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清理战场的论文
“我给你一件神仙法宝。你想要什么?”
结果两个人都想要隐形衣。
你为什么想要一件隐身衣?因为这个世界一点都不简单,而且不仅不简单,还太复杂了。
你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人家欺负你,占你便宜。你有点圆滑,人家说你多才多艺。你有点天赋,有很多人嫉妒你。
总之,有时候你大方让步,别人得寸进尺。你想与世界和平相处吗?那也很简单。你不仅要内心强大,还要有足够的实力让人不敢和你斗。
但是如果你有隐身衣,那么你穿上它,别人就看不见你,也不会打扰你,所以你可以为所欲为,当然也不能作恶。
许多年后,江洋先生100岁了。到这个时候,她内心已经强大到不需要隐身衣了。
在百年演讲上,她说:我们曾经那么渴望命运的波澜,最后却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内心的平静和从容;我们是如此渴望外界的认可,最终才意识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民国才女大多家世显赫。
比如张爱玲和张家都是豪门,和清朝权贵李鸿章关系密切。另一个例子是林。如果林家不富裕,林不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周游世界。
也不是富商,但杨家才是真正的文人世家。不要低估这本书的作用。没有书的影响,才女也成不了才女。
江洋的父亲杨荫杭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他的硕士论文被收录在该大学的法律丛书中。
当江洋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是一名著名的律师了。
杨荫杭和他的妻子都喜欢阅读。除了读书,杨荫杭还写作,他的著作《薛明》和《逻辑学》流传后世,是文化界真正的顶尖流。
我妈也是个懂书懂礼貌的小姐。她温柔优雅,做任何事都很稳重,从不急躁。
在江洋出生的北京,杨荫杭一家仍然住在租来的院子里。
当她出生时,她的父亲和母亲都非常爱她,尤其是她的父亲,视江洋为珍宝。
乱世的人到处漂泊,四处漂泊,江洋也在逐渐成长。六岁开始上小学,成为学校里不安分的小学生。
有时候她很调皮。她在课堂上吹一个毛绒绒的小球,还嘲笑它。老师发现有东西在动,她也生气。她要求她站起来回答问题,试图给她点颜色看看,但江洋准确地回答了问题。
当江洋八岁的时候,他跟随父亲回到了他的家乡无锡。
江南是一个诗意的地方。在大和的院子里,时间和人在渐渐流逝。在杨荫杭的心目中,男女是平等的,所有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应该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一直觉得上海祁鸣女子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好,他想让江洋去那里学习。
然而,在那个时候,江洋实际上只有八岁多。他希望他的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他为她感到难过。为了上学,他不得不离家生活。
所以让江洋自己选择吧。
阿姬(江洋饰)虽然年轻,但她理解父亲的想法,所以她要去。
那天,她妈妈问她:“你下定决心了吗?”
她说,“我不干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眼泪还是流了出来,她心里也清楚,只能放暑假回来了。
鸟儿成群结队,雄鹰展翅高飞,所有遥远的地方只能自己去。
在最容易学好学坏的年纪,阿姬是幸运的,因为她爸爸是个开明的人。他没有用传统的东西束缚她,而是教会她自由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杨荫杭是一个会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想成为他想成为的“好人”。他坚决反对高标准的生活和卑微的个性。
有一次,他带妹妹阿姬去朋友家。回去的路上,阿姬姐姐还在感叹一家人生活的奢华气派。杨荫杭听了,淡淡地回答:“生活水平不要太高。”
有这样的父亲,聪明的阿吉自然能学到很多东西,知道很多道理。
而父亲,对于这个乖巧乖巧的女儿,总是需要更多的爱。
一顿午饭后,大家分头散去,父亲叫住了阿吉:“其实我喜欢有人陪,不要出声就好。”从此,阿吉成了那个可以陪父亲午休的孩子。当他父亲休息时,她静静地看书。有时候父亲写字,阿吉就看着,然后拿起父亲的毛笔练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一天天长大。在他父亲的影响下,江洋越来越喜欢读书。
后来父女聊天,她爸问她:“纪,让你三天不看书怎么样?”
