黑暗是消除不了的,点亮就好。
愿你我从此勇敢面对内心最深处的恐惧,释放过去的痛苦,永不逃避;祝你我以后在每一段感情中都能游刃有余,如鱼得水,让每一段感情都能滋养彼此,滋养自己。?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