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院士的研究生或博士是什么体验?
1.导师很忙。要兼顾全组的调研、上课、开会,社会岗位多,还要写项目申请书。平时我和导师见面或者交谈的机会不多,但是我们约他的时候他会很乐意讨论的。讨论中最好有干货,否则他会认为我们在浪费他的时间,宁愿不讨论。他会不会生气,取决于导师的性格。讨论时最好只谈主要结论和问题,最好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2.有思想,勤奋,有经验,有原则。(1)导师善于猜测、勾勒、猜测主要结论及其难点,当然也不会全部回答命中目标。导师列提纲,学生填空。(2)导师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对自己和他人都一样。如果他认为我们不能在三天内得出结论,他最好准备充分的理由(比如这个问题的难点在哪里),否则他会失去信任。此外,他回复电子邮件很快。(3)在和导师讨论之前,一定要想的充分全面。导师很聪明,会刁难人。他问的问题切中要害,但也可能会让我们的思维产生偏差。(4)导师很勤奋,似乎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感兴趣,全身心地投入。
3.敢于做一些难度大但有潜在影响力的话题。一般的课题组不敢碰,也不敢找难的题目,一些研究分析方法在这里算是功课。但是也有夸张的包装元素,把一些简单的东西一个一个包装起来是他的本事。
4.谈话的内容和想法往往比较抽象,层次高,不具体。他会经常抓住一些“卖点”和“热点”让我们做一篇论文,但他不太关心我们怎么做;只要是做出来的,有他期待的卖点。另外,导师好像不太喜欢讲学术基础知识,也不喜欢听课,尤其是本科。
5.要求高,注重名誉,学生压力大。要说出那些不确定但确实有贡献的论文并不容易。如果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他的口味,理论、实用性或者力度都达不到要求,我们宁愿不发表。对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和老师之间,就是看看发生了什么,斗智斗勇而已。但是,导师再牛逼,他也是人,不能盲目听权威,要有自己的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