江洋毫不犹豫地回答:“很难。”
“一个星期不准你看书?”
"一个星期已经浪费了。"
听了女儿的回答,杨荫杭笑着说:“我也是。”
十六岁时,江洋进入振华女子学校读中学。
那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时代,连学校都成了另一个战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阿吉自然会受到影响。
有一次,阿姬被选为学生代表,需要上街演讲,号召人们进行革命,但是她不想参加这个活动,学校也规定只要家里不同意,她就不能参加。
回家后,江洋希望她的父亲出面说,她不同意她,所以她不能去。
但是杨荫杭拒绝了。
他说:“如果你不想去,就不要去。你不需要借爸爸来阻止你。”
她还是很担心:“不行,少数人要服从多数人。”
杨荫杭继续严肃地说:“该服从就服从;你说的有道理,或者你可以说。去不去,你自己看着办。”为此,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对阿吉说:“你知道林肯说过的一句话吗?敢说不!你敢吗?”
她说,“敢”。
第二天,江洋到校后,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不同意,我不去。”
她的父亲教导她不仅要听从内心的指引,还要勇敢地面对困难。
高中时,江洋分不清水平。她爸爸也没说她什么,只是安慰她说没关系,到时候会发生的,自然会发生。过一会儿,江洋会的。
有时候江洋在学习的时候,她爸爸会故意走到门廊,站在窗外考她,指着一个单词读给她听。当她读对的时候,她爸爸会笑。当她读错的时候,她父亲会笑。
江洋喜欢阅读,杨荫杭经常给江洋买些书。买完之后,她会亲自把它们放在江洋的桌子上。如果她长时间不读它们,这本书就会消失。一旦她发现书不见了,她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虽然她父亲不说什么,但江洋已经学会了自己阅读,她从来没有胡说八道,也没有承诺盲目阅读任何书籍。她会说到做到。
多读书,自然心静。高中时,语文老师写完诗,让学生写诗。
杨江佐:
“天下为利,纷扰如争鹿。”我在这里游荡很安全,但我却是脱俗的。"
老师批评“仙童好安静。”
天下熙熙攘攘,大部分都从中受益。只有当他们不被名利所束缚的时候,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老师认为江洋适合理科,其实她内心是喜欢文学的。
她问父亲:“我该学什么?”
父亲说:“什么也不应该做。你应该学你最喜欢的。”
面对这样的回答,她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继续问:“只问自己的爱情对吗?我喜欢文学。学文学?爱看小说,学小说?”
“你喜欢的是性的亲近,这才是最适合你的。”杨荫杭继续开导她。
自始至终,杨荫杭没有告诉他的女儿该选择什么。他希望她做出自己的选择,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听利益的引导,有人听别人的评价,有人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江洋选择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她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期待的人。
在东吴大学的第三年,江洋有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她放弃了。
她之所以放弃,一方面是考虑到父母;另一方面,她其实有一个清华梦,想去清华读文学,所以决定考清华。
当时,清华有许多大师,包括、吴宓、梁、朱自清。
刚进清华时,就受到了梁的赏识。
梁在第一节课上教法语和听写。江洋的回答让老师吃惊,于是她问老师她是怎么学会法语的。江洋回答:“自学。”
清华是江洋进一步旅程的起点。在这里,她还认识了一个不得不写江洋的人——钱钟书。
江洋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女生,她的室友总结了男生喜欢她的五个条件:
第一,好看
第二,年轻
第三,好作业
第四,身体健康
第五,家境好
有了这些条件,追求的人自然就多了,收到的情书也多了。还有一个绯闻男友费孝通,但她一直没说什么,直到钱钟书出现。
江洋和钱钟书一见钟情。自从见过江洋一次,钱钟书就迷上了它。他写信给江洋,约她出来见他。
