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5000字以上关于园路绿化的论文。

城市绿化建设应遵循生态、景观、经济三大原则。

城市绿化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必须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原则。

第一,坚持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组成成分的比例不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所占比重最大,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所占比重最大,使得生态结构由正金字塔向倒金字塔转变,城市生态系统变得人工化、不完整、开放、复杂、脆弱、优质(物理意义)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要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使城市生态系统贴近自然生态系统,使城市生态系统贴近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有机物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不是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的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对城市景观的提升,才是当代城市人最需要的。毫无疑问,长期生活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已经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热爱嵌入了基因之中。城市绿化的作用应该是尽可能地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有限的人类生存空间中,尽可能多地设置绿地,建造更多的绿地,增加绿地的数量,使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量是增加城市绿地量的首要保证。要增加绿地的数量,首先要靠政府的重视。政府应依托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确保城市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这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省、创建园林城市的政策执行和环境下,应该不是问题。但要注意绿地分布的均匀性。按照国家标准,500米范围内应该有供居民享受的休闲绿地。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需要继续努力。

其次,依托市场经济杠杆,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种苗生产,增加供应城市种苗的生产绿地。再者,通过我们的宣传,提高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让各单位、社区、居民、街道等。能“见缝插绿”,争创园林标准单位、花园式单位。园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把绿化率查好,真正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

在绿地建设中增加绿地量,在各个方面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真正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地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块缺少绿地的绿地,必然生态效益差。我们还是要大力提倡乔、灌、藤、草、地相结合,黄土不露天,多种全冠大苗。在种植大树的问题上,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棵大树,就会显得这个城市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沉淀,就像一个暴发户。梁实秋用“一棵小树一幅新画不古”这句话形容暴发户。绿地建设中适当种植一些大树是必要的,但是在种植大树的时候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适当的移动。旧城改造、村庄搬迁、水库淹没区、土地整理等需要搬迁的大树,要充分利用。严禁盗伐古树名木和掠夺性移植生态公益林大树。在移植大树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注意保持大树的基本树冠。在市民广场的建设中,我们在654.38+0.5万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基本都使用了全冠树,效果非常好。

另外,园林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所有绿化项目,保证足够的绿量。充分体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另一方面,绿量的问题是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努力在建成的绿地中安排尽可能多的兼容植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第二,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和赏心悦目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到舒适,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种植的绿地不仅要有绿量,更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的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艺术化的园林风景。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朝就已经修建了平台,挖了水池。秦汉时修建宫廷园林,就开始造园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以山水为主题的人工山水园林,装山理水的技术已经相当高明。唐宋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著名山水画家辈出。受山水画的影响,造园艺术发展到了诗化阶段,增强了意境的表达,被称为唐宋写意山水园。有些官僚、地主、文人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向往田园生活,寻找隐居之地,于是在自己的房子旁边开辟了丝绒花园,池塘挖得很低,山建得很高,亭台楼阁相连,楼房林立,竹林成荫,藤蔓垂挂,园艺水平相当不错。中国现存古典园林以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为代表,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景色多变,以小见大,曲折蜿蜒,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等。,与中国的古典建筑相呼应,或故宫或大宅大院。但时至今日,中国的城市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城市已经由高楼大厦、摩天大楼、无忧路、城市广场、住宅小区等组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建造绿地与现代建筑会非常不协调。但目前的园林建设大量模仿国外造园手法,疏林、草地、大草坪等景观时有出现,造成千城一面、不分地域、风格模糊的绿化局面,失去了中国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不是好的绿化手法。

中国的造园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意境。中国园林真正的精髓应该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师法自然,超越自然,用意境这个词给人以无尽的回味。然而,恰恰是这种意境,很难用文字和画面来表达。明朝计算《园冶》说:古人的技艺都是书本传下来的,没有一个传园艺的。是说‘园中有异,无道成’。如果你得不到它,你可以传播它。.....,这恰恰说明了造园艺术的博大精深,盆景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能凝聚自然,模拟自然,创造理想的自然。你可以在一棵没有长满脚的树上产生很多联想,所以盆景艺术被称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被称为缩千里,缩龙成寸。在造景方面,可以借鉴组合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营造出多种艺术景观,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等。,以多样的生态景观丰富城市环境,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这也是当代景观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三,坚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问题,包括经济、环境、人口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的园林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的园林管理部门。以后大部分建成的绿地都由我们来管理。除了建设成本,维护和管理成本也必须引起重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是种下的树以后的开发利用,这些都是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是,在目前的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做法,笔者对此谈一些看法。

