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民族风俗的论文

有点过了。让我们整理一下。应该可以吧。

江西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些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民族风俗。江西是中国畲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畲族主要分布在贵溪、潜山等县和山区,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民族习俗。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瑶族,擅长狩猎,使用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江西的居民以汉族为主,但在很多农村地区,还保留着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南丰县的民间傩舞在中国是罕见的。春节期间,村民们戴着面具,穿着仿树皮或树叶形状的舞衣,挨家挨户地“舞傩”(即傩舞)。经检测,是“中国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对游客很有吸引力。此外,鄱阳湖边的渔村习俗、桂溪上的渔翁白鹭、竹筏载客和古越人的悬棺习俗、宜春地区偏远山村的传统庙会和物资交流会、清江县樟树镇的“药材市场”、南昌市锡山的万寿宫庙会、进贤县的文港笔市和皮毛市场、萍乡市的烟花大会、赣南兴国县的民歌比赛等。

召郎是井冈山当地人的传统婚俗。昭郎的意思是男娶女。没有三查六礼或者复杂的结婚手续,男女双方都没有礼物。一般每个人都自己照顾自己。婚前订立合同(俗称合成词),写明将来子女和财产的继承。解放前,女方要请家族长辈商量丈夫收养事宜。其中,相关条件是男方必须改姓女方姓,取女方辈分,这样才能得到女方家兄弟的认可,得到和自己男人一样的待遇。解放后做了新的事情,废除了这些不平等的生命权。但婚礼通常由女性主持。并主张一夫一妻家庭随女方落户。

甘南自古盛产名茶,广大的茶区和村落,都变成了以山歌采茶歌,以民间舞蹈采茶灯。明代中后期,在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的茶区,采茶歌、采茶灯发展为采茶戏,其祖戏为《九龙山采茶》。所以俗称“茶花灯戏”“花灯戏”,又因其角色以前是由三个人(两个丑的或丑的)组成,所以又叫“三脚戏”“三角班”,二十世纪中叶统称为采茶戏。

傩舞是中国古代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舞蹈。舞者们戴着各种简单夸张的面具,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最初是一种祈福祈福的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舞蹈。《论语》、《古今大事百科》、《后汉礼仪》中都有记载。傩舞流行于清源村、秋口乡景村、李坑村。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增添欢乐的气氛,希望美好愿望的实现,人们舞龙灯、挑荷花船、挑灯笼、打蚌灯。场面热闹欢腾。鄱阳湖的渔民结婚时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迎亲的渔船上挂满了彩绸,船舷上插满了山花。彩电放在船头,一路锣鼓唢呐。源于历史的图腾,节日祭祀仪式表演的傩舞俗称“扮鬼脸”。戴上的面具就像一个恶魔,变形夸张,色彩鲜艳,舞蹈动作简单刻板。赛龙舟,激动人心的感觉;茶艺表演令人耳目一新;骑行登山赛充满了情感。

自古以来,南昌人就喜欢四季捞,四季捞,称为四季鲜。民间一般有春钓鲫鱼,夏钓草鱼,秋钓鳊鱼的习惯。据说古代南昌家家有网,户户有钩,老少都喜欢在垂柳掩映的湖中垂钓。“千灯共舞,渔船不捕。”是当时悠闲垂钓的写照。

千百年来,南昌人的捕鱼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在今天的南昌,江边湖支随处可见垂钓者。其中不仅有60岁以上的老人,也有着迷的年轻人甚至女性。

“钓鱼的乐趣不在于鱼,而在于心的治疗。”现在南昌成立了不同级别的钓鱼协会,经常举办各具特色的钓鱼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