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婚礼有什么不同?
(一)中西婚礼场地的差异
作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作为一对幸福夫妇的新起点,中国人的婚礼是盛大而热闹的。在古代,人们会在自己家里或餐厅摆酒席招待亲朋好友,作为新人的见证者。在当代中国,新人通常会邀请亲戚朋友去酒店或宾馆。会在酒店搞很多排场,突出婚礼隆重热闹的特点。在西方,人们的婚礼通常在教堂或其他安静的地方举行,这些地方组织得很好,不像中国的婚礼那样热闹。西方婚礼强调庄重和神圣,追求浪漫和现实的结合。
(二)中西婚纱的差异
在中国,新娘和新郎在传统婚礼上穿红色礼服。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红色,习惯用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代女子婚纱的颜色都是大红色,这已经成为定制,以示庆祝,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繁荣幸福。新娘的礼服是一件宽袖双排扣礼服,头上有一个串珠纹章。值得注意的是,翟逸的模式非常特别。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对称和美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左右对称、成双成对的金雉图案象征着夫妻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一般婚礼当天新娘会高高地扎一个发髻,与未婚女性不同。婚礼当天,新娘戴着红色骷髅面具,象征着童贞、青春和纯洁。结婚后,新郎会亲自揭开面纱。西方新娘穿白色礼服。自罗马时代起,白色就象征着庆祝。从1850到1900,白色也是财富的象征。在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粹意义远远多于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婚纱,披着鲜艳的橙色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天主教传统中,白色代表幸福;在其他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中表示各种仪式和意义。在维多利亚时代,大多数新娘只能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地位的白色婚纱。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白色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
(三)中西文化中婚俗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三本六礼”“三拜九叩”。所谓“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迎亲书。“六礼”指的是收礼、问名、纳吉布、收礼、邀约会、迎客。中间有改庚谱、写文书、送大礼、上床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中有大量的禁忌和习俗,剪刀、痰盂、尺子、块糖、银带、花瓶、铜盆和鞋、龙凤被、一对床单和枕头、两副绑着红绳的筷子和碗、72套衣服,配以柏、莲子、桂圆、李莉,应有尽有。同时,婚礼也是有一定顺序的。按照一般情况,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放鞭炮、等新郎、讨好、告别、出门、车礼、扔扇子、放鞭炮、摸橘子、抱新娘、婚宴、送客、闹洞房、回三次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文化的琐碎,但不要以为琐碎就是我们婚礼的独特之处。事实上,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婚礼习俗,但从文章复杂的细节和隐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婚姻的尊重和期待是无国界的。在西方国家,婚礼上有旧、新、借、蓝的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的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一切美好的事物;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品等,象征新的生活;借意味着你可以向任何人借东西。据说可以向有钱的亲戚朋友借钱或借银子,放在鞋子里,象征富贵。蓝色意味着新娘的一些小饰品或花束是蓝色的,这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和贞洁。西方也有很多举行婚礼的习俗。例如,结婚时,新娘总是带着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间传说,农民相信新娘在婚礼当天流下的眼泪可以让天空落下露水,滋养庄稼。后来,新娘在婚礼当天的眼泪成了她将拥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在婚礼上,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在古代,盎格鲁撒克逊新郎要保护新娘不被别人抢走。在婚礼上,新郎要求新娘站在她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她可以立刻挥剑以权吓退敌人。办喜宴的时候,结婚蛋糕要特别定制。据史料记载,自罗马时代起,在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掰一块面包——小麦象征生育,面包屑代表幸运。新人必须用糖霜来制作今天的结婚蛋糕。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国简单。
(四)中西婚礼内涵的差异
著名民俗学家高伟认为,传统婚姻的许多仪式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人们祈求幸福的文化心理东西。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婚姻不仅仅关系到婚姻双方,而是关系到两个家庭和整个社会。要通过一系列仪式来体现婚姻的庄严性,唤起当事人、亲友对婚姻本身的重视。背后隐藏着天地一体的理念。邀请亲朋好友,证明婚姻本身是正规庄重的,不是随便的,这是和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结合在一起的。由于婚姻,两家人形成了姻亲关系。仪式可以体现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要把拜神的钱、粮、碑文放在钱粮盆里,带到院子里焚烧。随着火苗和纸灰的升起,此时鞭炮和锣鼓齐鸣,表示已经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中国人敬天,这和农业社会的生产水平有关。那时,我们必须以家庭为纽带,形成与自然共存的原则。所以,只有天人合一,人才能丰衣足食。再比如,传统婚礼有很多装饰对象,还有语言禁忌,参与者的禁忌。和新娘一样,伴郎也不能是守寡的人。这并不是担心“不吉利”会像俗解释所说的那样影响新人,而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守寡和孤独恰恰表现出一种不和谐和不完整,这与仪式中祈求天地的初衷相违背。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禁忌。传统婚礼中使用的乐器也体现了“和”的思想和对“天”的重视。锣、鼓、唢呐、笙都是嘹亮的,婚礼上的音乐也不是文人自娱,而是表达人们的心声,让“天”大声知道,体现婚姻本身的庄严。参与者可以在四面锣鼓喧天中感受到灵魂的净化。人活在天地之间,既要与天地和谐,也要与人和谐。中国人祈求好运是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反映。在西方,这是在上帝面前举行的婚礼。在上帝的知识和保护下寻求永恒,并尊重根据上帝的协议对婚姻的教义的理解和规定。延伸到承诺和彼此生命赋予彼此的神圣。宗教对人的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控制,信教的人不容易敢于反叛和抛弃各种教义规定的教条,尤其是对婚姻的定义和教义的阐述,让信教的男女言听计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他们不仅受到教会家庭的束缚,更来自内心深处对上帝的敬畏。证据可以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的教导和誓言中找到。婚姻是一种盟约,盟约意味着一种结合。圣经说,“因此,人们应该离开他们的父母,加入他们的妻子,他们将成为一个。”耶稣也教导我们“夫妻不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所以神所配合的不能分开。”当然,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同一时代、同一文化体系中的多元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各种文化都在不断地交流和相互影响。在现在中国的婚礼上,新娘已经穿上了白色的婚纱,而不是轿子,还有很多这样的融合。相信婚礼文化会在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交流发展中不断繁荣创新。