江洋自然对这位清华有名的天才有好感。两人在工字厅相遇,钱钟书说:“我没有订婚。”
江洋说:“我没有男朋友。”
他们几乎是同时说的,只能说缘分就是这么神奇。有些人第一次见面,承诺一生。
以后,钱钟书几乎每天都给江洋写信,但江洋不怎么回信。钱钟书问她为什么,她只回答说不喜欢写信。
钱钟书在清华很骄傲,但江洋在清华也很有名。
那时,朱自清先生还在清华,江洋选修了他的散文习作课。第一节课,朱自清让大家写一篇文章,叫《收脚印》。
那一次,江洋的文章得到朱自清的赏识,推荐给《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沈从文。
文章发表后,《大公报》给了江洋5元稿费。后来,朱自清推荐了她的另一部小说出版。
在她的一生中,江洋在翻译、写作和戏剧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连钱钟书也对她的散文赞不绝口。
1935年,钱钟书在华服役期满,顺利获得留学名额。
然而,江洋还没有从清华研究院毕业。
但是,为了钱钟书,她毅然选择了退学,因为她太了解这个人才了。虽然她是个天才,但在生活面前却无比的愚蠢。
“他不会系鞋带的蝴蝶扣,穿鞋子时甚至分不清左脚和右脚,也不会用筷子。他一点魅力都没有,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父母也非常支持江洋的决定。
虽然钱钟书笨手笨脚,但他对江洋一直很上心。
搬到新家的第一天,我为江洋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包括黄油、果酱、蜂蜜和最好的阳光。
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活着的,每个人都要学习,才能过上好日子。江洋是,钱钟书也是。
虽然经济有限,但是在国外的日子被他们经营的很好,有你,有我,有爱,有温暖。
出国后不久,江洋怀孕了。钱钟书说:“我不要儿子,我只要一个女儿,就像你的女儿一样。”江洋笑了笑,没说什么,只是在心里说:“我希望我的女儿像你一样。”
快要生孩子的时候,他们赶到了医院。医生问有没有必要做女医生。钱钟书说:“最好。”
1937年5月19日,江洋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阿元。
禁闭期间,钱钟书一个人在家,各种情况时有发生。
他跑到医院对江洋说:“我做了一件坏事,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弄脏了。”
江洋回答说:“没关系,我会洗的。”
“我做了坏事,把台灯弄坏了”;
“没关系,我会修好的。”
“我做了坏事。我在门轴两端丢了一个球,门关不上。”
“没关系,我会修好的。”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只要听到江洋说“不要紧”,钱钟书就会放心。
江洋回家后,桌布被擦干净了,台灯修好了,门也修好了。这个家又是一个完美的家了。
有一次,江洋读到一句关于婚姻的话,读给钱钟书听:
在遇到她之前,我从未想过要结婚。我和她结婚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后悔娶了她,也没有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听后,马上对江洋说:“我跟他一样。”
江洋也说:“我也是。”
在国外,他们都是书虫,所以读书是最需要的食物。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看书,有看不完的书。基本上,他们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阅读。
我经常借很多书,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学和历史。当我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时,我尽力去读它们。
作为一名审计师,江洋没有固定的课程,所以她为自己安排了一份详细的阅读清单。
偶尔出去逛逛,逛逛书店,在书架前看书。
当他们到家时,他们继续阅读。
后来和钱远在一起,虽然要分神照顾孩子,但读书依然是我生活的主要内容。
“我们看书,她一个人静静的画画,玩耍。有时候门对面的老太太背着她去玩。我们买个推车,每天推着她出去。”
当他在国外时,江洋也写了许多漂亮的文章。
在1942中,陈对说,你为什么不写一个剧本?
