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如何写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影像医学的发展。各种检查仪器的性能和功能不断完善,随着PACS的应用,建立了一种新的影像信息存储和传输模式。医学图像融合作为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将成为成像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也将是医学成像新的发展方向。所谓医学图像融合,就是图像信息的融合,是信息融合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检查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和综合处理,协同应用多源数据,经过空间配准,生成全新的信息图像,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一致描述,同时综合各种检查的优点,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1,2]。本文将对医学图像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关键技术、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1医学图像融合的必要性

1.1影像融合是技术更新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广泛应用,新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技术。影像存档和PACS的应用以及远程医疗的实现,标志着影像信息存储和传输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必须同步发展,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成像的优势。图像融合将是后处理技术的全面更新。

1.2影像融合弥补了单一检查成像的不足。目前影像学检查手段从b超、传统X线到DSA、CR、CT、MRI、PET、SPECT等。,而且每种检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在影像学上有缺陷和局限性。比如CT检查分辨率很高,但难以分辨密度非常接近的组织,容易产生骨伪影,尤其是后颅窝检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虽然MRI检查对软组织具有优越的显示能力,但对骨病变和钙化病变的显示较差。如果能将同一部位的两种图像融合在一起,就能充分反映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异常变化,从而弥补任何单一检查成像的不足。

1.3影像融合是临床需要,影像诊断最终服务于临床治疗;先进的检查手段和清晰的影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融合了各种检查优点的全新影像将使诊断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辅助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医学图像融合的可行性

2.1各种影像检查中* *的存在和互补性为图像融合奠定了基础。虽然每种检查的检查方法、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不同,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形态学基础,都是通过图像反映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病变的解剖、病理和代谢变化。而且每次检查的缺陷和影像学上的不足都可以在其他检查中得到弥补和改善。比如传统的X线、CT检查可以弥补骨显像的不足;MRI可以弥补软组织和脊髓成像的不足。PET和SPECT可以弥补功能测量的不足。

2.2医学图像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图像融合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现在,数字技术已经全面应用到图像采集、存储、后期处理、传输和复制等重要技术环节。第一步,即图像采集,应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1)数字信息的同步采集和实时处理;(2)同步采集模拟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装置转换成数字信号;(3)通过图像扫描仪和数码相机对普通x光片等一些传统检查进行数字化转换;将采集到的普通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并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和传输,为进一步的图像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

医学图像融合的3项关键技术

信息融合在医学影像研究中的作用一般用协同效应来描述,图像融合的实施就是实现医学图像的协同;图像数据转换、图像数据关联、图像数据库和图像数据理解是融合的关键技术。(1)图像数据转换是对来自不同采集设备的图像信息进行格式转换、三维方位调整和尺度变换,以保证多源图像的图像/体素表达实际空间区域的大小相同,保证多源图像在组织器官空间描述上的一致性。它是图像融合的基础。(2)图像融合首先要实现相关图像的对位,即点到点的一一对应。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图像的细节越多,就越难实现对齐。因此,在对齐高分辨率图像(例如CT图像和MRI图像)时,目前使用外部标记。(3)建立影像数据库,完成典型案例、典型影像资料的归档管理和信息提取。是融合的数据支撑。(4)数据理解是对各种影像设备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应用,获得有助于临床诊断的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