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四重”的界定

写作一直是基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学阶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目前写作的主流教学理念是注重文学性。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写作教学的应用似乎更值得关注。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中学写作教学谈四点看法。

第一,注重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集中体现。有人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阅读,最好涉猎古今中外的各种人文知识,从而培养更高的审美情趣,这就是所谓的“语文素养”。然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些广受好评的想法并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广泛阅读。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要求。中国人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统计显示,我国人民每年人均阅读书籍只有4.5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更何况在现代网络、电视、电子产品的环境下,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根本无法保证。二是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只有少数天才才能达到。在这里,笔者不否认经过后天的努力,语言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都很一般。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泛化,可以使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第三,思维敏感、出勤、动手的学生数量少。毋庸置疑,中学应试教育的氛围远未散去。在功利主义教育心态的驱动下,老师、家长、学生都会寻求时间投入的效益和产出最大化,很少有学生能长期坚持思考和写作。针对以上情况,在写作教学中,笔者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训练,而不是刻意追求语言的文学性。通知、报告、信函、总结、讲话等非情绪文体要求准确性高,平实、简洁,适合语言表达训练。“不求华丽漂亮,但求准确”是作者对学生的一贯要求。

第二,注重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要求规范写作。近年来,“鲜明的文体特征”一直被视为山东省高考的写作要求之一,因为多年来,在“淡化文体”提法的影响下,高考作文逐渐模糊了文体。有的考生写文章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不清楚是议论文、散文还是记叙文。尤其是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缺乏逻辑、无法分析推理等问题比比皆是,需要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弱化风格”不等于不要风格。考生要对自己选择的文体“负责”,按照自己选择的文体写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家自由发言提供了无限的空间。随着微博、微信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各种情感表达涌向我们。互联网产生的信息量是惊人的,但真正有价值、有品位的信息却是凤毛麟角。虽然网络文学创作热闹非凡,但文学名著却鲜有耳闻。我们应该正视这一客观现实,而不是回避,但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文化自觉,坚持说普通话,用规范的汉字,追求通顺的语言标准。翻阅传世名篇,诗词、赋、碑、颂、题、谏、颂、论、奏、说,哪一篇不是风格鲜明?公文的分类也是如此。

第三,注重话题讨论

这里强调的是思维训练。“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几乎是每个人学习写作的必经阶段。一段时间后,有的人能写一千字,有的人却不知道说什么。虽然高考命题设计者会想尽办法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但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想多说话”并不容易。表现为审题能力差,不能理解命题人的意图;表达能力差,虽在胸中澎湃却无从下手;写作能力差,没有清晰的结构,仓促出手。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作者把所有的写作课都变成了话题讨论课。个人认为,写作课是传授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课,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在课外时间完成。写作课前,作者把作文的题目分发给学生,并尽可能多地动员学生参与讨论。课堂变成了辩论赛、交流会、培训会。慢的时候一个话题讨论几个星期,快的时候一节课讨论十几个话题。在话题讨论中,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达成了* * *知识。遇到这种作文题目,可以站得高,写得深,完成得快。

第四,重视作文评价

作文评价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写作学习和教师的写作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作文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客观、公正、人性化的评价。作文评改,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认真对待学生完成的每一篇作文,由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出优秀的文章和精彩的章节,给学生惊喜。二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把每一次作文批改都视为与学生的真诚交流,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第三是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写作。以宽容的态度接受非常规的想法,让学生大胆、积极、自由地思考,给学生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