江洋决定试一试,于是有了话剧《心满意足》。
手稿完成后,剧本先交给陈作“指导”。
陈看后说:“你的剧本独幕剧太长,全剧太短,需要重写。”
她认真考虑了这个建议,重写了剧本。
看完修改后的剧本,陈对说,“这一次
《满意了》首播1943,赢得阵阵掌声。正是这个剧本让她使用了笔名江洋。
此后,她的戏剧作品不断出版,《制造一个虚假的现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江洋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甚至许多大学生和戏剧爱好者都把江洋视为自己的偶像。
她和钱钟书一起出现。人们总是先介绍她,钱钟书被介绍为“这是江洋的丈夫”。
后来,钱钟书告诉江洋,他要写一部小说,江洋非常高兴。
为了让钱钟书专心创作,江洋亲自打理家里的一切。
“劈柴、生火、做饭、洗衣服等。我是个俗人,经常把煤烟染成一张脸,或者用眼泪熏眼睛,或者熬油,或者割破手指。”但我渴望看钟写《围城》,我愿意在厨房里做女仆。"
《围城》的创作并不快,一天500字左右。每次完稿,钱钟书都会先把手稿给江洋看,让江洋成为第一个读者。
每次江洋看着它,他都盯着江洋,紧张得像个孩子。
《围城》稿后,李健吾不禁感叹:这个书呆子,一个书生,怎么写出小说来了?而且是讽刺作品,一部《新儒林外史》!
《围城》火了,他们俩一起出现,人们说“这是钱钟书的老婆”。
无论如何,他们一直都是势均力敌,并肩而行。
他们不会嫉妒对方的成绩,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成绩而有优越感。
真正的学者,世界是简单的,但这个现实世界往往复杂得多。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期间,江洋虽然表现良好,但也未能幸免。
一些学生跳出来说:
“杨吉康先生在课堂上不谈工人,只谈恋爱关系。”
"杨吉康先生教导我们,在爱情中,我们应该废寝忘食."
“杨吉康先生教导我们,当我们遇到爱人时,我们应该苍白无力。”
"杨吉康先生甚至教导我们,已婚妇女也应该恋爱."
这位女同学义愤填膺地宣扬江洋的“有罪”,但实际上,这位女学生并不是江洋的学生,江洋也从未在课堂上谈论过这些事情。
对于这种情况,她装作没听见,很淡定。
回到家,她想:“如果我是一个纤弱的女人,我会有什么脸呢?”?我不得不关门上吊!"
第二天,她穿了一件喜庆的衣服出门。
然而,在不久后的一次批评会上,江洋的名字被特别点名,并最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江洋看见了,说道:
认识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想。生活中,委屈在所难免。
随着知识分子大调整的开始,江洋和钱钟书被分配到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成为研究员。
下班后,他们在家阅读和写作。世界乱了,他们自己寻找安宁。
钱钟书教江洋写字。每天,他都布置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他还认真地修改,用笔标出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
江洋非常重视钱钟书的评论。如果她高度赞扬他们,她会非常高兴。钱钟书知道她的心思,故意不给那么多好评,选择写不好的。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某个人能改变的。尽管你关上门,人们还是会撬开门。
1966年,江洋和钱钟书一前一后被监管,工资没了,存款被冻结,每天都要陪读。
被批评不算。可能会被打,各种要整改。
江洋的头被剃了,所以她不能带着这样的头出去,但她没有帽子,夏天也不能裹头巾。钱钟书急了,江洋反过来安慰他说:“敌人会阻水的。”
最后她真的想了一个办法,给自己做了一个假发,第二天拿出来,但是并没有就此结束。别人看到她戴假发就直接拉她的假发,她连饭都不敢买。
江洋的工作是打扫厕所。江洋每天都把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还给陌生人。
1969 11年6月,钱钟书被安排到学校学习。
其实所谓干校就是上班锻炼身体。在这之后,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江洋也离开了干校。离开干校前夕,她的女婿被迫自杀。
然后,姐姐就病逝了,祸不单行。在这样的打击下,这个五十多岁的小女人也是摇摇欲坠。
去干校的时候,江洋的工作是看菜地,钱钟书的工作是看东西,巡夜,偶尔送信,这让钱钟书有机会见到江洋。
每次走过江洋把守的菜地,他都在菜地边和江洋汇合。
“我们老两口能经常在菜园子里见面,远比老小说、老戏里在后花园里见恋人强。”
直到1972,干校生活才结束。
江洋是作家和翻译家。为了翻译《堂吉诃德》,她自学了西班牙语。
1966年,《堂吉诃德》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但因为文革,《堂吉诃德》作为黑色手稿被收走了。
后来在被安排打扫女厕所的过程中,她每天都在努力搜索自己的稿子。有一次,她在清理废纸堆的时候,竟然看到了她的堂吉诃德。
她太激动了,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但还是被发现了。
那个男人大声问她:“杨吉康,你在干什么?”