(1)块种植

要增加绿量,贴片种植无疑是增加绿量的好方法。这样建筑企业最喜欢了。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量大,最容易盈利。但是作为施工业主,还是要慎重考虑。薄膜种植的优缺点是什么?毫无疑问,它增加了绿量,易于施工,景观优美。缺点是什么?它严重违背了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维护成本高,需要频繁修剪,关键是寿命短。作为一个规则,一个十年的补丁植物的生长必然会严重下降。这时候挖出来的植物没用,又丑又疼,但这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是相悖的。因此,笔者认为,除非必要,如道路隔离带,尽量少用切片种植是必要的。为了提高绿量,可以用球根灌木代替。有了好的配置,就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草图。球根灌木长大后,可以挖出来使用,既不会浪费资源,又能获得经济效益。

(2)草花

城市需要绿色和色彩,需要生活的色彩。用草花装饰城市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中,大量的草花被用来装点景观,其运营费用相当高。按照杭州的绿化养护标准,草花每平方米每年的费用是270元,是一般绿地的50倍左右。如此高昂的维护费用显然不利于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会加剧绿化维护资金不足的压力。解决的办法是在一般地块尽量使用宿根花卉或本地自播花卉,如菊花、凤仙花、束花红花、鸡冠花、紫茉莉、蜀葵、鸢尾、黄花菜、牵牛花等。

(3)树种

要纠正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的偏见。只要是活的植物,就有生态效益。至于好看不好看,就看我们怎么种,怎么保养了。应大力提倡多使用本地树种和本地植物,不使用或少用外来植物。

(4)土壤(施肥)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种植土的来源是一个大问题。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没有好的土壤,没有好的植物能生长。然而,在建设绿地时,使用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建筑废土,这对于建成绿地上的树木今后的生长极为不利。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按照园林树木种植技术规程对绿地的基础土壤进行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绿地时,一方面要尽量使用符合要求的良好种植土壤,另一方面要通过养护管理来改良绿地土壤,补充树木缺乏的各种养分,即适时给植物施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施肥最好使用有机肥,将修剪后的植物残体粉碎,放回绿地,值得提倡。美国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植物地上部分的问题,比如病虫害,大部分是因为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5)地被植物(草坪)

草坪热一度在中国流行。实践证明,城市绿化中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存在维护成本高、消耗大量水资源、生态效益相对较差等诸多弊端,这一点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草坪的应用还是太大,我们还是需要大力倡导和推动用植物替代草坪。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公共广场的绿化建设中,我们使用了大量的地被植物,如花叶藤本、本草、紫金牛、黄花菜、艾蒿、金银花、虎耳草、酢浆草、鸢尾、常春藤、玉簪等。效果很好。

即使是种草坪,我们也注重草种的选择。在台州,我们一直被草籽的选择所困扰。台州地处亚热带中部,冬季寒冷,一般最低气温可达-3-5℃,夏季高温干热,最高气温可达38-39℃,尤其是6月份的霉雨季节,往往持续一个月,然后进入干热天,对各种草坪的生长极为不利。我们尝试种植了太多种类的草,但由于各自的缺点,很难满足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双重需求。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的结论是,如果不要求一年四季常绿,就应该种植马尼拉草或天堂草,如果要在冬天变绿,可以在马尼拉草上再种植黑麦草。这种草坪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6)密植疏伐

由于强调绿化建设要一次成型,新建绿地上的植物初期种植密度很高,导致植物之间竞争激烈,部分植物势必会受到压力而逐渐被淘汰。对于这些植物来说,它们可以在压力的初始阶段得到解放。通过间伐,一方面解决了植物竞争的问题,有利于群体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