江洋说:“这是我的手稿!”
“这是你的手稿,但你现在不能拿走。到时候我还给你。”
思想改造的潮流逐渐退去,一切趋于平静。江洋要了她的手稿,第二天,她真的拿到了她的手稿。
《堂吉诃德》得以回家,出版于1978。
1979年,江洋翻译的《堂吉诃德》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江洋“国王阿方索十世智慧十字勋章”。
在那个充满苦难的年代,有人问她后悔留在家里吗?她说:“没什么好后悔的。人活着不一定是为了幸福。”
1977年,黑暗散去,光明降临,江洋夫妇也有了新住处。
那是国家分配的宿舍。
有人问江洋:房子够用吗?
她说:我一开始也不想这样。
两个书卷气的房子,就是树多,书房不够,客厅成了书房。
在《围城》最热的时候,钱钟书的读者收到了很多信,有的甚至到家里去拜访,但他们只想保持自己的纯洁。
老顽童黄永玉回到湘西,给他们带来了当地的特产。他只是把他们留在门口,从来没有敲他们的门。
当有人来访时,江洋直接在门口拒绝了。
1997年3月4日,唯一的女儿阿媛离开了他们。
当时,钱钟书也生病住院了。江洋没有把阿元的离去告诉钱钟书,怕他受不了。
阿元火化的那天,江洋没有去。她需要去医院照顾钱钟书。
在钱媛微笑的画像旁边,有一个精致的花篮,上面有几个数字:你心爱的女儿安息吧!爸爸妈妈很痛苦。
1998 65438+二月,钱钟书逝世。
去世前,他留给江洋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活着”。
女儿走了,丈夫也走了,留下江洋一个人打扫波涛汹涌的战场。
这时,江洋已经八十多岁了,她的女儿和丈夫都去世了,她已经筋疲力尽。
但是,逝者安息,生者继续,她会继续打扫战场,做她答应钱钟书的事——好好活着。
此后,江洋隐居在家,静静地阅读、写作和整理钱钟书文集。
1999,她翻了哲学著作《菲多》。
2000年出版《从丙午到流放》文学作品。
在2001,江洋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把夫妻二人的版税全部捐给了清华大学,并设立了“好好学习”奖励基金。她很少出门,参加了“好好学习”奖学金的捐赠仪式,并捐出72万元稿费和后来发表作品的稿费。
演讲时,主持人示意她可以坐着说话,她却说:“我个子小,得站着说话。”
“这次我代表三个人发言,代表我自己,已故的钱钟书和我的女儿钱媛……”
2002年《我们三个人》定稿,出版后成为畅销书,让人落泪。
2007年出版《行走在人生边缘——自问自答》。
2011年,江洋一百岁了。
人这一生总有个结局。有些人28岁就埋葬了自己的灵魂,有些人即使过世很久,也会永生。
这几年,江洋先生总是说:“钱先生和阿元都走了,我的路也完了。”
2016年5月25日,她清扫了人生的战场,离开了。
留下的是250多万字的作品,如《行走在生命的边缘》《我们仨》《干校六记》及翻译作品《堂吉诃德》《菲多》。
江洋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兰德的一首诗:
“我不和任何人争论,
我不在乎和谁打架;
我热爱自然,
其次,艺术;
我的手在炙烤生命之火取暖;
火已经熄灭,我准备走了!"
我觉得这首诗就是她的全部生活,她不跟任何人争,也不在乎。
但因为无可争议,所以最强。
文|自己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